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18 • 会展论坛

【2011智能电网国际论坛】智能用电

2011-10-13 14:06:52
电力18讯:□精彩发言

  ●国际电工委员会智能电网战略工作组(IEC SG3)主席肖伯格・理查德:

  当前,智能电网面临的最大挑战,是要整合各个领域的技术、各个方面的内容,把不同参与者整合起来,并适用国际通用准则。一家公用事业企业要采购上千万只电表,难道只能从一家供应商采购?只有建立起标准,才能使得不同厂商的电表都有统一功能和服务,为买家提供选择。也只有这样,设备厂商才能在统一、公平的平台上进行创新和竞争。可以说,公用事业企业和设备制造厂商,都渴求标准。

  ●中国国网信息通信有限公司党组书记、副总经理王广辉:

  城市能源管理网络只要加以提升,就能成为城市的管理网络,这非常有想象力。一个电网企业,难道只是卖电?你是不是同时还是依靠挖掘数据来创造价值的企业,是不是一个拥有能促进整个城市更好发展的公用基础设施?电网企业,你是什么?似乎可以什么都是,只要我们充满想象,脚踏实地去努力。

  ●中国许继电气总工程师周逢权:

  新能源系统旨在推动多样性的能源生产和有序的能源消费。可再生能源电动汽车等形式促进了能源的高效低碳利用。新的通信技术、自动化控制技术、物联网技术和环境友好型技术使得和谐高效的能源供需管理目标得以达成。新一代的能源系统给人类带来了绿色、清洁、健康和良好的工作、生活环境。

  ●电气电子工程师学会电力工程分会(IEEE PES)总裁斯科尔兹・诺尔:

  有这样一个方程式:发电量=用电量+电能损耗,如果我们采用节能灯等节能电器,或者减少电脑待机等不必要的浪费,将取得巨大经济及环保效益。我们在堪萨斯大学进行了一项实验,将该大学的4500台电脑通过更加智能的软件控制,每年每台电脑将节省13.25美元的电费,这样一年下来,该校的所有电脑就节省了6万美元。这样的成果让大家大吃一惊,也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人们参与到我们的节能项目中。

  □论坛发言总结

  “智能用电”分论坛取得的共识如下:大家普遍认为,智能电网促进了传统电网中的发电、输电配电和用电环节高度融合,使电力用户成为电网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智能电网的标准化是支撑该融合的基础。大家建议,通过智能小区、智能楼宇、智能园区与智能社区试点,结合电力企业、社会组织以及政府机构的支持,促进用户能量管理系统的实用化和市场化,推动用户节能服务市场发展。通过讨论,大家明确了智能电网中需求响应的内涵与发展方向,提出了具有新意的需求响应系统实现平台,分析了需求响应系统试点的效果。大家认为,应积极采用光纤通信与电力线载波等新型通信技术,加快新通信技术的研发与标准化建设,推动高级测量系统的应用和发展,支撑高级量测体系建设,促进传统单向电网向双向互动型电网转变。

  现阶段存在的问题如下:一是如何强化能效管理系统的效果,使更广泛的用户参与到综合能效管理中来,从而推广能效管理服务。二是如何加快需求响应系统的研发与部署进度以面对日益严峻的电力短缺与环境问题。三是如何使智能电网中的能效管理系统得到高可靠性、高带宽、低功耗、灵活性强的新型通信技术的支撑。四是如何通过标准化建设来确保智能电网中智能用电领域的安全性、可靠性与可互操作性。

  展望未来,我们要继续深入在智能用电领域的技术研究,继续能效市场模型与商业模式的探索,积极参与智能电网国际标准的制定,更多地分享各自领域的经验与想法,争取更多的交流与合作。

  □侧记

用户是上帝

  顾客是上帝,适用于商场。用户是上帝,适用于发展智能电网。这是记者采访“智能用电”分论坛时的一个突出感受。来自世界各国的与会专家纷纷就如何吸引用户参与智能电网发展献计献策。

  用户对智能电网不感兴趣怎么办?法国施耐德公司标准化主管普切尔・简・伊芙不无幽默地回答说,这个依赖于具体情况,当涉及到钞票,大家就会响应。他说,法国有很多措施鼓励对电力的灵活应用,已然见效。

  技术被用户所接受的一个重要前提,是技术成熟度。美国德州仪器公司通信实验室主任萧弗・唐举例说,从中压到低压进行PLC通信技术测试,证明相距两英里之远都没有问题,最长甚至可以达到五英里。这项技术还要不断加强。

  一个似乎是悖论的问题依然存在着,即公用事业企业有多卖电力的冲动,但智能电网将激励用户减少电力使用。电气电子工程师学会电力工程分会总裁斯科尔兹・诺尔指出,鼓励节能、提高能效没有错,美国现在也在积极推进这方面工作。但是,一项旨在减少产品销量的业务的推出,势必应配以政府补贴。

  尽管大家对于智能用电的解决方案各有千秋,但大家也有共识,即用电在智能电网中处于极为重要的环节。可以说,从怎么供应电力到怎么使用电力,不是简单的角度变化,而是电力工业的本质变化。只有给予电力客户一定的自主权,才能令其成为能源管理主动参与者,帮助电力企业更好平衡电力供需。

  为用户提供有效帮助,也是能源企业的责任。在场一位日本专家表示,他调查了一条工厂生产线的能源损失,结果表示,56%的电力消费有减少的空间,44%的电力消费并没有给企业带来附加值。这表示,在专业领域,用户这个上帝不是全能的。(作者 姚雷 崔越男)

  信息来源:《国家电网报》


在线投稿   投稿信箱:e@ep18.cn 请赐稿件
评论
用户名:  匿名发表
密 码:
验证码: 
最新评论(0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