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18 • 电力人物报道

缺氧不缺精神!高原戈壁上的年轻“追光者”

2019-11-22 00:00:00

  本网讯(黄先懿)三个人,一条狗,一望无垠的茫茫戈壁和模糊了地平线的漫天黄沙……

  在许多人的想象中,高原光伏电站的生活就是这样一幅画面,艰苦与寂寞是这里绕不开的词。

  真是如此吗?

本文摄影:黄先懿 徐强

  得知自己被分配到青海格尔木光伏“领跑者”项目时,吴倩并没有做太多心理预设。对刚毕业的她来说,到项目一线锻炼是必经之路,也“没得选”。

  来项目部报到那天,吴倩却发现一切都“意外的好”——项目部的三层小楼宽敞整洁,各部门办公室、宿舍、食堂、活动室一应俱全。窗外是高原独有的天高云淡和常年覆着白雪的巍巍昆仑山,还有连成一片“蓝色海洋”的光伏板。

  比起初来时的高原反应,更让吴倩印象深刻的是“氛围”。“同事之间氛围很好,工作上大家愿意帮助新人,生活上也能玩到一块儿,感觉很快就融入了这个大家庭。” 吴倩说。

  良好的企业氛围源自优良的传统。“传帮带”是三峡新能源的老传统,格尔木光伏“领跑者”项目也不例外。每一位新员工都会与一位老员工签订“师徒协议”,师傅将会在工作各方面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

  “有师傅指导,比自己瞎摸索上手更快,进步也更快。”今年夏天刚刚入职的李生东说。

  除了“传帮带”,对于在格尔木光伏“领跑者”项目历练成长的年轻人而言,项目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知识宝藏。就像格尔木电站副值班长豆鹏涛所说,这里就是一个“光伏发电设备博物馆”。从2011年建成并网的格尔木一期项目到现在的“领跑者”项目,这里汇集了最早期到最先进的光伏发电设备,提供了最好的实战学校。

  杨光宇是去年来到格尔木项目的。这一年多里,他在格尔木一期项目做过检修,在“领跑者”项目建设期间做过项目进度管理,现在做“领跑者”项目运行工作。“接触多个岗位后,对光伏项目整体有了更全面的了解和认识,到新岗位也能更快上手。”杨光宇说,这一年的经历,让他实现了“从无到有”的突破,认清了书本知识与实际工作的差距,也逐渐找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

  自三峡新能源在格尔木建成三峡集团第一座光伏电站起,这里培养出一批又一批的光伏技术和管理人才,因此格尔木被称作三峡集团光伏的“黄埔军校”。三峡新能源西北分公司总经理王鹏认为,人才培养的“秘诀”在于多方面鼓励技术创新,培养员工不怕事、不推事、互相协作的精神,秉持不吝推荐人才的态度,为员工提供发展平台和上升通道。

  “缺氧不缺精神,艰苦不怕吃苦。”在海拔2900米的格尔木,这句口号既是这群“追光者”的自勉,也是他们最真实的写照。

  来到格尔木四个多月,吴倩已经渐渐适应了现在的工作和生活:在这里,快乐变得很简单、很纯粹。比如去市区办事的同事捎回了网购的新衣服和零食,或是夜晚在场院里看到了绚烂的银河;又比如一天工作收尾,看着电量统计表上的数据又上涨了一点……“想到源源不断的清洁能源点亮千家万户灯火,我就觉得自己的工作特别有意义。”吴倩笑着说。

评论
用户名:  匿名发表
密 码:
验证码: 
最新评论(0

相关阅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