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18 • 新闻

国网39项“黑科技”!

2018-10-04 21:20:53


关于创新,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理解,技术上的小改进、实验室里的大突破,或者生活里的小改变,都是创新。

9月27-28日,国家电网公司举办了科技创新盛会,所属38家省市公司、直属单位联袂同台,为大家呈现近年来国家电网公司的科技创新成果。

“2018年‘创响中国’国家电网站发布会暨国家电网有限公司科技成果转化推介会——科技成果展”上请出了39项国网“黑科技”,都是各家的主打创新项目,现展示给大家。



创新项目详情如下↓



1.便携式一体化架空配电线路带电接火自动装置

本装置用于10kV带电接火作业(带电接引流线),采用双轴同步法安装穿刺线夹,有效克服了穿刺线夹传统安装工艺的弊病,避免了线夹在穿刺过程中易发生刺针歪穿、卡伤导线、穿刺不到位等现象,保证了线夹的安装工艺质量。使用本装置时,作业人员可单人登杆,远离带电体,更安全、更便捷,用时20分钟就能轻松搞定带电接火作业!

与传统工具相比,采用本装置开展10kV绝缘架空线路带电接火作业可大幅降低作业工艺复杂程度、劳动强度和安全风险,提升作业效率。




2.电动汽车充电设施智能检测装置研发

电动汽车充电设施检测产品目前形成了适应交、直流充电设施现场测试环境的2大系列产品,目前已在北京地区推广应用,累计实现检测充电桩8万余次、节约测试成本3700万元。

新一代检装置基于“互联网++”运检理念,依托远程可视化技术、大数据技术、云数据存储技术,实现了对于充电设施的故障远程会诊、差异化检测以及充电设施健康状态管理,为充电设施运维检测一体化服务模式的建立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产品具有如下特点:一体化集成——全面提升现场检测设备便携性、安全性、高效性;多样化应用——首次实现检测、故障诊断一机两用能力;智能化检测——率先应用充电设备智能化远程检测技术;精益化运维——深化分析测试数据指导充电设施运维管理。



3.智慧车联网平台

智慧车联网平台目前接入充电桩超过24.9万个,其中国网自营充电桩5.9万个,社会运营充电桩19万个,已成为全球最大的电动汽车充电网及车联网平台。入驻新能源车企15家、充电桩企业24家,上线75款汽车产品、71款充电桩产品,开展创新服务业务近20项,培育了能源领域“分享经济”新模式、新产业,有力支持了电动汽车行业发展和能源清洁低碳转型。

智慧车联网推动“互联网+”与充换电服务融合,推出“物联网+充电服务”“互联网+出行服务”“大数据+增值服务”等新型商业模式,为上下游企业提供应用创新能力支持,合作开展“网约车+充电”、车载充电管家服务等业务,打造以智慧车联网平台为核心的创新生态。



4.百米级电动汽车移动式无线充电路段

移动式无线充电技术是对动态行驶过程中电动汽车实现实时能量补充的一项新型充电技术,代表了自动充电、无线充电的未来发展方向。

本项目在深入研究电动汽车路段移动式无线充电系统关键技术的基础上,全面、深入考虑道路条件和车辆工况适应性、能量转化高效性、运行可靠性等实用性指标,进行无线充电关键装置研制与集成,实现国内首条百米级路段上的移动充电并进行性能验证和测试评估。依托该实验路段开展的成果,为未来公里级电动汽车无线充电示范工程的规划和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5.金融科技平台2.0

金融科技平台面向能源互联网全业务链,依托业务场景和用户资源,应用大数据、区块链、互联网信息安全等技术,深入推进信息挖掘、数据分析与业务创新,打造集能源、金融、数据交易于一体的线上综合金融服务平台。

