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18 • 电力文苑

核能是生态环境保护的最好选择——读《习近平讲故事》有感

来源:中国核工业报 2018-09-05 00:00:00

  “讲故事”是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表达方式。习近平总书记讲的一系列好故事可谓引人入胜,发人深省。初读之,只觉包罗万象丰富多彩:古今中外优秀文化传统,治国理政先进事迹理念无不信手拈来,自成一体。细品之,愈见改革发展、内政外交之大格局大智慧。总书记的故事根植于深厚的文化修养与丰富的实践作为,要想全盘学习深入领会,并非易事,非下苦功不可。不过窥斑见豹,我本人作为一名普通科技工作者,对近年来总书记一贯强调的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有一番体验和感悟。

  生态环境保护问题是全人类长期面临的共同难题,在我国,特别是由于过去多年致力于快速发展,不同程度上存在对生态环境保护的欠账。这一点在我过往的工作学习中深有感触,十多年前我刚到武汉学习,但见长江水面长年浑黄一片,令人疑心到了黄河。东湖岸边常有杂物随波漂流,异味扑鼻;临近湖面的秀水公寓被学生戏称为“臭水公寓”……尽管在东湖边上了四年学,却始终提不起到湖边游玩的兴趣,更不要说下水了。

  毕业后进入电力行业工作,火力发电厂排放的大量燃煤烟气毫无疑问是重要的污染来源,而当时通行的环保处理措施大多只能应对粉尘问题,很多老旧机组脱硫装置效果不佳,甚至于干脆没有,烟气脱硝(氮氧化物)对多数电厂来说尚属新鲜事物,真正实施的不多。至于电厂产生的大量粉尘煤渣和废水几乎是处于放任状态,一些有条件的厂子回收部分灰渣充作建材,获取利益,更多的厂家则是直接丢弃了事,为此影响农业种植、水产养殖,进而引发各种矛盾的事例屡见不鲜。

  当然国家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的决心和举措一直在不断推进,我作为曾经的电力从业人员也有着切身的体会。特别是2012年以来,火电机组环保设施技改节能减排力度空前加强,大批不符合节能环保要求的机组关停,我当时所在的企业也迅速完成了脱硫扩容技改和新增脱硝装置的工作,环保在线监控系统也实现了全面覆盖,监管力度得到了强化。2014年,我再度返回武汉学习时,惊奇地发现江水已不再浑黄,东湖水域周边环境也焕然一新,现在,经常到东湖绿道上转悠已经成为很多武汉人的习惯……每当周末徜徉在湖边绿荫之中时,每当夜晚流连于水榭华灯之下时,“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科学论断便如在耳畔,如在心头。

  生态环境的保护和不断改善是一项艰巨长期的任务,已取得的成绩固然令人欣喜,同时我们也能看到以雾霾为代表的各种污染问题还在不时闯入人们的视野。诚然,在近年来的一系列压减煤炭、节能增效、控制排放等综合调控之下,各地的雾霾等污染问题已得到不同程度的缓解。但我们也应认识到,社会发展离不开能源供应,在以传统化石能源为主力的能源供应格局下,与雾霾等污染问题的斗争几乎会不可避免的长期化和复杂化。

  习近平总书记在APEC会议时提出:“希望和相信通过不懈的努力,APEC蓝能够保持下去。”核能所具备的强大能量和清洁无污染优势,正是我们响应总书记号召,投身建设美丽中国的有力武器。作为核能行业从业者,立足本职工作,献身核工业发展,使核能在我国能源革命和多元能源供应体系建设中发挥更大的作用,更应成为我们不懈奋斗的方向。(作者系核动力运行研究所周东方)

评论
用户名:  匿名发表
密 码:
验证码: 
最新评论(0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