电力18 • 要闻

【漫话核史】邓稼先:“我对自己的选择,终生无悔!”

2021-09-29 00:00:00
电力18讯:

【漫话核史】邓稼先:“我对自己的选择,终生无悔!”

发布时间:2021-09-29 信息来源: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学习先进事迹,从党百年奋斗中感悟信仰的力量,把个人成长奋斗融入党和国家事业,以优异成绩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

  致敬“两弹一星”元勋邓稼先

  

  “要是有来世,我还是选择中国,

  选择核武器事业,选择你!”

  邓稼先去世前对爱人许鹿希说了这番话。

  这句话,

  饱含着对祖国的深情,对爱人的真情,

  正如他自己说的:

  “我对自己的选择,终生无悔!”

  

  1924年的6月25日,

  邓稼先出生在安徽怀宁邓家“铁砚山房”。

  谁也不会预料到,

  这个出了书法家、篆刻家、

  美学家、哲学家的大家族,

  有一位走上核弹研究之路,

  成为科学家的后世子孙。

  

  1941年,邓稼先考入西南联合大学物理系,

  不足两年修满学分并通过论文答辩。

  他回到北京,受聘担任北京大学物理系助教。

  1948年,邓稼先远渡重洋,

  进入美国普渡大学就读物理系。

  1950年8月,获得博士学位。

  就在同一年,他毅然踏上归国的轮船,

  迫不及待投入祖国的怀抱。

  

  1958年,邓稼先接受了一项特殊的任务:

  “为国家放个大炮仗”。

  接受这项任务,意味着

  结婚才5年的他,将告别妻子和两个幼子,

  开始隐姓埋名、与家人聚少离多的生活,

  邓稼先没有犹豫,义无反顾接受了这一重任,

  成为中国原子弹研究工作理论设计负责人。

  “做好了这件事情,这一生就过得很有价值,

  就是为它死也值得!”

  

  1964年10月16日15时,

  新疆罗布泊核试验场,

  中国第一颗原子弹试验成功。

  1967年6月17日,

  中国第一颗氢弹又在罗布泊上空爆响,

  从爆炸第一颗原子弹到爆炸第一颗氢弹,

  美国用了7年多,法国用了8年多,

  苏联用了4年多,中国用了2年零8个月。

  这是邓稼先为国家搞的“大炮仗”,

  也是他写给家人的一份万言家书。

  

  1972年以后,邓稼先先后担任了

  核武器研究院副院长和院长,

  肩负重任,他不辱使命。

  在我国进行的45次核试验中,

  邓稼先32次亲历现场,15次担任现场总指挥。

  直到1984年,

  第32次核试验圆满成功,

  邓稼先告别了罗布泊。

  

  研制核武器有一个最可怕的恶魔,

  就是放射性物质对人体的伤害,

  1979年的一次核试验,邓稼先不幸受到了辐射。

  1985年8月,

  邓稼先被确诊为直肠癌,病情十分严重。

  在住院的363天中,他止疼用的杜冷丁

  从一天一针变成一小时一针,

  全身出现大面积溶血性出血,

  可他国庆节提出的唯一要求却是:

  “我想去天安门看看。”

  

  1986年6月,中央军委做出决定,

  国家决定对他解密,

  公开他的身份,宣传他的光辉事迹。

  这时候,人们才第一次知道了邓稼先的名字,

  知道是他是“两弹元勋”,

  是中国第一颗原子弹

  和第一颗氢弹理论方案的主要设计者,

  知道他是一个英雄。

  1986年7月29日,两弹元勋邓稼先逝世,

  许鹿希紧紧地抓住丈夫邓稼先的手,

  悲痛地说:“你的血流尽了!”

  

  2009年,邓稼先被评为

  “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之一。

  199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50周年之际,

  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

  追授邓稼先“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邓稼先留给后人的除了戈壁滩上的身影,

  还有他以身许国的精神。

  “我对自己的选择,终生无悔。

  假如生命终结之后能够再生,

  我仍选择中国,选择核事业。”

  

  杨振宁先生在100岁生日庆祝活动中,

  做了一个简短的发言。

  在这篇千余字的讲话里,

  杨振宁主要在讲一个人,

  他谈起这个人所献身的事业,

  并称其为自己

  “最亲近的朋友”“超过了兄弟的关系”。

  他还提起这位朋友50年前送给他的一句话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同途”。

  杨振宁的这个特别的朋友,

  就是邓稼先。

  (策划丨中核集团宣传文化中心新画工作室、江苏核电融媒体工作室)



在线投稿   投稿信箱:e@ep18.cn 请赐稿件
评论
用户名:  匿名发表
密 码:
验证码: 
最新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