践行国网公司“建设具有卓越竞争力的世界一流能源互联网企业”发展战略,坚持科技创新引领,推出4大类、34小类金融产品及服务,推出“交费盈”“信用贷”“票据通”“财富盈”等4款雄安专属金融产品,盘活产业链上下游近5000家中小企业融资需求,融资成本下降10%,为中小企业解决缴费难、融资贵的痛点,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服务民生缴费、践行普惠金融,推动产融协同,服务实体经济。



6.柔直站换流阀阀冷系统自动加盐装置的开发与应用

柔直站换流阀阀冷系统需要定期加盐,采用人工加盐的方式,维护作业工作强度大。

项目研发的装置充分利用加盐箱的空间,增加加盐量,同时延长加盐周期,减小加盐频率。通过设计滤帽保护电导率传感器,使得加盐高度可以超过电导率安装高度,同时保证电导率传感器可以正常工作。其次通过螺旋传输管等形式可以实现自动将盐从低处向上运输到盐箱中,从而实现自动加盐。

采用新装置后,盐箱最大加盐量从50kg提高到250kg,加盐时间间隔从3天/次提高到15天/次,加盐高度从1500mm降低到610mm,加盐人数从2人减为1人,工作强度和作业粉尘量大幅降低。



7.风电场、光伏电站集群控制系统研究与开发

项目依托甘肃酒泉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百万千瓦级光电基地,攻克了风电场、光伏电站集群控制系统在线监测控制、策略制定、设计集成和运行管理中的关键技术,研发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能源集群控制装备及系统,建成国内首个覆盖大型新能源基地的集群控制系统示范工程,实现了河西走廊1200万千瓦风电场、600万千瓦光伏电站的集群控制功能,有效提高了电网接纳风电、光电的能力。

研究成果不仅对我国大规模风光基地的建设有示范和推动作用,也可在国内外其他大型风、光电基地推广应用,实现我国在规模化风光集群控制领域从“技术跟随”到“技术引领”的转变。



8.电缆管网信息化智能管理系统

电力电缆精益化智能管控平台是一个地下管廊综合管理系统,平台针对地下管廊人工建模工作量大效率低、地下管廊微小形变难以检测、在线监测协同程度低等问题,开展了地下管廊多状态在线监测与智能化运维关键技术研究,实现了电力管廊智能化运维管理,提高了工作效率及供电可靠性,并在多个城市及行业进行了应用。

平台包含设备信息、运维记录、监测记录、地下管线分布图、市政施工图等数据,能够实现数据分析、设备身份识别和定位、设备监测预警和移动互联等功能,实现了设备全感知全寿命管理,提升了电缆运维的管理水平。



9.输电线路机械化施工系列装备

输电线路机械化施工系列装备涵盖基础施工、组塔施工、架线施工、材料运输等主要工序,已成功在±800千伏哈郑线、1000千伏锡盟至山东线、上海世博保电等重大工程中应用。

大吨位高张力牵张设备:拖挂式牵引机、张力机等大吨位高张力牵张设备,满足特高压大截面导线施工要求。

拖挂式导线盘运输放线车: 集导线盘安装、放线、运输为一体的输变电放线专用设备,降低起吊设备的使用率,解决了重型大截面导线盘短距离转场的施工难题。

多功能电网抢险运输车:提高了复杂环境下施工效率及施工机械化水平,满足山区、丘陵、泥沼等特殊地带输电线路物料运输难题。

液压压接机:为提高大截面多分裂导线压接效率,研制不同型号压接机,其中600t液压压接机填补了国内外1250mm2导线大吨位压接机技术空白。

螺旋锚钻进机:可直接旋入地下作为输电线路铁塔基础,适用于泥沼、流砂、砾石层等复杂地质条件下的施工,填补了国内空白。



10.输变电设备极端环境运行与检测技术实验室

国家电网公司输变电设备极端环境运行与检测技术联合实验室,致力于解决高寒、强风沙等极端环境下输变电工程难题,服务“一带一路”、全球能源互联等极端环境输变电工程建设、运行。

