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18 • 物联网

都2019年了物联网还不落地,大公司们急不急?

来源: iot101君 物联网智库 2019-05-05 08:55:42

导  读

在面临2019落地验证之年大考面前,大公司比谁都急。但物联网巨头和“物联网领航者之间,还差着综合战略能力的比拼。今天,先来看看华为的打法。







在一项新的科技革命尚未取得显著成效的时候,中小型公司往往会观望大公司的战略动向和布局以作参照,或选择战队。而对于大公司而言,可参考的经验已成过往,能倚靠的后台就是自己,他们必须要眼观各路客户的新型需求,耳听上下生态阵营的伙伴心声,时时不忘拉拢和壮大自身阵营,增强补短。同时还要提防着隔壁竞争对手的最新动静,以及野心勃勃杀来的新入局者。因此,在当前这种物联网成熟业态尚未形成的“乱世局面”之下,备受瞩目的大公司们肩负着巨大的压力:

技术未能发展到所需水平,不能支撑行业转型的实际需求;

或成本和建设情况未及预期,产业链未能良性成熟,盈利惨淡;

或者技术找不到适配行业,或应用太过碎片化无法形成规模效应;

或实践周期太长、bug太多,前期投入与即时收益形成强烈反差,多方利益和耐心随之大打折扣。



上述几种困境都是阻碍物联网产业发展的老生常谈N座大山,而真正的物联网领航者必须将这种压力转化成足以说服市场、给伙伴及客户以信心、同时也验证自身战略规划的落地能力。对于大部分物联网技术和方(设)案(想)而言,如果2019年仍落不了地,许多参与者将无力支撑这场长期巨大投入的物联网“豪赌”了,因此2019会是开启“落地验证”的一年,对于大公司意味着正面角力和排位高下,对于一些小公司而言可能是就是生死一线了。那么,面对重重压力的大公司,如何在暗夜探索,扛起“物联网领航者”的大旗,带领伙伴实现真正的落地呢?



不难发现,随着换届、开年、政策调整等主动或被动的外界触发,巨头的物联网战略都在风平浪静之下暗流涌动,调整、转移、拓展等一系列动作重构着新形势之下的物联网新战略形态。今天,先聊聊华为。



写在前面



在分析各家新旧物联网战略之前,须先铺陈清楚几点:

物联网产业经过多年摸爬滚打,“端管边云用”的底层框架已经形成,它界定了物联网从业者几乎所有的创新范畴,而具有“领航者”潜质的物联网巨头则会在“端管边云用”各层均有涉猎。

均有涉猎不代表均会投入相关业务,生态的打法将会有效延续。其布局的手法可能有很多种,必要时甚至会打破之前自己“封印”的一些条条框框。同时,在极具挑战性的战略重心选择这道题上,最靠谱的两条准则一是自身基因与优势,二是对未来市场和趋势的精准研判,前者保证其在核心赛道不偏离,后者保证在未来核心赛道不缺席。



物联网产业与IT产业、ICT产业、OT产业都有密切联系却又具备截然不同创新性,因此物联网巨头出身的差异将会成为一个常态,并且不能成为衡量其综合能力的决定项,因为其优势、短板将会在积累和布局中产生很大变数。



智库小编在去年曾经对彼时的物联网两大巨头华为和阿里作过一个综合对比,点击文章题目即可复习:全球四大巨头混战!阿里、华为、微软、亚马逊都是狠角色! 基本原则均无变化,华为还是要基于ICT、AI、云服务等技术能力来构建物联网时代的基础设施,对于“划清界限”不去碰的应用与数据还是不碰。



战略调整是物联网巨头的必经之路



众所周知在过去的一年中,华为在zhong/mei/mao/yi/zhan中饱受摧残,但单论到物联网话题而言,触发华为进行物联网战略调整的主要原因一定不是“多事之秋”,而是多变的物联网市场和滞缓的落地节奏。



从去年到今年,物联网市场表现受到政策、资本、技术、客户需求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如政策的大力扶持,对5G、工业应用创新的补贴和引导,运营商对NB-IoT模组补贴,政务云和智慧安防等项目支持,但同时,资本界对于物联网创新企业的热忱逐渐冷凝,企业所得到的资本助力愈加合理,盲目扩张和炒作噱头等不正之风得到有效遏制,大浪淘沙使产业链更精简,也更艰难。落地能力成为检验企业能力的最重要指标。



