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40年来,在党的光辉照耀下,伴随自治区发展的强劲步伐,阿拉善电力工业从小到大,由弱变强,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变。
40年来,在各级党委、政府的亲切关怀和内蒙古电力公司的坚强领导下,经过全体电业人的艰苦创业的不懈努力,阿拉善电力从一个只有2座35千伏变电站、供电范围仅覆盖阿左旗沿贺兰山部分地区、年供电量不足1300万千瓦时的县级供电企业,发展到今天拥有35千伏以上电压等级的变电站80座,输配电线路超过5285千米,年售电量超过57亿千瓦时,固定资产超过56.18亿的国家供电企业,形成了以500千伏和220千伏为主网、以110千伏为辐射、以35千伏为配网覆盖阿拉善全境的坚强电网,一个现代化和数字化程度较高、安全可靠的阿拉善电网已经形成,使地处祖国西部边陲的阿拉善盟由一个严重缺电的地区,一跃成为自治区电网辐射面积最大、电压等级最为齐全、电网安全可靠、电力供应充足的地区。
40年风雨兼程,40年沧桑巨变。截止2018年9月,变电站数量和输电线路长度,分别是1978年的40倍和57倍;企业售电量和固定资产分别是1978年的600多倍和1200多倍,阿拉善电力已经成为全盟经济社会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
艰难的发展历程
阿拉善电力并不年轻。1953年10月1日,当年轻的共和国迎来她四岁华诞的这一天,经过一年零三个月的紧张建设,巴彦浩特发电厂正式投产发电,古老而神奇的阿拉善大地第一次迎来了点点光明,并由此照亮了阿拉善电力发展的历史之路。此后十年中,巴彦浩特发电厂为满足居民用电需求,曾先后两次扩建。1964年,为解决阿拉善右旗政府所在地的用电问题,建成了上井子30千瓦柴油发电厂,1965年扩建后更名为阿右旗发电厂。1966年,随着吉兰泰盐业工业的发展,宁夏石炭井至吉兰泰110千伏输变电工程投入运营,建成110千伏变电站一座、110千伏输电线路96公里,这是阿拉善地区第一次用上了以跨省区形式供电的网电,标志着阿拉善地区从此有了网电。该工程的胜利建成,为吉兰泰盐化工业走向机械化、规模化发展提供了电力保障。70年代初,随着阿拉善左旗腰坝灌区的开发建设,银川至巴彦浩特35千伏输变电工程于1972年胜利建成。至此,运行了25年的巴彦浩特发电厂艰难地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巴彦浩特发电厂关闭后更名为阿拉善左旗供电所。然而,随着全盟经济社会的发展,阿拉善左旗南部地区仅一条35千伏输电线路已远远不能满足急剧增涨的用电需求。人们至今对因电力供应紧张而“停二供五”拉路限电的日子记忆犹新。怎么办,各级政府在思索、电力部门在思索……
1978年时的阿拉善电业局(当时叫阿左旗供电所)
1978年11月,历经磨难的中华大地响起了一声石破天惊的春雷,改革开放的拂面春风吹遍了遥远的阿拉善大地,从此,阿拉善电力终于迎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从那时起,“经济要发展,电力应先行”犹如一股涌动的春潮,历经艰难发展的阿拉善电力第一次步入了快车道。在各级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1979年,阿拉善左旗格灵滩35千伏变电站率先建成,1982年,查哈尔滩35千伏变电站建成。从1981年到1987年,短短6年间,先后建成了伊克尔至查哈尔、甘肃景泰长城变至温都尔图、伊克尔至巴彦浩特35千伏等3项35千伏输变电工程。 1978年,又建成了甘肃武威地区山丹至阿右旗等4项35千伏输变电工程,并成立了阿右旗农电局。1980年9月,额济纳旗1500千瓦火力发电厂投产发电,解决了旗政府所在地及沿河12个苏木的生产生活用电。至此,阿拉善地区初步形成了阿左旗沿贺兰山地区和阿右旗以35千伏为主网的跨省区供电网架、额济纳旗以独立火力发电为主要形式的供电格局,全面促进了阿拉善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然而,一个以35千伏为主网靠跨省区供电的薄弱电网,已经难以支撑在改革开放条件下经济社会强劲发展对电力的巨大需求。