实验室专项研究高寒环境下输变电设备建设与运行难题,研制了国内首套适应超低温环境极端温差的800kV工频谐振耐压试验装置,可开展500kV及以下电压等级输变电设备在低温下的交流耐压等试验。依托该实验室,已开展高压交流SF6断路器低温试验、合成绝缘子电气和机械性能等研究,发表多项论文、专利、标准及专著等成果。



11.变压器低频加热电源关键技术及应用

输出波形为方波的变压器低频加热电源系统,保证换流变设备安全的前提下直接对其绕组加热,配合热油循环,缩短热油循环处理时间,有效解决了寒冷环境下换流变压器安装过程中热油循环处理时间长、严重影响工程进度的难题。该装置在哈密南换流站、晋北换流站、锡盟胜利站等工程得到应用,产生了显著效益。



12.新一代“四合一”防灾配网绝缘子

新一代“四合一”防灾配网绝缘子采用外串联间隙结构,雷击时由套入防雷段芯棒的环形ZnO电阻片吸收和泄放雷电能量,防止线路跳闸;研发了具有大小盘径、增爬伞裙的绝缘子外形结构,延缓覆冰桥接时间、增大爬距,在IV级污秽下的冰闪和污闪电压分别提高30%和26%;优化了电极间隙空间结构布置,采用上下电极间隔错位布置,避免了雨滴路径与放电路径的重合,淋雨闪络电压显著提高。

新一代“四合一”防灾配网绝缘子,在湖南自然灾害频发区推广应用13000余支,大幅降低了应用线路跳闸率,减少了配网防灾建设成本。



13.消纳风电的热电联合优化规划及运行控制技术

该项目利用城市供热管网具有较高的热惯性,在保证供热前提下,通过供热管网的储热特性和热惯性平移供热机组的热负荷,适当降低供热机组的热出力和电出力,提升供热机组的调峰能力,为风电消纳提供空间。

基于课题理论研究成果在吉林省示范应用,累计减少弃风电量0.84亿千瓦时,弃风电量同比减少12.65%,相当于节约标准煤27756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7.3万吨,在全国范围内率先实现了能源互联网和综合能源系统的落地应用。



14.虚拟同步发电技术在国家风光储输示范风电场中的示范应用

新能源发电设备均采用电力电子装备并网运行,而随着以风电和光伏为主的新能源渗透率越来越高,给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带来新的挑战。主要表现为电网等效惯性/阻尼降低带来电网稳定性问题,以及风电发电、输电抗扰能力弱,易引发自身稳定性问题。

针对以上问题,虚拟同步机技术的研究,依据虚拟同步机技术原理并结合风电机组实际运行特性,开发出多种风电调频/调压实现方式,可结合风电场实际条件进行最优选择。目前,项目成果已在国家风光储输风电场48台风电机组上进行了示范应用。



15.大规模源网荷友好互动系统建设应用

2016年6月15日,国内首套“大规模源网荷友好互动系统”在江苏建成投运,经过两次扩建,目前已具备260万千瓦毫秒级、376万千瓦秒级可中断负荷精准控制能力,可以确保任意一条特高压外电入苏通道故障情况下电网安全运行。

该系统将“电源调度”转变为“电源调度”、“负荷调度”、“储能调度”相结合的新模式,实现以电网为核心的友好互动,能提高特高压输送能力、促进清洁能源消纳、节约电力投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显著。



16.无人机输电线路通道立体智能巡检系统

无人机输电线路通道立体智能巡检系统,无人机单次飞行时长可达50分钟以上,单次飞行距离超30公里。搭载RTK,实现厘米级精准定位,发现销钉级缺陷,可完全替代人工巡视。站站智慧巡检,无人机通过中控系统按照指定任务自行作业,实现输电通道和杆塔部件自主巡视,缺陷自动辨识,一个地市公司每年可直接创造经济效益1500万元。

智能运检管控平台,实现缺陷隐患、树障安全、红外测温等海量大数据多维度智能处理,缺陷报告自动生成。通过图像点云分析和三维建模,实现交跨距离精确测量,设备状态管控力大幅提升。



