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开秦皇岛电力博物馆的大门,找寻历史的源头,一个个老物件是一段段历史的信物。一盏百年前的电灯、一张电费收据、一份线路改造资料……它们穿越时光,诉说着秦皇岛电力日新月异的发展。
一盏电灯:看电力工业如何起步
20世纪20年代,秦皇岛港口熙熙攘攘,开滦矿务局的煤炭等货物从这里运往全国。为提高运输效率,开滦矿务局打算从英国购置5台电力机车。但当时秦皇岛港依靠柴油机发电,无法满足电力机车的用电需求。
1928年,开滦矿务局动工修建秦皇岛电厂。厂房由主厂房、高压配电区、燃料储存区等功能区组成,建筑面积2110平方米。同年,一批产自美国通用公司的电灯漂洋过海来到这里,被悬挂在了秦皇岛电厂厂房的天花板上。1929年,电厂正式发电,安装两台1000千瓦发电机,年发电量298.8万千瓦时,满足了电力机车运输、耀华玻璃厂扩建等工业生产及极少部分居民用电需求。
随后几十年间,几经战火摧残,秦皇岛电厂经历了几轮改造修复。1948年,电厂回到人民手中,迎来新生,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贡献。1979年,电厂停运,改造为35千伏南山变电站。
进入21世纪,秦皇岛老港口周边的老旧建筑受到当地政府的高度关注。2013年5月,秦皇岛电厂建筑本体被国务院纳入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秦皇岛供电公司以老电厂建筑为依托,按照修旧如旧的原则修补,建成了秦皇岛电力博物馆。当年的几盏灯再次被点亮,作为镇馆之宝高悬于博物馆天花板,默默迎接着来自各地的访客,成为传承电力工业精神、促进工业文化产业创新发展的“代言人”。
一张收据:从手抄电表到手机购电
1949年的电费收据单是秦皇岛电力博物馆的另一个镇馆之宝。这是博物馆馆长从当地一位收藏家手里意外获得的宝贝。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秦皇岛城乡居民用电量不高,主要为照明使用,家里有小电器的是极少数。华北电业公司唐山分公司秦皇岛办事处(秦皇岛供电公司前身)下设营业股,负责该地区的电费抄、核、收工作。
当时,秦皇岛大多数家庭几家合用一块总电表,电费由各家分摊。唐山分公司秦皇岛办事处营业股直接管理的抄表员有6名,电费收据全靠抄表员手写记录。收电费的方式主要是“走收”。对于要到哪一村哪一户、哪个街道哪个门牌抄表,抄表员都门儿清。虽然抄表收费工作烦琐辛苦,但秦皇岛地区1951年至1988年电费回收率月月保持100%。
1988年以后,秦皇岛电业局委托银行代收电费,客户只要到银行网点开通电费代扣业务就能定期交费。1998年,秦皇岛开始实施“一户一表”改造。到2002年,秦皇岛市户表改造完成近3万户,电表数量增加到30万块,城区几乎家家户户都安装了独立电表。
20世纪90年代后期,当地设立供电营业厅,开设电费收费窗口,电费收据也成了机器打印的。2000年以后,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从购电卡到电费查询机再到自助交费机……交费渠道越来越多样,到营业窗口排队交费的人越来越少。
2011年,秦皇岛地区普及了智能电表,居民动动手指就能在手机上完成电费存交,还可以查询余额、报修故障等,也可随时查看电子电费单据。
一份线路改造资料:供电质量今非昔比
秦皇岛电力博物馆的展柜里陈列着35千伏秦海线改造工程报告书,纸张已经泛黄。这份珍贵的资料也是20世纪60年代北戴河暑期保电开始的见证。
那时,北戴河疗养机构发展迅速,每到夏季用电需求旺盛,对供电的要求逐渐变高。1960年,北戴河唯一的变电站海滨变电站升压为35千伏,解决了供电紧张问题,配电网也从3.3千伏升至10千伏,照明电压从220伏升为380伏。
“虽然电供上了,但暑期秦皇岛雷害频发,大多木质电杆为沙松制成,遇到雷击容易受损,严重威胁线路安全。”1955年起就在秦皇岛电厂工作的何振全回忆。为确保暑期可靠供电,线路改造工作被提上了日程。
1963年,35千伏秦海线开始改造,改造线路总长19.12千米。木质电杆更换成了水泥电杆,全线架设架空地线,铝导线更换为铜芯铝绞线,线径也增大了。
“给海滨变电站供电的只有两条线路,秦海线是其中之一。改造后,线路绝缘性能提高了,防雷能力大大提高。”秦皇岛供电公司北戴河区供电中心党支部书记王利民介绍。
改革开放后,北戴河旅游业蓬勃兴起。海滨的一些农户和居民开始把房屋出租给游客。“但村里电压低,屋子里唯一的灯泡也忽明忽暗的,住宿条件并不好。”北戴河区海滨镇刘庄村党支部书记单建军说。
20世纪90年代,随着旅游业发展,海滨家庭旅馆从平房变成了三五层的小楼,楼里还加装了电梯和各种电器。在用电高峰期,刘庄村一天用电量达7.2万千瓦时。“那时候电不够用,总停电。我印象很深的是,电工在村里24小时值守,经常看到他们彻夜抢修。”单建军回忆。那时供电设备较为落后,抢修费时费力,供电员工顾不上吃饭、休息,“5+2”“白+黑”地坚守在供电保障一线。
1991年,110千伏白塔岭变电站投运,35千伏秦海线从铁庄变电站切改到白塔岭变电站,更名为白海线。这一时期,秦皇岛供电公司逐年增容改造北戴河电网。1995年,220千伏戴河变电站投运;1999年,110千伏崔各庄变电站投运,一条条线路加入暑期保电的队伍中。
2004年,海滨变电站升压为110千伏,35千伏白海线退出历史舞台,向北戴河供电的线路全部为110千伏线路,供电可靠性上了一个台阶。现在,北戴河供电可靠性达99.999%。优质电力成为秦皇岛建设一流国际旅游城市的强大助力。
(冀北秦皇岛供电公司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