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水河畔小水电“改编”
中国电力报 中电新闻网 记者 刘光林
7月27日,四川省古蔺县双沙镇的中央红军总司令部驻地旧址,虽然未到正午,但已是热浪逼人。当年毛泽东亲手种下的那棵香樟树已经长至需两人才可环抱得来。其绿荫如盖,为大半个小院提供着阴凉。
这里也是白沙会议的旧址。不用进屋就能看到挂在正面墙上的《告全(体)红色战士书》,红底黄字,在一盏方形顶灯的照射下格外醒目。古老的房间与这盏充满现代气息的电灯相逢,分明就是向来访者宣示着当地发生的巨大发展变迁。电力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命脉,为这种变迁承担起巨大的支撑作用。
农网改造让古蔺涌动致富希望
在古蔺镇宝灵村的道道山梁上,近期刚刚架设完毕的电力线路随山势起伏“奔走”,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闪耀着银色的光芒。该村是今年6月23日后完成的农网升级改造。
据当地群众介绍,改造时天气特别炎热,在海拔1000多米的宝灵村,太阳并不吝惜自己的光和热,火辣辣地炙烤着大地。施工人员顾不上这些,在电线杆上杆下忙个不停。据了解,古蔺县供电公司担负着全县26个乡镇的供电任务,供电面积达3128平方千米。供区山峦起伏,山高谷深,海拔相对高差达1543米,且人口居住分散,农网改造施工十分困难。 “农网改造开始前,我们村就做了宣传动员,老百姓对农网改造欢迎得很,砍树、占地都支持。”宝灵村党支部书记蒋春玉说,群众了解电力施工人员的不容易。
据蒋春玉介绍,宝灵村有726户、3100多口人,村里出产高山翠红李子、烤烟等。过去,由于小水电供电时期电网陈旧、电压低,烤烟房只能通过自购发电机才能支撑用电,很不方便。因为电压低,养猪人家用粉碎机打包谷的时候,机器也转不起来,连娃娃在电灯下面做作业也看不清楚字。
古蔺县供电公司城区供电所李刚介绍,此次农网改造,新增9台变压器,新建高压线路13.75千米、380和220伏线路40余千米,改造下户线23千米。
“电网改造好了,村上打算修建冻库,搞翠红李子深加工,村民立足乡村致富更有希望,收入会更多。”蒋春玉兴奋地说。
李刚介绍,因为农网改造的推进,村民们对用电前景非常乐观。当前,城区供电所已经收到村民使用三相动力电开展饲料加工的用电申请达几十份。
资料显示,“十二五”期间,四川省电力公司先后投资4.98亿元,对古蔺电网进行建设改造。截至2016年4月底,累计完成投资4.8亿元,新建35千伏变电站4座、主变4台、容量2.52万千伏安,新建及改造35千伏线路172千米;新建及改造10千伏线路487.5千米,新建及改造配变566台、总容量3.57万千伏安,新建及改造低压线路2405千米,改造户表3.76万户。
新接收供区改造压力大但需求迫切
目前,古蔺县供电公司原有直供区农网改造覆盖率较高,但全县农村电网改造覆盖率仅为27%,新接收小水电供区农网改造覆盖率很低。古蔺县供电公司供电范围涉及269个行政村,目前只改造了98个,改造任务十分艰巨,还需大量的人力财力投入。
即使不在用电高峰期,古蔺县鱼化乡老马村1组的杨相军家实测电压也仅为106伏。这是今年6月份的情况。“早上8、9点钟,大家不用电了,我们这些离变压器远的群众就要赶紧用电饭煲煮中午饭了;深夜12点钟,大家不用电了,我才能开动猪草机。”在古蔺,最近才改由国网供电的小水 电供区,类似杨相军家的用电窘境并不少见。
记者在老马村看到,家家户户几乎都修了新房,但冰柜、电饭煲之类的电器却只能当摆设。不仅如此,和老马村一样,在隶属于原小水电供区的村庄内,木电杆、竹电杆随处可见。电杆上,几十根低压下户线凌乱交错,一些地方线路弧垂极低,安全隐患巨大。
今年3月,古蔺县供电公司对老马村的农网改造现场已经做过前期测量。“今后用电不再是难事啦,电器再也不是摆设啦!”村里人兴奋地奔走相告。
据古蔺县供电公司总经理江均介绍,2015年8月,古蔺县供电公司完成了小水电供区的全面接收工作,共涉及20个乡镇、10千伏线路1507.5千米,低压线路5947.7千米,变压器台区1661个,10.32万户41.35万人,但这些供区在之前从未进行过电网改造。
截至2016年5月底,古蔺县供电公司已经完成了63个项目储备的设计工作,其中行政村53个 (包括34个贫困村),储备项目总投资1.075亿元。目前正在组织设计单位开展剩余99个村储备项目的勘测设计工作,要求在2016年8月底前完成剩余19个贫困村、12月底前完成80个未改造村的农网项目储备工作。
同时,古蔺县供电公司已经向省公司和县委县政府汇报了当地农网升级改造的现状,并提出了加大投资力度的请求。
古蔺人民看到的将是一张越来越坚强的县域电网。
责任编辑:李梁 投稿邮箱:网上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