17.输变电工程三维设计

三维设计可提高工程设计质量,精准控制工程量,强化工程本质安全,提升工程建设管理水平,实现工程数据全过程应用。

建立专业配套、全过程覆盖的标准体系,发布8项技术标准,实现设计对象、过程、成果规范统一。创新通用模型库,结合通用设计,发布开放、统一的变电站(换流站)及线路三维通用模型库,涵盖全电压等级电气设备、水工暖通设施、杆塔等三千多个模型。选取36项220~1000kV典型输变电工程开展试点,执行统一技术标准,在实践中深化三维技术应用,引领技术创新。统一数据格式和编码属性,设计成果一键导入运检智能管控系统、工程数据中心、电子档案等,实现跨平台数据共享。



18.高压大容量柔性直流换流阀

高压大容量柔性直流换流阀项目依托国家97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课题,目前已研制出高压大容量柔性直流换流阀,正式应用于张北柔性直流输电工程,突破了一系列关键技术:

大规模功率单元的电力变换调控方法。建立了换流阀时变电路等效模型,提出了动态阈值排序电压平衡控制算法和电压预估式内部循环电流抑制方法。

多功率单元高速触发与保护技术。发明了集散式实时应答和多因子状态预测触发技术,提出了多层次复合权限分级保护方法和分布式过流保护方法。

换流阀阀塔复合应力均衡技术。提出了螺旋双列对称阀塔结构、悬浮电位分布钳制技术、大功率电力电子开关应力动态抑制技术和对角进出均管路串并联冷却技术。



19.高压电制热储热提升可再生能源消纳的关键技术

项目突破大容量电热-相变储热关键技术,研制了具有高压电加热、低成本、小体积和高能量密度等特点的中高温微纳结构复合相变储热材料,开发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10kV电压等级大功率电热-相变储热系统,大幅提高储热密度;突破现有低谷电储热供热模式(低谷时段为固定用电负荷),建立了一种省级调度机构风电场/电储热实时调度模式,通过储热单元功率/容量优化配置和电/热协调优化调度,利用弃风电储热供暖,实现弃风电量的动态消纳;研究了风电、储热、电网的协调运行机制,充分调动多方参与的积极性;研发了风电-储热联合优化调度系统,形成工程示范,实现真正的清洁电供暖。



20.极寒条件下特高压变电设备诊断评价技术研究与应用

项目紧密围绕现有特高压变电装备条件水平,结合极寒地区对设备的影响,通过实验及技术挖掘手段,建立了极寒地区交直流输电设备故障诊断及状态评价的分析模型,研发了多信息融合的特高压变电设备诊断评价系统并投入运行,在提升设备状态评价准确性基础上,全面提升了特高压电网的安全生产运行能力。

项目研究成果对提高特高压电网的安全生产管理水平,加强状态检修和辅助决策,推动智能电网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21.瑞动智能电子展示系统

瑞动智能电子展示系统(瑞动精灵),通过三大步骤七个主题展示场景介绍了我国能源结构从化石能源向绿色低碳发展的演进过程。

系统以中国地图为背景,通过互动讲解、自动演示、电力名片等展示手段,以丰富的互动体验和信息呈现,展示我国电网在特高压输电、智能电网、新能源并网、大电网运行控制等领域的技术突破,体现电力行业在推动能源绿色低碳转型方面取得的显著成效。同时,向公众传达电力行业下一步能源转型的关键路径,构建以坚强智能电网为核心的能源互联网,打造适应未来发展的“广泛互联、智能互动、灵活柔性、安全可控”的新一代电力系统。



22.全球能源研究统一平台

当前能源研究呈现出多学科交叉、多领域融合、跨时空互动的显著特征,全球能源研究统一平台作为公司智库研究平台,着力打造理论体系完备、模型方法科学、工具手段创新的决策支撑研究平台,是建设世界一流能源智库的重要举措。

