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强而行】中国中原:科技创新助推核电走出去行稳致远
发布时间:2021-10-18 信息来源:
科技是国家强盛之基,创新是民族进步之魂,科技创新是中国核工业持续高质量发展的根本。中国中原对外工程有限公司在近40年的海外核工程建设中,深刻认识到技术创新是核工程建设和企业发展的重大助力,而技术创新最大的活力恰恰就蕴藏在核工程建设的一线。
“十三五”期间,在中核集团的支持和指导下,中国中原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大力推进技术创新成果应用,海外华龙首堆走过了安全至上的工程建设之路,也走过了华龙腾飞的技术创新之路,在施工技术创新和设备国产化方面取得多项成果,不断提高核电站的安全性、经济性,助推海外华龙并网发电,进一步增强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使用中国自主三代核电技术的信心和决心。
百年党旗红,创新新征程。“十三五”期间取得的成就,绝非终点,而是新的起点。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面对国内外环境发生深刻复杂变化,中国中原将深入贯彻创新发展理念,挖掘科技创新潜力,提高科技创新质量,形成创新活力竞相迸发、充分涌流的生动局面,进一步把科技创新、科技增效落实到海外核工程开发、建设和运维上,用驰而不息的奋斗和探索,推动新发展阶段取得更大突破、展现更大作为、创造更大辉煌。
辉煌十三五:技术创新助力华龙腾飞
集中力量,向技术创新要效益
巴基斯坦卡拉奇K-2/K-3核电项目是“华龙一号”海外首堆,“华龙一号”的主设备安装要求高、难度大、工期长,但当时还没有建成投运的参考电站,且项目所在国安保形势严峻、工业基础薄弱、海外运输周期长、劳动力动员困难,这些不同于国内核电项目建造的特殊风险,为按期完成K-2/K-3项目建设带来了较大不确定性。很多行业人士甚至认为“华龙一号”海外首堆工程是一项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如何变不可能为可能,将海外华龙建成精品工程,在国际上打响中国自主三代核电技术“华龙一号”品牌,成为摆在中国中原人面前的难题。
惟创新者强,惟创新者胜!中国中原K-2/K-3项目部经过周密的安排和部署,统一思想,消除各相关单位的疑惑和争议,确定了一条与众不同的路:改变几十年来核电施工中反应堆厂房先封顶再进入主设备的传统做法,实行先引入设备再封顶的主设备预引入法。
为了实施主设备预引入这一创新工法,K-2/K-3项目部发掘创新潜能,成立突击队,加大施工技术攻关,大力开展难题破解和项目攻坚,实行反应堆厂房内部结构主体和钢覆面同时施工,穹顶吊装前环吊就位并调试可用,主系统设备开顶引入,穹顶吊装就位的全新工序,并相应采用了堆芯水池钢覆面整体模块施工、环吊环承梁整体吊装、环吊大梁(桥架)整体吊装、主设备在反应堆厂房外翻转和开顶引入的首创方法。为保证后续土建施工的连续性,缩短工程次关键路径预应力张拉的工期,安全壳密封性试验提前具备条件,项目部还采用了预应力施工双平台和外穹顶整体钢模板新技术。
相对传统施工方法,主设备预引入法提前7个月完成主设备的安装就位,将传统主关键路径变成非关键路径;提前1.5个月完成预应力张拉,进一步缩短次关键路径的工期;首次实现反应堆厂房封顶前环吊可用,大幅提高反应堆厂房施工效率。
一系列技术创新与成果转化,多次以创新优化传统的核电施工关键路径,实现了反应堆厂房施工进度提前4个月的目标,综合经济效益大幅提升。
这些技术创新获得了业内的认可。2019年12月,《堆腔水池不锈钢覆面模块化建造技术》获中国核能行业协会科学技术奖二等奖。2020年1月,《堆腔水池模块化施工技术》获集团公司科学技术奖二等奖。2020年10月,《华龙一号主设备预引入(安全壳开顶吊装)关键技术研究》获集团公司科学技术奖二等奖。主设备预引入法获得发明专利授权,e型翻转竖立装置获得实用新型专利授权。