然而现在的物联网发展现状,离“落地”还差了十万八千里。从业者的耐心已经越来越稀薄,他们迫切地希望看到能带来实际效益的落地成果,无论是企业用户还是消费者,在做选择时都更谨慎。因此,即便是巨头所面临的市场形势难度也已骤然升高,这就要求华为必须做出应对当前市场形势的策略转变,如,更加敏锐的市场洞察力,更完备的生态版图,更灵活的试错和迭代模式,更强大的生态协作及实践落地能力,更广泛的生态结盟能力等等。



先做加法,再做减法,舍得方能落地



在去年年底ICA联盟物联网峰会北京站,阿里云IoT市场总监王云词曾说道,“2019物联网的一个关键词是——收敛,物联网整个产业将在云管端等各环节进行收敛和分工再造,各自那块做到极致。”点明了阿里云将在平台侧、连接侧收敛和专注。无独有偶,华为也在有策略地选择技术专攻项和行业深耕项。如果说“短边管云用”是巨头战略的标配,那么艰难的选择与聚焦则是形成差异的关键步骤。



选择使其有所专为、有所不为,聚焦则使其当前有限的物联网生态资源在最有潜力的领域里最先落地产生价值、并在规模化商用中持续产生价值。



在华为物联网的漫漫实践之路上,这种物联网规模商用落地出现了吗?没有。因此——“如何构建智能世界所需的完备的基础设施?”以及“哪些行业是兼备高价值和可规模化复制,且与华为优势相适配?”这两道题仍未找到最优解。但从华为去年和今年给出的答案中已经存在变化。







去年华为物联网聚焦的领域包括;智慧家庭、车联网、公共事业、工业制造。这几个词儿都挺大的,而且和几家友商的选择也都极为相近,因此不妨推测,彼时处于物联网混沌态,技术与应用领域都还是早期竞争状态,对于这些看似主流的“必争之地”一个也不忍放过。如,NB-IoT和LoRa抢占公用事业;边缘智能、 机器智能和平台都瞄准工业制造这块肥肉;海量联接的云平台和操作系统都相中车联网的高价值属性;智能家居则是打通消费者的最佳场景。



但实践了一圈下来,上述领域成绩也各有长短:公用事业所需的低功耗物联网建设不足,信号和错报率并非完全满足业务要求,此外,模组产业链利益缩水的困境也让从业者头疼。工业制造这块肥肉并不好啃,对工业OT的理解仍是IT人面前的一道坎,因此目前业以PaaS平台切入制造的,能提供的价值并不深入;且随着工业企业进入PaaS赛道,物联网巨头则在行业know-how这里自动降维;同时,预测性维护、质检等工业应用受到成本和效果等因素也未能如预期爆发;更多应用创新至今还在成长期。智能家居的起色主要体现在单品崛起和去伪(需求)存真,以及商业模式上与地产的绑定,而全屋智能的实现程度并不高,同时平台价值的增长并不明显。车联网方面,虽然更难啃,但华为的完成度已经相当惊艳。



其实分析一下去年的选择和成绩不难发现,大而全地承包物联网主流“宽领域”更适合探索,但并不利于快速推进落地和商用。



因此在今年,华为基于去年的经验再做减法,保留了在主流宽领域的细分行业,尤其是表现出众的窄 场景,同时,新的潜力场景也不断被吸收。今年华为或将更聚焦于这些高价值行业场景的深耕,并期待形成大规模落地。如,V2X、智慧园区、智慧物流、电力物联网等。对于上述场景的选择,华为或有足够经验和技术优势支撑,或看到该市场足够的潜力,其原因包括但不限于:在碎片化的物联网世界里,找到相对整齐的场景(上述场景每一个拎出来看,对于物联网的需求都相对统一,有利于规模化复制);让30多年的通信积累成为平台功能最显著的优势(稳定可靠的海量联接平台、5G高速通信对于V2X而言都是当前的刚需,也是华为手握的技术硬牌,多年来已在全球多个地区积累大批车企客户;尤其华为现在看好的园区L2-L3等级自动驾驶,对技术和成本而言是可行的切入点);基于精准研判和强大的伙伴力量夯实未来高价值市场(电力物联网的规模和衍生价值都绝非一般行业可比拟)。



大刀阔斧精简背后,是华为迫切希望自证物联网规模商用的决心。也是维稳现有合作伙伴生态、扩张更大生态的一步重要走棋。



快速试错与迭代模式,加速物联网转型





一项成熟的产业里,市场需求应占据主导话语权。现在物联网由政策、技术、产业、市场多方推动,但有远见的“引领者”一定会将市场需求放在十分重要的位置,对于诡谲多变的物联网市场有一套自己的深刻理解和创新策略。华为是怎么做的呢?DTPC的做法很有代表性。