平台全面覆盖中国和全球经济、能源、电力、环境、企业(5E)各领域的动态数据库,包含中国和全球能源电力分析预测模型、能源电力政策模拟模型、公司战略运营分析模型等的模型工具,形成数据及成果灵活展示和工作研讨平台,在可再生能源消纳、电动汽车发展、“一带一路”建设、国有企业绩效等方面为公司及行业提供重大问题研究支撑。



23.快速开关型变阻抗节能变压器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应用

快速开关型变阻抗变压器采用一种全新的设计思路,将快速变阻抗装置与变压器进行一体化设计,通过快速开关控制电抗器的投入和切除,正常工作时,电抗器被快速开关短接,低阻抗运行。发生短路故障时,快速开关在20ms内开断,电抗器接入回路,提高变压器短路阻抗,限制短路电流,限流深度达40%。同时该变压器具有自动抑制合闸励磁涌流的功能。



 24.±1100kV特高压直流穿墙套管

±1100kV特高压直流穿墙套管为国际首家通过全套型式试验的产品,技术水平国际领先。其中直流耐压水平1683kV,通流能力7000A,满足特高压直流工程大容量的需要,首次提出了特高压直流场强判据,建立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特高压纯SF6气体绝缘直流穿墙套管成套设计方法;首次发明了大型直流支撑绝缘子的材料配方;首次创立了±1100kV特高压直流纯SF6气体绝缘穿墙套管用关键零部件制造工艺体系,实现了特高压直流穿墙套管关键技术上的突破。该产品的成功研制解决了制约我国±1100kV直流工程发展中核心装备研制的瓶颈问题,对于提升我国直流输电设备的国产化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25.基于北斗数传的采集终端关键技术与应用

本项目开创北斗民用新领域,发明电力多种通用自动化业务协议与北斗通信协议的规约转化方法,研发了兼容国家电网及南方电网双重采集通信协议下的北斗采集终端。

自主开发的北斗多卡并联、多通道并行的一体化技术,实现北斗卫星通信带宽多倍扩展,形成电力本地端特色的传输体系。独创的数据包重组和自动路由技术,独创的信息长报文基于北斗短报文功能的有序拆组包封装技术,实现稳定传输。率先融合北斗短报文与计量费控指令报文,发明费控指令调优算法,实现远程费控。实现互联网通信、卫星通信、移动APP、上位机服务、嵌入式控制、硬件电路设计等多项技术相融合,实现科技成果到终端产品的高效转化应用。



26.架空配电线路巡检用超声波检测仪

长期以来,配网巡检手段主要以人工巡线和红外检测为主,不仅效率低且难以发现线路潜在缺陷,红外检测只能检测热缺陷,该技术手段受到线路负荷水平及光线的影响,且不能检出因绝缘缺陷产生的放电缺陷。架空配电线路巡检用超声波检测仪,利用超声波的直线性和方向性,通过高灵敏度的超声传感器及优化的电路设计及算法,保证超声波检测技术可探测更远的距离,可以在30km/h行驶的车辆上对配网线路进行巡检,极大提高巡检效率和降低了运维成本。



27.全系列电力机器人

电力特种机器人包括变电站智能机器人巡检系统、阀厅智能机器人巡检系统、室内轨道式智能机器人巡检系统、带电作业水冲洗机器人、电力无人直升机、配网高压带电作业机器人、绝缘子串检测机器人、输电线路检测(除冰)机器人、配网线路车载智能巡检系统等在内的6大系列20余品类,均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端智能机器人产品,智能化程度高、应用范围广泛,可替代电力工人从事急、难、险、重和重复性劳动。 



28.数模一体化电能质量监测终端自动检测平台

数模一体化电能质量监测终端自动检测平台,包括上位机软件、电能质量数字式标准源、模拟式标准源、被检电能质量终端等全套设备,实现了电能质量数字式终端和模拟式终端同时检测的功能,属于国内首创。检测平台还具备一键式自动检测功能,检测完成后自动生成报告,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该平台的应用实现了电能质量终端检测的标准化、规范化、高效化,将有助于电能质量领域相关技术的快速发展。