主设备预引入方法目前在巴基斯坦卡拉奇核电K-2/K-3项目上得到成功验证,并将在漳州项目和C-5项目上推广使用。总体技术水平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部分国际领先,有助于提高“华龙一号”经济性和国际竞争力,具有显著的经济、社会效益和广泛的应用前景。
致力国产化,打造核电设备供应链生态体系
作为海外首堆,K-2/K-3项目多个关键设备的首次国产化让这个项目承担了比国内机组更多的进度风险和压力。
日日行,不怕千万里;常常做,不怕千万事。带着这份信念,中国中原在开展技术出口的同时,积极推动了核电设备国产化研发工作,从量的积累到质的飞跃,带动国内装备制造、产业供应链整体“走出去”,实现了中国核电设备供应链生态体系的良性循环。
中国中原针对“华龙一号”堆型重要进口设备进行了充分市场调研,排查出出口受限设备清单。根据出口受限设备情况,中国中原通过自主研发、集团支持以及鼓励协调制造厂家自主研发等多方式多渠道实施科研攻关。截至目前,中国中原针对“华龙一号”堆型出口受限设备已累计投入约4千万余元人民币进行重要设备国产化研制。
在科研攻关和产品供货进度的双重压力下,中国中原不畏挫折、敢于试错、迎难而上,历时约3年时间实现了“华龙一号”堆型中压安注泵、主蒸汽安全阀、主给水调节阀、核级变送器、主泵转速处理装置和核安全级控制系统等重要设备的国产化研制,通过设备原理论证、样机试验、鉴定试验和产品试验等多道试验和多道工序验证已保障科研质量,最终设备研发成功并实现产品供货,打破了国外供货商的垄断、填补了我国多项技术空白,妥善解决了设备供应链风险大的“卡脖子”问题,提升了国内装备制造水平,打造了核电设备供应链体系,为“华龙一号”国家名片的“走出去”贡献了智慧和力量。
奋进十四五:科技创新路,任重而道远
回望十三五,中国中原以科技创新推进海外核工程建设为根本,一路攻坚克难,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十四五开启新征程,扬帆再出发,如何激发创新活力,凝聚奋进力量,取得更好成绩?
观大局、察大势、思不足。中国中原知科技创新之重任,明科技创新发展之方向,下大力气解决难点,聚焦公司主营业务,结合海外核电工程建设与核电运维服务优良实践,加快推进创业创新能力建设、加大科技投入与成果转化,打造创新型企业,推动公司高质量发展。中国中原明确了“十四五”期间科技创新的重点任务:
一、建立完善的科技管理体系,强化企业的主体创新地位,为企业科技研发与创新驱动工作提供制度保障。
二、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推动核电关键技术与重要设备的国产化研究,与供应商一道推进“卡脖子”设备和元器件的科研攻关,保障建成电站的安全稳定运行及后续项目顺利实施。
三、充分调研潜在目标国情况,开展堆型适应性研究与开发,与集团设计单位、相关高校建立合作机制,加大对中小型核电技术,以及非电核能在海水淡化、供热等应用领域的研究和投入,加快工业化应用,推进型谱化核电产品出口。
四、加大对技术创新的支持力度,主要开展现场施工工艺与工法的科技创新,掌握施工领域核心技术,提升技术能力,达到降本增效目的,助力打造海外优质精品工程。
五、打造适应海外运维业务特点的科研管理模式,建立与国内电站及相关单位科研信息共享和联合研发机制,以群堆管理的理念系统性策划电厂部件、设备的研发替代。同时预先储备延寿、退役、放射性废物处理处置、智能运维等新业务的技术能力,全面提升海外运维服务技术实力,发挥国际国内“双循环”优势,促进经验交流,以运维服务反哺工程管理创新和优化,助力核电产业链走出去。
六、加强科研成果管理,积极开展科研成果鉴定与报奖、专利申请与维护,提升公司软实力和影响力;开展科研成果转化和技术推广工作,提高科研成果的应用价值,为企业发展提供新动能。
(中国核工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