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于好奇,今天晶晶在网上找了一些关于XX的资料,越是查就越觉得不可思议,今天我就为来捋一捋XX的发展轨迹与业务模式。
在相关的报道中,晶晶从始至终听到的都是“高收益、无风险、风险我们来承担”,而就像去年XX在凤县做的扶贫项目一样,贷款的主体依然是农户,所谓的责任转让只是私下协定,银行并不会承认。而同时发电收益又是全部归XX所有,在简报中也可以知道造价不低(9元/瓦),可想而知XX在其中获得的利益是有多可观。在相关视频中,政府相关人员还说是经过了慎重调查才决定的“借光脱贫”项目,所以XX是否有政府背景,这也值得我们深思。
XX到底在布什么局
在对话以及之前的报道中我们了解到,XX最终的目的是要打造“共享经济平台”或“农村电商平台”,或许他们是想通过平台盈利,因为通过正常的光伏项目,2万元8kW的光伏电站,根本实现不了盈利。在访谈报道中晶晶意识到XX的平台将于今年下半年推出,而目前我们并没有看到XX在平台搭建上的任何进展。(官网只有首页,无限循环)
那些所谓的驿站,具体有没有起到真正的作用我们暂且不论,网友爆料的50万的高额加盟费会不会就是目前的盈利点呢?这个我们有必要探讨一下。另外下半年平台的推出是新一轮的圈钱噱头、是之前承诺的5000元回报的“变相消化地”,还是XX即将跑路的征兆呢?细思极恐,晶晶已经不敢再想象下去了……
凭什么承受所有风险
暂且不说XX会有怎么样的下这盘棋,我们还是回归最初的问题:2万元8kW的电站到底有没有可能?
相信成本与收益光伏圈内的人一算就会明白,别说是531之后,就算是531之前,收益率也绝不可能达到25%,而XX的给出的承诺由始至终没变过,同时还变相解读相关政策给用户“打鸡血”,他们的底气到底是哪来的?他们又有多的的能力能来承担这一系列的风险?(总实缴资金仅50万)如果没有足够的财团支持,或者“特殊”的盈利渠道,这样的模式根本撑不到第二轮分红!
所以,XX如果真正的意图是“农村共享经济平台”的话,那么起点也不应该是光伏这种资金密集性项目,所以请不要再祸害光伏行业了,乘百姓对光伏还有一丝好感。
最大的风险就是没风险
站在的用户的角度来看,参与进来的无非是受利益驱使,25%的高收益率放在任何一个人面前,都不敢说一点不心动,而且还是二十多年,风险完全不用担。
但是!真正的风险就是“0风险”。表面来看,用户确实不用承担任何风险,但其实不是,这只是把风险转移到XX身上了而已,而且这不是一家两家的风险转移,而是汇流成海的风险量。那么我们心里就明白了,一家企业的分险承受能力能大于一个集体的风险承受能力吗?显然不能!
那么,一旦XX跑路,或者破产爆仓,那么所有的风险又全部回到了用户身上,而且会有相应叠加,毕竟2万元的8kW电站本身就是不合理的,在设计与设备选型上又怎么会有合理之处呢?
所以,用户还是要加强对光伏的基本认知,不合理的模式尽量避免参与,免得自己的血汗钱遭受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