29.输变电工程噪声源提取测试技术及系列装置

输变电工程噪声定位系统通过波束形成、近场信号处理方法,能够测试提取噪声分布云图,将摄像头拍摄的照片与声图像重叠,直观的显示噪声源在所检测设备上的位置,实现了噪声源的精确定位,并能同步获取声源源强及频谱信息。通过应用输变电工程噪声源提取测试技术,能够确定声源位置,追溯噪声超标责任,辅助降噪改造设计,帮助电力设备制造厂研发低噪声设备。

目前,输变电工程噪声定位技术处于国际领先水平,该技术大大提升了噪声精准治理能力,能广泛应用于输变电工程生态环境保护领域,助力全球能源互联网和“一带一路”建设。



30.单相电能表不停电换表装置的研制与应用

针对单相电能表更换时因停电引起用户无法正常用电及换表效率低等问题,项目以“不停电”为出发点,以安全为前提,以模块化为思路,创新性地研制了一套单相电能表不停电换表装置。该装置采用模组化的接线底板,通过插拔式装拆电能表并配合不停电插板,实现了不停电更换单相电能表。

装置经试运行后已进入规模化应用,总共安装53万块,大幅提高了换表效率,产生经济效益逾一千万元。装置的研制与应用从源头上破解居民换表停电的难题,减少了用户停电时间和停电次数,保障可靠用电,提升用户满意度,“电不停,心更近”,社会效益显著。



31.基于大数据的电网智能运检管控关键技术

搭建卫星通讯、移动公网通讯、信息内网、电力无线专网“四网合一”的运检物联网,实现电网设备状态全场景感知以及运检现场远程集中管控。

利用云计算集群和跨平台数据抓取,构建分布式运检业务数据资源池,高效融合空间资料、环境数据、电网运行信息、电网资源数据,实现海量、多源、异构数据有效融合。

利用深度学习对运检大数据深度挖掘和多维度关联分析,实现了全电压等级输变电设备状态识别、风险预警、故障远程诊断、运检智能决策。

依托项目成果,建成电网运检智能分析管控系统,日均分析数据量约13.5G,管控设备覆盖10kV至±800kV全电压等级,已全面推广应用。



32.XLPE中压电缆抗水树性能快速检测技术及装置

本项目可用于对XLPE电缆抗水树性能进行快速入网检测,极大地提高了检测试验效率。对于同一批次电缆,本项目技术检测周期为10天,而传统方法需要180天,提高检测效率达90%。

项目研发了水树快速老化装置,项目技术可成为快速验收电缆产品抗水树性能的重要检测手段,同时还可作为电缆生产企业原材料的快速检测手段,促进整个电缆行业规范发展和产品质量提升。



33.高海拔地区提升配网不停电作业能力关键技术研究


本项目在不同海拔地区开展了配网不停电关键参数、安全防护和操作工具的系列研究,得到了适用于海拔2000m-5000m的配网架空线路带电作业最小安全距离和绝缘工具最小有效绝缘长度这两个关键参数。



研究架空线路带电作业及电缆线路不停电作业等配网不停电作业项目分类方法,明确10kV不停电作业所有项目分级分类原则。研究不停电作业各类作业项目的标准化施工流程模块、现场安全保障措施。研究高海拔地区配网带电作业典型间隙海拔修正。获得在海拔2500m以上的高海拔地区,各典型间隙工频放电电压下降数据。同时从高海拔地区带电作业安全性角度考虑,在保持原有安全裕度条件下,推荐高海拔地区带电作业最小安全距离。



