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18讯:
揣摩历史小说《曾国藩》中的细节描写、环境描写、虚构情节和故事结构,对我的文学创作有诸多启发和帮助。
读唐浩明创作的长篇历史小说《曾国藩》,其中的细节描写、环境描写、虚构情节和故事结构,对我的文学创作有诸多启发和帮助。
这部小说在人物塑造上注重细节描写,让一个有血有肉的人物形象展现在读者面前。比如,曾国藩与李鸿章促膝交谈的场景描写,表现出他对得意门生的殷切期望。而曾国藩的家书家信,不仅彰显了家风家教,更显出他对家人的涓涓温情。细节描写决定了人物塑造以及小说的成败。
环境描写在小说创作中非常重要。我在创作文学剧本时,环境描写较少,实际上是认识有误。这部小说在叙述曾国藩出生的时候,大段描写当晚风雨交加的天气。环境描写对人物的塑造起到了强有力的烘托作用。从文学创作的角度来说,这是达到了环境描写与人物心理描写交相呼应、情景交融的效果。
历史小说的虚构部分增加了作品的可读性。历史小说创作的基本原则是“大事不虚,小事不拘”。唐浩明以真实的历史事件搭建起了《曾国藩》全书的情节骨架,又根据历史背景进行了大胆合理的虚构。受此启发,我在创作历史剧本《浅水塬大战》中,也为主人公虚构了合理的情节。
好小说还得有好故事。通读《曾国藩》全书,分析故事结构,我发现小说的叙事结构是人们普遍接受和喜欢的“英雄之旅”故事模型。古今中外神话故事里的英雄尽管背景、个性有诸多不同,但都要经过一个坎坷的历程。这个历程就是英雄之旅。《曾国藩》开篇便是曾国藩中年回乡组建湘军的情节。小说着重讲述他的后半生,前半生的故事是用插叙的形式讲述。受此启发,我在创作剧本《袁隆平》时,开篇从袁隆平大学毕业开始,而对于人物青少年时期的典型情节进行少量“穿插回放”,使得剧本故事情节更加集中和饱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