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18 • 清洁燃烧

发展清洁煤电是我国战略发展的重要一环

来源:河源日报 2015-03-30 14:25:49
    
  3月27日,中国能源学会副会长、著名能源专家周凤起教授做客“河源讲坛”,作了主题为《中国的能源革命》的报告。基于我国是贫油、少气的国家,周凤起教授从国家战略布局、安全等方面阐述了煤电的重要性。本报特摘录周凤起教授主题报告观点,供读者参考。

  关键词:节能先节煤

  能源消费革命就是要大力节约能源。当前和未来相当长的时间内煤炭仍然是我国能源供应的主力,所以当前节能,首先要节煤。节煤的关键是提高煤炭的利用率,而煤炭的利用率最高是用于发电,使用清洁煤炭既能更加高效地使用煤资源,更能保护环境。

  关键词:煤炭清洁高效利用

  按照安全、绿色、集约、高效的原则,我国将加快发展煤炭清洁开发利用技术,不断提高煤炭清洁高效开发利用水平。

  我国大力发展清洁高效煤电。致力于转变煤炭使用方式,提高煤炭集中高效发电比例。提高煤电机组准入标准,新建燃煤发电机组供电煤耗每千瓦时300克标准煤,污染物排放接近燃气机组排放水平。

  关键词:煤电大基地

  我国的能源战略是重点建设14个亿吨级煤炭基地。2020年,基地产量占全国的95%。采用最先进节能水环保发电技术,重点建设9个千万级大型煤电基地。发展远距离大容量输电技术,扩大西电东送规模,实施北电南送工程。

  加强煤炭铁路运输通道建设,重点建设内蒙古西部至华中地区的铁路煤运通道,完善西煤东送运道。2020年,全国煤炭铁路运输能力达到30亿吨。

  关键词:煤炭清洁利用

  国家正制定和实施煤炭清洁高效利用规划,积极推进煤炭分级梯级利用,加大煤炭洗选比重,鼓励煤矸石等低热值煤和劣质煤就地清洁转化利用。

  建立健全煤炭质量管理体系,加强对煤炭开发、加工转化和使用过程的监督管理。加强进口煤炭质量监管。大幅度减少煤炭分散直接燃烧,鼓励农村地区使用洁净煤和型煤。

  关键词:新建机组准入控制

  新建燃煤发电项目,原则上采用60万千瓦及以上超超临界机组,100万千瓦级湿冷、空冷机组设计电煤耗分别不高于282、299克千瓦时;严控大气污染物排放,东部地区新建发电机组大气污染物排放浓度基本达到燃气轮机组限值(烟尘、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污染浓度分别不高于10、35、50毫克/立方米);优化区域煤电布局,严格按照能效、环保准入标准布局新建燃煤发电项目;有序发展低热值煤发电。

  关键词:配套政策措施

  实行煤电节能减排与新建项目挂钩。能效和环保指标先进的新建燃煤发电项目应优先纳入各省(区、市)年度火电建设方案。对燃煤发电能效和环保指标先进、积极实施煤电节能减排升级与改造并取得显著成效的企业,各省级能源主管部门应优先支持其新建项目建设;对按照煤炭等量代替原则建设的燃煤发电项目,同地区现役燃煤发电机组节能改造形成的节能量可作煤炭替代来源。

  关键词:用电饱和期

  2012年中国人均用电量为3667千瓦时,相当于美国1959年、英国1965年、日本1972年、韩国1995年的人均用电水平。2005年美国、欧盟、日本等国家的人均用电量先后达到峰值,之后逐年下降,2012年日本人均用电量为7945千瓦时,oecd为8163千瓦时,韩国为10236千瓦时,美国为13156千瓦时。

  我国经济社会仍处在快速发展阶段,用电量饱和期将出现在20-25年之后。

  听众声音

  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

  在当天的报告会上,经过周凤起教授的专业讲解,听众对于我国的能源产业政策、未来电力发展的趋势和路径都有了新的认识和了解。会后,记者采访了部分听众。

  电力不足影响每个人的正常生活

  一位来自市委组织部的听众受访时说,现代社会如果缺少电力,先不谈国家发展和安全,就是每个人的生活都会受到极大影响。目前我国的人均用电还只相当于发达国家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水平,我们都要有忧患意识,国家应该大力发展和建设电力设施,使用更加高效、清洁的发电能源,使我国的电力资源逐步充足起来,消除地方之间电力不均衡状态。

  强化监管,坚持发展与环保并重

  一位来自市民政局的听众受访时说,周凤起教授提到了今后我国在能源战略中,将更加注重提高发电企业的技术更新、设备升级,使发电能源高效利用,并且严控污染排放。河源提出打造“广东绿谷”,需要跨越发展、摆脱落后,但在发展中要环保并重,特别是加强对企业的监管,推动企业技术和设备升级。

  科普报告会让我们很有收获

  一位来自市检察院的听众受访时表示,希望今后我市能够多开展类似的科普活动,邀请更多专家学者到河源来讲课,这样既能把外面先进的理念带进来,又可以借助专家学者的力量推荐河源。建议今后类似的活动在形式上能够更加活泼,范围再扩大一些,提高参与度,让广大市民学习到更多科学知识。
评论
用户名:  匿名发表
密 码:
验证码: 
最新评论(0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