34.复杂电网下风电基地次超同步振荡分析及防控技术与应用

该项目依托国家973、自然科学基金等计划,项目团队产学研协同攻关,历时6年,揭示了新型振荡机理,攻克了稳定性量化分析、振荡协调抑制、振荡监测与控制三大关键技术。提出了风电并网系统次/超同步频率耦合振荡分析方法,发明了风电机组宽频域阻抗特性测量装置,研发了适用于弱电网的新型风电变流器,提出了次/超同步振荡分量短时窗在线测量方法,以及风火机组模态频率耦合的自适应控制策略,研发并建设了覆盖全网的次/超同步振荡监测和控制系统。

项目研发的适应弱电网的新型风电变流器在哈密地区39个风电场、1591台机组示范应用,解决了长期存在的振荡问题,并推广应用至甘肃、河北等风电项目。



35.国网芯智能芯片项目

以“用芯让工业更智能”为使命,自主开发的“国网芯”系列芯片产品,包括“安全、主控、通信、传感、射频识别”5大类67款芯片产品,累计发行8亿多颗,安全稳定运行超过65000小时,运行失效率仅为千万分之十一,广泛应用于电力、环保、石油、水利、轨道交通、金融、市政等领域。



36.±500kV柔性直流输电换流阀-XG

柔性直流输电作为新一代直流输电技术,可用于异步电网互联、大规模分布式新能源接入、孤岛供电等领域,换流阀作为柔性直流输电系统的“心脏”,其关键技术研究与产品研发在持续引领柔性直流技术发展。

±500kV/1500MW、±535kV/3000MW柔直换流阀总体技术指标均处于国际领先水平。该两项产品损耗低、浪涌电流耐受能力强;均压性能好,环流控制精度高;整体设计紧凑、重量轻、抗震性能好,便于安装维护。目前,许继集团±500kV/1500MW柔直换流阀已成功应用于渝鄂直流背靠背联网工程,且已成功中标张北柔性直流电网示范工程丰宁换流站。



37.电力故障应急专用机器人“小E”

国内外首例专项针对电力故障应急的智能机器人“小E”,由本体系统、现场环境研判系统、现场环境改善系统三大系统组成,具备现场控制中心、远程指挥中心两大后台,搭载自主研发的电力应急专业设备和智能程序,能提前深入变电站、变压器室、开关站、环网室等室内外故障现场进行环境数据智能综合研判并开展故障应急综合处理,避免故障范围进一步扩大,同时为应急人员跟进创造安全有利条件,解决了应急效率和人身安全无法兼顾的矛盾。



38.配电变压器绕组材质检测仪

针对一些不良商家以铝冒充铜制作配电变压器绕组的问题,配电变压器绕组材质检测仪提出了基于第一热电效应的配电变压器绕组材质检测技术,通过在回路中可能的铜铝接头处产生温差,并在外部测量因此而产生的微小热电势,无损鉴别绕组内部材质。基于该技术研制的仪器小巧、便携、检测速度快,可同时应用于现场和实验室,受到了行业内的广泛认同。目前该成果已在6个省市公司试用,检测发现铝代铜配电变压器26台。2018年该仪器作为首批27个项目之一正式入驻国网商城。此外,该技术还受到了国际铜业协会等相关机构的重点关注。



39.国网商城“小e”

公司双创产品专有品牌“小e”于2018年6月28日正式发布,标志着双创模式孵化的系列产品首次实现品牌化、市场化运作,打通了双创成果商业化运营的“最后一公里”。

小e依托国网商城平台,通过线上线下融合,全面开放品牌、市场、渠道、人才、资金、技术多种优势资源,汇聚创客、上下游企业、投融资机构多方市场主体,打通产品需求、设计、制造、销售、服务全流程,累计转化创新成果达300多项。小e品牌系列产品将陆续实现规模化商业运营,助力职工创新、科技创新、管理创新、QC活动、“双创”等创新成果转化及应用,打造能源互联网全链条、全要素的创新创业服务生态体系,为构建世界一流能源互联网双创生态系统提供有力支撑。
 
评论
用户名:  匿名发表
密 码:
验证码: 
最新评论(0

相关阅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