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加强核安全文化建设,东方电气集团东方汽轮机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东汽)近年来不仅开展了经验反馈活动、风险防控、核安全培训及考试等一系列工作,按照公司“将核安全文化常态化、全覆盖”的要求,策划推出《一次做好、提质增效——核安全文化学习营》系列学习活动,并且将核安全文化学习营这一特色品牌活动植入公司核安全文化建设要素。
通过学习、建设、践行核安全文化和“一次做好”的质量观,强化了东汽员工核电的责任意识、风险意识,营造重视核安全、守护核安全的文化氛围,让“核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理念,成为每一道加工工序的行为指南。
创新核安全文化培训方式
东汽自1996年参与建设核电岭澳一期项目,后续陆续参与建设了岭澳二期、红沿河一期等项目,在2010年公司核电常规岛项目的生产达到了高峰。但受2011年日本福岛核事故的影响,2013年~2015年东汽核电制造进入了停滞阶段,员工出现了质量意识下滑、淡薄的倾向。
按照以前传统的质量意识培训方式——专题讲授,这一培训方式知识体系虽然较系统,但集中学习的信息量大,时间较长,培训效果不佳,类似于填鸭式教学,各阶层的受训人员很难在短时间内全盘掌握学习内容。并且后期还需要通过开展培训需求分析、培训管理、培训评估、培训效果落实等系统工作提升培训效果。
2016年,随着公司核电项目全面重新启动生产,如何在短时间内恢复核电产品制造的质量水平,如何让核安全文化真正落地,是东汽一直在探索和思考的问题。东汽经过两年的不断摸索,推出了一种新的、深入基层的核安全文化培训方式——开展核安全文化学习营活动。
学习营主要是以核心微课,以质量文化和核安全文化为主题的理念宣贯,以团队建设为主题的理念融合,以解决生产、管理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为目的的系列学习活动,将核安全文化真正植入生产、经营各环节,深入到班组,并结合沙盘模拟演练、角色情景再现、生产案例分析等多种方式,提高员工的积极性及参与度。
使员工遵照技术要求、质量标准、工作规范等,践行“一次做好”质量方针在制造与合同、产品与设计、服务与承诺方面的一致性,让东汽每一个产品和服务都能一次满足客户的需求。
学习营侧重点均不相同,内容更有针对性
核安全文化学习营系列活动在实践中不断迭代升级,注重新方法的运用,更加注重内容的优化。采取定制化方案设计,选取实施单位,进行培训需求的调研,根据实施单位需求量身打造学习流程和内容设计。
创新学习营流程、内容,做到每一期学习营侧重点都不一样,内容更有针对性。每一期核安全文化学习营的主办单位与实施单位要进行充分的沟通,达成一致。主要流程有:情景演绎、案例回放、文化宣誓等内容。
通过学习,实现员工自我承诺和组织目标确定,明确个人融入集体的方式和确定要实现的目标;将核安全文化融于心,践于行。让重视核安全、敬畏核安全,核安全高于一切成为全体人员的行为准则和岗位上员工的文化自觉。
学习营活动自开展以来,参与人员数量多,覆盖面广,且不局限于固定人群,而是覆盖生产、管理、供应商、业主核电产品监造代表等多个群体。其中,兄弟企业代表参与14人次,供应商代表参与400人次,业主代表参与14人次,向外界传递着东汽推进质量提升、管理提升的决心。
同时,通过外部供方参与,旨在以核安全文化的塑造,植入每一个组织自身的文化,影响组织中个体的行为方式,从而让每一个人主动地朝着安全目标努力。
员工对活动的满意度评价达到90%以上
每一场专场核安全文化学习营平均150分钟,内容包括互动体验环节、微课讲授环节及其他环节。东汽核安全文化学习营自2016年10月开营以来,截至目前共开办重型一分厂、重型二分厂、叶片分厂等专场,覆盖人员超过800人。其中,管理人员占43%,生产人员占57%,员工对活动的满意度评价高达90%以上。梳理管理工作质量问题点20余条、产品质量问题点30余条,提出解决措施400余条,为学习营的进一步推进与实施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目前,学习营活动已对公司涉及核电产品(含核岛、常规岛产品)制造的生产单位、技术单位等实现了全覆盖,同时还在东汽的关键、重要供应商中开展实施。其中,邀请生态环境部华北核与辐射安全监督站(以下简称华北监督站)在公司焊接分厂核电生产现场开展了一期学习营,接地气的培训收到良好的效果,不仅得到了华北监督站专家的现场点赞,还在相关网站上进行了推送宣传。
通过核安全文化学习营活动的开展以及一系列质量管理活动,公司产品实物质量得到进一步提升。截至2017年底,公司不符合项目质量数(以下简称NCR)持续下降,2017年同期与2016年相比降低了22%,到货类NCR下降了60%。核电重大质量事故和核电顾客质量投诉为零。
不断强化企业内部的核安全文化与核质量意识
核安全文化学习营将“一次做好”主题实践活动与文化落地有机结合,通过把“营地”从传统的会议室搬进生产现场、会议室等各场所,使文化建设更加接地气。学员们不再以“听众”的角色参与,而是在“行动学习法、智慧众筹法、责任承诺法”等方法运用中,增强互动和融入,在相互的认知碰撞中得出更多新的想法。
通过两年的总结和筛选,学习营拥有一支固定的运行团队以及优秀的讲师团队,在方案策划、前期准备、主持、微课讲授、现场控场等方面形成了一系列的标准化流程,并且针对主持人、讲师团还在吸纳新鲜血液,力求打造更加优质的核心团队。
为了保证核电产品的安全可靠,东汽秉承了“核电无小事,凡事走程序”的理念,不断强化企业内部的核安全文化与核质量意识,再接再厉,在后续核电项目中扎扎实实,不断进取。东汽将进一步深入、坚持核安全文化建设,把确保核安全视为义不容辞的责任,使安全绩效持续改进。做到杜绝核电质量管理体系和实物质量“两张皮”,杜绝把核安全文化变成表面文章,真正使核安全文化落地生根。(刘莎莎 赵健雄)
(源自中国环境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