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18 • 要闻

改革开放40年丨从6.3亿吨到35.9亿吨 能源产业量增质优助力经济社会腾飞

2018-12-20 22:29:54


从6.3亿吨到35.9亿吨

能源产业量增质优助力经济社会腾飞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能源事业发展从弱到强,年生产总量从6.3亿吨标准煤增长到35.9亿吨标准煤,为经济腾飞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阶段,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为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指明了方向。能源不仅是“工业的血液”,更成为建设美丽中国的强大力量。


1
能源生产

年均增长4.6% 夯实发展基础





能源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原料。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能源生产总量从1978年的6.3亿吨标准煤,发展到2017年的35.9亿吨标准煤,年均增长4.6%,成为世界能源生产第一大国,跑出了与经济总量匹配的增长速度。



分类看,煤、油、气、电构成我国能源生产的基础体系。原煤产量从1980年的6.2亿吨,增长到2017年的35.2亿吨,年均增长4.8%;原油产量从1980年的1.06亿吨,增长到2017年的1.9亿吨,年均增长1.6%;天然气产量从1980年的142.3亿立方米,增长到2017年的1480亿立方米,年均增长6.5%;一次电力产量从1980年的570亿千瓦时,增长到2017年的1.8万亿千瓦时,年均增长9.8%。



从能源生产结构看,整体向清洁化方向发展,原煤依旧占据我国能源生产的主体地位。党的十八大以来,能源生产的绿色转型步伐加快。



聚焦电力生产。1978年底,我国发电装机容量仅有5712万千瓦,年发电量2566亿千瓦时,220千伏及以上输电线路长度仅2.3万千米,220千伏及以上变电容量2528万千伏安。到2017年,我国发电装机容量达到177703万千瓦,年发电量达64179亿千瓦时,220千伏及以上输电线路长度达68.78万千米,220千伏及以上变电容量达373331万千伏安。



清洁化发展。在多项政策支持下,全国大力发展清洁能源可再生能源装机容量和利用水平不断提高。国家能源局数据显示,2017年,全国风光弃电率双降,弃风电量419亿千瓦时,弃风率12%,同比下降5.2个百分点;弃光电量73亿千瓦时,弃光率6%,同比下降4.3个百分点。



为解决能源资源与负荷中心分布不均衡问题,“西电东送”工程应运而生。2017年,仅南方电网区域,“西电东送”电量就达到2028亿千瓦时,同比增长3.84%。



2
能源消费

年均增长5.4% 提升用能水平





改革开放以来,能源消费在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拉动下持续增长,消费总量从1978年的5.68亿吨标准煤,增长到2017年的44.9亿吨标准煤,年均增长5.4%。人均能源消费量也从1980年的614千克标准煤增长到2016年的3161千克标准煤,年均增长4.7%;人均生活用能从1980年的112千克标准煤增长到2016年的393千克标准煤,年均增长3.5%。



分类看,气电消费量增速明显高于煤油。煤炭消费量从1980年的6.13亿吨,增长到2017年的38.6亿吨,年均增长5.1%;石油消费量从1980年的0.88亿吨,增长到2017年的5.9亿吨,年均增长5.3%;天然气消费量从1980年的144.4亿立方米,增长到2017年的2387亿立方米,年均增长8%。



从能源消费结构看,煤炭是我国能源消费主力军,但占比持续下降。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能源消费向清洁能源倾斜的态势更加明显。



3
节能降耗

单位GDP能耗下降77.2% 工业主力降耗







在能源供应总量增长、结构优化的同时,我国能源利用效率不断提升。2017年单位GDP能耗0.656万吨标准煤/万元(按照2010年不变价格计算,下同),比1978年的2.877万吨标准煤/万元累计降低77.2%,年均下降3.7%。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党中央、国务院关于节能减排各项工作的贯彻落实,单位GDP能耗显著下降。



在国民经济各行业中,工业单位增加值能耗比其他行业高很多,工业能耗的下降对于整体能耗水平的下降拉动作用显著。2017年,规模以上工业单位增加值能耗比2012年累计降低27.6%,高于单位GDP能耗累计降幅6.7个百分点,年均下降6.3%,高于单位GDP能耗年均降幅1.7个百分点。按照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计算,规模以上工业5年累计节能约9.2亿吨标准煤,占全社会节能量的近90%,单位GDP能耗的降低主要是由工业贡献的。



国家统计局指出,工业成为节能降耗的主力军,原因有以下几点:一是工业内部结构优化。2017年与2012年相比,六大高耗能行业单位增加值能耗累计降低23.2%,年均下降5.2%。六大高耗能行业5年累计节能约6.8亿吨标准煤,占全社会节能量的65%以上。二是淘汰落后产能成效显著,单位产品能耗明显降低。通过改进工艺技术、更新改造用能设备、淘汰落后产能和加快技术进步等,单位产品能耗明显降低。按照统计的25个重点耗能产品、108项单耗指标测算,5年累计形成直接节能约1亿吨标准煤,占全社会节能量的近10%。三是工业领域能源加工转换效率普遍提高。2017年与2012年相比,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能源加工转换效率提高1.8个百分点。四是余热余能利用成效显著。2017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能源回收利用率为2.7%,比2012年提高0.4个百分点,5年累计回收利用能源7.6亿吨标准煤。


4
体制机制

走向市场化 体制改革降本增效



在能源领域的体制机制创新中,电力体制改革一马当先,深水前行,率先打破藩篱,走向市场化。



早在20世纪80年代,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推进,电力短缺成为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电力体制改革被提上日程。1995年“独家办电”走向集资办电;1997年国家电力公司的成立实现政企分开;2002年国务院制定发布《电力体制改革方案》,被视为我国新电改的第一次尝试,以打破电力行业垄断和区域垄断为核心,提出“厂网分开、主辅分离、输配分开、竞价上网”;2011年完成主辅分离;2015年,国务院发布《进一步深化电力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拉开新一轮电改大幕。



2018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降低电网环节收费和输配电价格,一般工商业电价平均降低10%”,首次明确量化目标,持续优化用电营商环境,力促企业降本提效。



与此同时,油气领域也从未停下改革的步伐,经过两次大重组和海外整体上市、多轮价格机制调整,以及一系列配套政策的落实,以市场化为导向的油气改革逐步推进。


5
国际合作

能源净进口年均增长20.6%





改革开放带来的能源需求量的急剧增长使我国逐渐从能源净出口国向能源净进口国转变。2017年,我国能源净进口总量8.7亿吨标准煤,比1997年增长41.2倍,年均增长20.6%。党的十八大以来,“一带一路”能源合作持续推进,我国各品种能源的进口能力大幅提升。



我国能源对外依存度由1997年的1.5%提高到2012年的15.1%,再提高到2017年的19.4%,呈逐渐提高态势。为了进一步巩固能源进口渠道,先后建成中哈原油管道、中国—中亚天然气管道、中俄原油管道等项目,开工建设中缅油气管道、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等,打造中亚、中东、美洲等陆上、海上能源进口大通道。



能源企业以“一带一路”建设为重点,跨境电网互联、中巴经济走廊、大湄公河次区域等区域能源合作取得积极进展,我国的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技术、产品和服务为全球能源转型添动力。



(注:本文数据来源包括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家统计局、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南方电网公司等。)



(转自《中国电力报》)
评论
用户名:  匿名发表
密 码:
验证码: 
最新评论(0

相关阅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