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树浓阴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
在美丽的珠江河畔,繁华都市的一隅,有那么一群人,顶着烈日,冒着雷雨,在多变的气候条件下,奋战在施工一线。广州海珠区公共管网完善工程项目自进入大干阶段以来,全体参建职工热情饱满,抓细节,保质量,比进度,加班加点完成各项既定工作任务。
施工计划和方案,稔熟于心
海珠区公共管网完善工程作为水电十一局在广州区域首个水环境治理施工项目,基础分局参建人员深知其重要性。他们通过“样板引路”、标准化施工,多措并举,受到业主和监理单位的一致好评,为后续开拓市场打下了坚实基础。海珠区是广州的老城区之一,部分道路狭窄,管道老旧,生活污水、雨水混流情况严重。雨水得不到有效利用,污水得不到有效处理,对珠江造成了较大的污染和负担。部分居民私建的管道污水直排室外,造成异味大、外形杂乱、污染严重等问题,严重影响了居民的生活质量。
如何解决,何时解决,成为了百姓心中最期望的事情。
海珠区公共管网完善工程,主要施工范围包括黄埔北涌、黄基涌、赤沙北码头涌、赤沙涌流域。由于需要多点、多工作面同步施工,这就必然对各个园区、村内交通和周边居民生活造成一定影响,需要征得广大居民的同意。但众口难调,使协调工作面临着不小的压力。部分居民表示,之前因为管道问题,虽然经过多次施工,但都是“样子活”“假把式”,活没干好,还影响了自己出行。为了把施工对居民的影响降到最低,项目部积极与居委会及物业沟通,站在居民的角度上考虑问题,规划施工。
为解决作为通车主干道、停车场的主路开工后通车和停车问题,连夜利用院内废弃场地为居民修缮了能停放25辆汽车的停车场,解决了物业和居民最关心的问题。施工前,项目部技术负责人来延龙每天在施工点门口值守,有人来看施工告示牌,就主动上去打招呼,等待业主说出他们的疑惑。项目部人员的真诚用心的态度,扎实沉稳的作风,赢得了居民和业主的支持,同时大家也认识了热心肠、工作扎实的“小来同志”。正是因为对施工现场的了解,对居民业主诉求的了解,为后续施工顺利进行奠定了良好基础。
项目实施后,将有效改善海珠区河涌流域污水管网,减少流入珠江的污染物质,提高旱季污水收集率,削减雨季溢流污染,从而进一步改善河涌水质,是建设美丽宜居海珠生态城的重要工程。正如金山银山,也比不上我们的绿水青山。
施工质量和效果,胸有成竹
作为广州市治水三年行动计划的项目之一,海珠项目主要进行4条河涌的清污分流工作。工程涉及到了大量旧村、建筑物和人员密集的地方,同时还有部队、学校、医院等敏感区域,各种外围因素对施工方的综合能力要求极高。项目职工积极与各方协调、沟通,从而保证施工的顺利开展。
海珠区是一个发展成熟的老城区,地下已有管道错综复杂,同时还有通信光纤等各种管线,对施工又提出了新要求——需要避免对现有管线的破坏,又要避免漏接或者无法连接。另外,支管网均为接户管网,所以就要考虑每家每户的雨污水均能顺利接入主管网,还要保证不影响居民的正常生活。同时各级管道之间必须做到接驳准确,才能保证雨污水分离,顺利进入河涌和污水处理厂。
为了解决这个棘手的问题,项目部技术人员在施工前期,对施工区域进行反复摸排,做到对施工区域情况了如指掌。为了达到施工效果,项目部还采用了高清无线潜望镜、管道机器人等多项措施进行辅助,它们不仅是地上施工人员的得力帮手,还为洞察地下世界的蛛丝马迹提供线索,确保了管道铺设及质量达到标准。
广州军区第十四离职干部休养所是海珠公共管网完善工程的其中一个工程点,由于该休养所内的污水管网设计不完善,污水管出现混接现象,一到雨天,雨水与污水混流,管道中的脏水就漫灌出来,四溢横流,导致臭味溢出,严重影响所内离职老干部生活质量。经过项目部人员的反复摸排协调,从确定污水来源,摸清暗管,到文明施工,排除隐患,做到真情、用心、不遗漏。施工过程中,作业人员会主动发现问题,然后想办法,找对策。在干休所施工过程中,发现由于路面修筑时间长,地面处于凹地多,部分住户门口较低,雨季下雨后被水淹没,技术人员积极与设计沟通,对于凹地进行重新埋设雨水管,增加雨水篦子,从而彻底解决雨水浸泡问题。
管网工程本就是心系百姓,为民解忧的民生工程,这不仅是人们对于生活环境美的要求,也是建设绿色生态城市的重要一环。主动为居民排难解忧的不仅受到了居民的一致好评,也受到了业主单位的认可和肯定。当一名90岁高龄的老红军徐奶奶,将印有“关心军属,精心施工,质量上乘,解民之忧”的锦旗送到了现场负责人手中,表达对施工人员的感谢时,所有的疲惫都随着认可而烟消云散,对于打赢这场“攻坚战”,项目职工信心倍增。
施工安全和保障,万无一失
广东的“龙舟水”多发于小满至夏至,期间往往会出现大范围的强降水,当龙舟水来时,江河水位迅速上涨,排水速度大大减缓。由于施工范围存在一定的地质问题,普遍发育的软土和砂层地震液化,淤泥及淤泥质土含水量高,强度低,十分容易发生压缩变形,可能引起地面沉降和软土震陷等问题。在多雨的时期,若不做好防防护措施,则会导致施工现场安全出现重大隐患。
为了保证现场的施工安全,项目部特地成立了以党员干部带头的防汛安全值班小组,实行值班制度,密切关注施工现场情况,及时预警,保证领导到位、值守人员到位、救援物资到位,保证项目能够顺利施工,完成施工任务。
“走,晚上去工地看看”。
项目部安全副总监封锁,不仅是最及时的“敲钟者”,也是最可靠的“守护者”。由于降水量大,街上水汽蒸腾,十分影响行车视线,而且容易打滑,去往工地的路上就必须小心再小心。他头戴安全帽,身穿雨衣雨鞋,即使“装备齐全”,也免不了被雨打湿。每当有人说,雨下这么大,算了吧。他总会说:“安全无小事,还是自己去看看更放心,毕竟安全是我们的命脉。”正是他们的不辞辛苦,为施工安全穿上了最结实的铠甲。
苍翠欲滴的榕树簇拥着一条逶迤清亮的江,沿江两岸,有现代化的高架商业楼,有古朴厚重的古村落,或密集、或星落。这条江见证了一座城市的崛起与发展,也养育着一代又一代的人民。站立在珠江边,看着夜晚散步的人们,钓鱼的老先生,玩耍嬉戏的孩子,看着树越绿、水越清,一股自豪感在每一位参建人员的心中油然而生。
水电十一局在这里,我们在这里,为水环境治理贡献自己的力量,我们的故事,仍在继续......
施工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