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18 • 科技

【向强而行】中核浦原:科技引领 创新驱动 推进产业转型升级

2021-10-20 00:00:00
电力18讯:

【向强而行】中核浦原:科技引领 创新驱动 推进产业转型升级

发布时间:2021-10-20 信息来源:

  上海中核浦原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核浦原)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设立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共建校企联合研发中心;推进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压水堆核电站主蒸汽隔离阀、转筒高精密制造技术等十余个项目成果获国家、集团、地方奖项。

  搭建集团公司数字供应链平台,近3年科技投入年均增幅35%。

  成立专业化公司以来,全系统获得专利授权261件,其中发明专利73件;制修订国家标准7项;发表论文181篇,其中SCI论文5篇;软件著作登记83项。

  强化科技创新体系建设

  中核浦原不断完善科技创新管理制度体系,全系统制定科研管理制度30余项,发布中核浦原科技创新激励体系实施方案,包括科技创新奖、专业化公司“青年英才”计划、“揭榜挂帅”及“赛马制”、科技成果转化激励、专利论文标准奖励、科技工作先进个人和集体奖励等一些列举措,最大限度激发创新主体活力。

  成立中核浦原科技委、专家委,打造产学研一体化平台,与浙江大学共建“浙江大学-中核浦原核工程智能装备联合研发中心”,组建中核科技研究设计院、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并与浙江大学和华东理工大学分别组建了高性能控制阀联合研发中心、阀门可靠性制造联合研发中心。

  

  △ 浙江大学-中核浦原核工程智能装备联合研发中心揭牌仪式

  成立江苏省特种阀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中核集团特种阀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持续产出科研成果,形成了具有国内阀门行业一流水平的研发体系、产品体系和标准体系。

  充分发挥上海科创中心政策优势,筹建装备技术研究院,承接集团公司“核创空间”,实现产、学、研、金、服、用六位一体目标。

  推进关键核心技术攻关

  复合材料成型高精密制造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突破保护层成型关键工艺,解决了复合材料渗透性的技术难点;开展低放射性废水处理技术、放射性环境空气净化处理技术研究,为核燃料循环领域相关企业提供了解决方案;全氟过滤器技术在除菌效果方面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 核级过滤器

  核二级主蒸汽隔离阀应用于三代核电“华龙一号”示范工程,通过“江苏省首台(套)重大设备及关键部件”认定,先后获得“第五届中国能源装备十大年度创新产品”、“中国机械工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荣誉;完成LNG轴流式止回阀和球阀研制,通过中石化验收并完成现场工业化考核,为国内LNG装置超低温阀门国产化奠定了基础。

  

  △ 主蒸汽隔离阀及获奖证书

  成功研制核聚变托克马克装置主机真空室研制,首次放电承受1.5亿度等离子体高温考验;实现乏燃料运输容器、核电站稳压器、新燃料运输容器、“华龙一号”装卸料机及燃料转运装置等设备批量供货。

  

  △ 中国环流器二号M主机真空室内腔

  完成安全壳卸压排气活度监测仪、低能型区域γ监测仪、集成安保管理平台等项目研制,实现了国产化替代和工程应用;掌握核辐射探测器制作、弱电流测量、区域及放射性排出流监测等核心关键技术。

  加快全系统数字化转型

  在智能工厂运用5G和物联网技术,推进数字化设备运用,搭建生产安全监测系统,应用全过程质量管理工具。完善集团公司电子采购平台、电子商城平台和供应链大数据平台,开展供应商关系管理、供应链金融等系统建设,搭建自主可控高效安全的供应链体系,构建集团公司资源能力统一调度平台。

  

  △ 智能化生产线

  

  △ 产品性能实验

  促进成果转化及产业化

  “华龙一号”关键阀门产品已经获得了福清5、6项目、K2K3项目、漳州项目和田湾5、6项目的订单以及后期建设其他三代核电机组供货订单逾10亿元。

  

  △ 世界首台多喷嘴对置式半废锅气化炉吊装仪式

  承担3台CNSC乏燃料运输容器、6台应急余热排出热交换器、10台装卸料机、45台硼铝乏燃料贮存格架、72台镉乏燃料贮存格架、310台CNFC-3G新燃料运输容器的批量化生产,实现销售收入近6亿元。

  

  △ 核电稳压器

  辐射监测、火灾报警及实物保护等系统的产品市场占有率在国内核领域超过90%,三年累计实现成果转化超4000万元。

  

  △ 辐射监测系统联调

  (中国核工业报)



在线投稿   投稿信箱:e@ep18.cn 请赐稿件
评论
用户名:  匿名发表
密 码:
验证码: 
最新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