阿拉善老电厂图
1996年12月30日,历经4年艰苦建设,乌达至巴彦浩特110千伏输变电工程胜利建成,阿拉善地区建设以110千伏为主网的电网宣告建成。该工程的建成曾创造了阿拉善电力发展史的三个“第一次”:阿拉善盟第一次用上了来自内蒙古电网的强大电力;第一次结束了靠宁夏电网供电的历史;第一次拥有110千伏较高电压等级的电网。
1997年4月,在自治区的亲切关怀下,全区全盟无电苏木的通电工程的号角吹遍了地处偏远的阿拉善大地。在地方各级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全盟电业职工顶着炎炎烈日,战风沙,冒酷暑,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苦战70余天,于6月24日全盟最后19个无电苏木结束了无电历史,至此,阿拉善地区48个苏木镇全部实现了通电。几代人梦寐以求的乡乡通电终成现实,阿拉善草原大放光明,给边远地区的人民送去了党的关怀——致富的光明与希望。1998年下半年,阿拉善地区紧紧抓住国家实施的农网建设与改造工程的历史机遇,先后投资近4亿元,对全盟城乡电网进行了规模空前的建设改造,使全盟的供电状况得到了极大改善。
阿拉善地区第一座220千伏变电站 乌斯太220kV站
从1998年下半年到2002年,利用国家农网建设与改造资金,阿拉善盟先后建成了41公里、伊克尔、吉兰泰和诺尔公等4座110千伏变电站和古拉本、宗别立和阿右旗卡顺塔塔等3座35千伏变电站,使阿拉善盟电网主网架布局逐渐趋于完善,以110千伏为主网、35KV为辐射的电网初步形成,供电可靠性进一步提高。同时,通过实施农网建设与改造工程,使全盟数以万计的农牧民告别了高电价,并率先在自治区实现了城乡电力一体化管理和城乡用电同网同价的重大目标。2002年9月,阿拉善盟被国家计委和国家电力公司授予全区惟一的“全国农网建设与改造工程先进市”荣誉称号,阿拉善电业人向党和人民再一次交了一份满意的答卷。
历史性崛起的前奏
历经无数次变革的阿拉善电力不断从改革中汲取着活力。伴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阿拉善电力由此渐入快速发展的佳境。2000年7月28日,内蒙古电力公司与阿拉善盟行政公署签署了《关于阿拉善电力体制改革的会议纪要》,阿拉善电力正式由属地管理划归内蒙古电力公司管理。从此奏响了阿拉善电力崛起的前奏。
“十五”时期,伴随着自治区电网建设的强劲步伐,阿拉善地区电力工业全面进入了大发展时期。短短5年间,全盟电网建设投资规模高达15亿元,先后建成500千伏变电站1座;220千伏变电站5座; 110千伏变电站12座;35千伏变电站4座;建成110千伏及以上输电线路近2000千米,一举实现了全盟至少建设一座500千伏变电站、一个旗至少建设一座220千伏变电站,并具备向东风航天中心供电的电网建设目标,形成了以220千伏为主网、以110千伏为辐射、以35千伏为配网覆盖阿拉善全境的坚强统一电网,使阿右旗、额济纳旗和阿左旗部分地区一举告别了长期靠甘肃、宁夏电网供电的历史。一个现代化和数字化程度较高、安全可靠的阿拉善电网已经屹立在自治区西部,并且成为拉动地方经济发展的动力引擎。
技术创新支撑坚强电网
伴随这电网建设的快速发展,阿电人敏锐地意识到:没有科技进步作支撑,企业终将难有大作为。基于这样的认识,科技强企、创新发展的理念伴随企业不断踏上新的发展进程。