作为探索数字化转型方法论的重要实践,去年华为与香港电讯携手成立的数字化转型实践中心(DTPC,Digital Transformation Practice Center)正式开幕并投入运营。它的定位是华为和运营商共同的“先行官”,DTPC的全功能敏捷团队通过构建敏捷、低成本、预验证的联合实践来找到合适方案的小循环迭代模式,达成客户期望,再进行规模部署。它解决了企业在数字化转型中巨大的不确定性,包括巨额成本和巨长周期,降低试错成本和试错周期。DTPC今年将重点覆盖到物联网、5G等领域。



对于物联网项目而言,评估转型可行性、转型周期、转型价值可大大加速转型中企业对物联网方案的可信可靠程度,而前期试错、小循环迭代的模式无疑将为很多大中型企业带来福音,这也是华为自身品牌背书向“模式背书”的一种转变。



DTPC方法论是如何工作的呢?

它由华为、运营商(跨组织角色)、最终用户和一些环节涉及的第三方合作伙伴共同工作,根据需求调用市场分析、客户体验设计、产品设计、技术及架构、运营运维设计、商业模式及价值评估、生态建设等能力。工作步骤分为:愿景(Envisioning)、浸入构想(Ideating)、设计原型(Prototyping)、探究实现(Realizing)和充要部署(Scaling)五个阶段,通过客户场景化需求、商业可行性、技术可行性三个维度进行综合评估。



不做纯财务投资,成立创投补短板

 

任何一家巨头都有极大“有所不为”的业务板块,但当相关业务的含金量越来越高,市场对其需求程度越来越强,巨头们的焦虑感也就随之而来,轻则密切绑定纳入生态伙伴阵营,重则投资或直接收购,以实现战略补短。对于华为这家在投资方面一直较为保守的选手而言,“坚持不做纯财务投资”是一条基本准则,但围绕战略而实现的投资和收购就是另一回事了。(如之前华为曾收购了CIP 与芯片领域的创新企业Technologies、Caliopa、Neul,及投资XMOS公司,都与海思半导体业务密切相关)

 

4月23日,华为投资控股有限公司新成立一家全资子公司——哈勃科技投资有限公司,注册资本为7亿元人民币,由华为投资控股有限公司100%控股。值得注意的是,这家公司经营范围为创业投资业务。有分析人士认为,华为成立创投公司,有借助外部创新补足生态短板的意图。

 

不难想象,在当前华为圈定的物联网主攻领域和未来许多物联网新生领域里,想要持续保持抢占和领先,离不开与诸多领域玩家的密切绑定,补足自身核心能力之外的短板,一个个新的生态都需要重新构建和运营,在所有建生态的玩法中,投资无疑是更有效率且有粘性的。因此,无意于单纯财务投资的华为,在直面并深刻理解“物联网碎片化市场”之关键节点,也勇于推翻陈旧,摘掉原来的“帽子”,以投资公司来推开未来物联网新生态的大门。



调整行业布局,NB-IoT优势延续



众所周知,华为在通信连接方面布局强势,尤其NB-IoT是华为万物互联一张好牌。过去几年中NB-IoT主要面向toB业务,NB-IoT多个百万级连接的应用已产生,据预估到2019年,NB-IoT连接数将达到1亿,华为为加速这一时刻的带来,又将眼光瞄准消费类应用,积极拓展新领域,以期NB-IoT助力消费领域生态伙伴(如追踪定位、运动健康、智慧家庭等)实现物联网升级,同时实现NB-IoT更广的应用领域和应用价值。



结尾



2019对于物联网的意义平凡又特殊,它验证着许多技术的生命力,企业的战略能力和落地能力,物联网整个产业布局和排位。它或将比过去的任何一年都艰难,却也或许赋予企业更扎实的考验和成长。在接受2019物联网转折挑战的节点上,华为至少表现出了稳准的战略调整、“舍得”的战略耐性、勇于不破不立的战略转折、的和具有前瞻性的战略眼光。至于它能否为生态阵营的伙伴们拨云见日,还是那句话,实践落地才是检验真正的“物联网领航者”的最佳标准。这篇不是华为的软文,后续会再分析其他物联网巨头战略比较,敬请期待。



最后打个广告~



为了与消费物联网生态伙伴共同推开NB-IoT 大规模应用的大门,华为联合物联网智库于5月15日在北京召开“蜂窝物联网(NB-IoT)消费者行业峰会”,重点面向深耕于NB-IoT应用的企业,进行新的应用探索。峰会上华为还将与物联网智库共同发布2019行业物联网专项行动。感兴趣的来听听啊~

 

 
评论
用户名:  匿名发表
密 码:
验证码: 
最新评论(0

相关阅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