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电员工为易地扶贫搬迁户检查用电情况。
易地扶贫搬迁点学校的学生们吃上了营养午餐。
帐篷里点点灯光下,小小的四方桌旁,五个年轻人碰着杯、吃着串。
“你们这夜宵摊开多久了?”“最近才有的。”正在忙碌招呼着客人的摊主回应。他叫曾以富,是锦绣花都小区的搬迁户。锦绣花都位于贵州省毕节市黔西县城郊,是黔西最大的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区,安置贫困户3901户16965人。2016年以来,贵州电网公司投入1亿元,为贵州山区超过100万户移民搬迁户提供了可靠的电力保障。
“哪怕只有一户人家,我们都坚持供好电,做好服务。”
深秋的清晨,雨后的哈冲苗寨,隐约能见一条崎岖小道,这是寨里老老少少出行和娃儿上学的必经之路。有41年教龄的杨绍书亲历了哈冲的贫困,也见证了改革开放以来西部山村教育的沧桑巨变。
贵州省毕节市黔西县金兰镇瓦房村哈冲苗寨位于乌江上游支流六冲河岸的一处崖壁上。寨子里的老人说,祖辈为避战,逃到了“挂在半空、面朝河谷”的这里。9月28日,笔者和毕节黔西供电局观音洞供电所副所长陈亮跟随杨绍书老师来到了哈冲,了解这里搬迁后的用电情况。
杨绍书的家位于寨子的最高处,是上世纪70年代建的一栋平房。他回忆,当时教室很简陋:几块木板拼接刷上墨汁就是黑板,课桌是各家凑的长条板凳,一个年级上课其他两个年级只能背对讲台自习。
“那个时候没有电,无论生活还是孩子们学习,都是靠煤油灯和松油灯。”杨绍书说,长期用煤油灯照亮学习,孩子们的脸黑乎乎的,屋内到处都熏得黑漆漆,还不安全,容易发生火灾。
“后来,我们这里通电了,生活得到了改变,孩子们学习再也不用煤油灯了。”通电后,孩子们可以看电视,了解外面的世界,家里也慢慢地用上了各种电器。
供电所的陈亮刚到杨绍书家,就拿起携带的工器具帮助老杨家检查家里的电线。经查,确实有一处电线长期祼露在外面,且接触不好。陈亮很快把杨绍书家里的全部电线和灯泡检查了一遍,并进行了维修。他告诉杨绍书的爱人:“你们还没有搬完前有什么用电问题,就直接打电话给我们。”
“哪怕只有一户人家,我们都坚持供好电,做好服务。”陈亮说,无论什么时候,只要有群众在的地方,我们的电就会通到那里。
2017年,黔西供电局投入易地扶贫搬迁项目总投资198.015万元,新建10千伏线路9.059公里,解决了4000余户异地搬迁户的用电问题。
“移民搬迁到哪里,电就通到哪里。”
“移民搬迁到哪里,电就通到哪里。”这是贵州电网公司对全省易地扶贫搬迁工作的承诺。
贵州电网公司积极配合当地政府,切实做好配套供电工作,按照“实施一个搬迁项目、安置好一方群众、实现一方人脱贫”的要求,各级供电企业主动与当地政府、扶贫主管部门加强沟通联系,密切跟踪易地扶贫搬迁规划、实施方案和建设进度,及时将有关供电项目纳入配网规划建设,有效满足扶贫攻坚项目开展和实施的用电需求,促进了全省易地扶贫搬迁任务顺利推进,实现了搬迁群众“入住一户、通电一户”。三年来,贵州电网公司投资上亿元资金,新建10千伏线路292千米,为贵州山区超过100万户移民搬迁户提供了可靠的电力保障。
搬入移民新区后,很多住户都做起了生意,用电负荷增加,各级供电企业及时了解住户用电需求,助力搬迁户安居乐业,脱贫致富奔小康,让搬迁户用上“舒心电”“致富电”。
既要搬得出,也要稳得住,更要能致富。为了提升安置点搬迁户经济收入,创收致富,铜仁供电局联合各区县开展农村淘宝建设,主动与地方政府和村淘合伙人对接沟通,全面掌握用电需求,明确专人建立起“一对一”沟通联络服务机制,专门增设了10余家电商、100余家“农村淘宝”的服务热线,及时解决用电难题。铜仁供电局已投资近5000万元进行安置点电力配套设施建设,架设中低压线路186.993公里,新增配变136台,新增容量43575千伏安,为易地扶贫搬迁群众提供了安全稳定的服务。
同时,贵州电网公司针对搬迁后群众因地制宜开展生产及生活情况,加强安置点用电隐患排查,查找并消除隐患,大力开展安全用电宣传,尽心服务易地扶贫搬迁群众。
为搬迁群众提供“搬得出、住得下、能创业、能致富”的电力支撑
去年5月,包括杨绍书在内的哈冲组13户村民陆续搬到县城的“锦绣花都”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住上了三室两厅的房子,6名适龄儿童就近入读黔西县第十小学,杨绍书也被特聘为该校的苗汉双语辅导员。
9月27日,杨绍书和几名小学生仅用了10分钟,就从锦绣花都安置点步行到达黔西县第十小学,这是杨绍书的新单位,也是孩子们的新校园。
在三楼的四年一班教室里,黑板上“电力课堂”四个大字醒目而突出,黔西供电局城关供电所员工正在为孩子们讲解安全用电知识,杨绍书用苗语翻译。坐在教室中间穿着苗族服装的小女孩格外显眼,她叫赵龙亿,今年11岁,她就是跟随着杨绍书老师一同从哈冲苗寨搬迁来的。笔者询问得知,她在这里学习能适应、跟得上,老师讲课也能听得懂。
“现在的小学教学条件很好,而且我们每天都能吃到‘三菜一汤’的营养午餐。”赵龙亿说搬迁到县城学习生活,很幸福。
“为了长期保证学校营养午餐的正常供应,我们供电所定期会派人来学校开展煮饭设备和电线线路进行检查和安全用电知识的宣传。”黔西供电局城关供电所员工杨军说。
易地扶贫搬迁不仅仅是解决了山区群众的住房、求学等问题,还让移民搬迁户的生活充满了希望和机遇。
阿妹戚托小镇是晴隆县全乡整体易地搬迁的乡镇之一,该镇结合晴隆24道拐景区及周边的旅游文化进行特色发展,得到多方扶持和鼓励。兴义晴隆供电局投入资金191.05万元,为搬迁群众提供“搬得出、住得下、能创业、能致富”的电力支撑。
小镇搬迁户李斌说,搬迁到这里后,自己申请了一块电表,开了个裁缝铺,加工一些少数民族服装、鞋子、吊饰等,月挣4500元不是问题,旅游旺季就会更多。
与此同时,贵州铜仁市沿河县也在进行大规模的移民搬迁,数万群众逐步搬迁到了县城或安全地区。
“如今国家政策好,政府为我们搞移民搬迁,我开了鱼庄,家里经济收入不仅得到了增加,还解决了本村几户困难户就业。”沿河县洪渡镇曾子村移民侯荣清说,自从移民搬迁到这里后,用电得到大大的改善,加装了新变压器,家里的10多台空调和几台冰箱冰柜都用上了,供电所工作人员随叫随到,服务非常周到。
一系列的举措,掷地有声;一项项决策,铿锵有力。易地扶贫搬迁正如火如荼地进行着,大批贫困户搬出大山,挪了穷窝窝,圆了幸福梦。
(文/陈举 程基 钱芳 图/陈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