“十五”以来,阿拉善电力在只有县级电网调度技术手段的基础上奋力追赶,用了不到8年的时间,建成了以信息技术为支撑的地区电网调度指挥系统,电网调度历史性地实现了遥控、摇调、遥测、遥信的现代化电网调度“四遥”目标。全盟110千伏及以下变电站全部实现了集控管理(无人值守),阿拉善地区电网的科技水平和科技含量在自治区电力系统处于领先水平。与此同时,阿拉善电力先后建成了电力营销MIS系统、电网调度MIS系统;自主开发了变电站管理系统、办公自动化系统、党建管理系统,并有多项技术创新成果荣获国家、自治区和内蒙古电力公司“科技进步”奖,企业的科技含量和现代化管理水平显著提升,为阿拉善电力的崛起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有力地保证了全国220KV输电线路最长、运行难度最大的阿拉善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
后发优势的典范
40年前,当内蒙古电力全面进入大发展时期,阿拉善电力却因为不在网内(隶属地方管理),错过了难得的发展机遇,在以后的数年里,与内蒙古电力系统的差距越拉越大。纵观阿拉善电力发展的历史,其实阿拉善电力的落后,是伴随着电网的落后而落后的。电网薄弱、电网覆盖率低、供电能力不足,对一个供电企业来说,犹如无米之炊,何以谈发展?阿拉善古老而神奇,是一块物宝天华,资源富集,亟待开发的宝地。阿电人正是以独特的视角,看准了发展的潜力,坚定不移地加快电网建设步伐,从而实现了服务地方经济建设和企业发展的双赢。
2015年 巴彦浩特变电站零点检修
然而,发展从来就是一道好说难做的大课题。怎么发展?靠什么发展?在阿拉善电力的领导层看来,不是时髦的口号,而是使命,是责任。2003年的初春显的格外明媚,一个强劲而宏大的发展目标——走进内蒙古电力前列,再一次激励了阿拉善电力系统。这一发展目标的确立,犹如一声石破天惊的春雷,传递到遥远的大漠深处。阿电人要再一次紧紧抓住电网建设这一安身立命、实现加速发展的根本,奏响企业发展的最强音。从此,新一轮电网建设的大潮迅速在阿拉善大地掀起。只要有负荷的地方,就有电力建设大军的身影。从乌斯太经济技术开发区110千伏变电站扩建现场到额济纳通网电工程;从巴彦诺日公到吉兰泰110千伏变电站施工现场;从边防部队、月亮湖通电工程到220千伏输变电工程现场……在阿拉善27万平方公里的大地上到处是战鼓催春场面。一个个负荷增长的亮点被找到;一个个被视为网电禁区的地区被当代电业人突破;一个个被别人占领的供电营业区被收回;一道道制约企业发展的难题相继被破解;一座座高耸如云的输电铁塔,一条条穿越大漠戈壁的输电路线,为昔日寂静的茫茫戈壁增添了生命的活力,向苍天般的阿拉善述说着当代电业人奋进的足迹。
2016年 在建的220千伏阿拉腾敖包开闭站
截止2017年12月,售电量由上划前的1.3亿,猛增到超过57亿千瓦时;电网建设由以35千伏和110千伏单电源为主网架的薄弱电网,变成了以500千伏和220千伏为主网、以110千伏辐射、以35千伏为配网覆盖全盟各地的坚强电网;企业固定资产由6000万猛增到55.53亿;上缴税金由125万元猛增到8084万元,成为自治区驻盟企业第一纳税大户,企业各项主要人均指标未居内蒙古电力系统前列,“走进内蒙古电力前列”的目标,竟然奇迹般地变成了现实。
从2001年到2018年,阿电人凭借着坚忍不拔的顽强性格,以契而不舍的精神,奋发图强,在这片古老而神奇的大地上,创造了无数奇迹,硬是把一个在内蒙古电力全系统最落后的地区供电企业,建成了内蒙古电力系统为数不多的先进企业,写下了阿拉善电力发展史上最为浓墨重彩的一笔。
“责任蒙电”闪耀大漠深处
万家灯火,一往情深。供电企业是社会公益性行业,与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息息相关。对于肩上这份沉甸甸的责任,阿电人看的比天还大。从重大电力建设项目到农村电网改造工程;从城市电网改造到重大政治保电;从农村电网改造工程到新农村建设农牧区“村村通”、“户户通”;从行风建设到实施“蒙电服务进万家”工程;从扶贫解困到参与社会公益事业,阿电人无时不在践行着这一崇高社会责任。“全盟经济建设的亮点出现在哪里电力就保障到哪里”;“只要你打个电话,其余的事由我们来做”;“支持社会公益事业是电力企业责无旁贷的责任”......这些在人民心中留下永久记忆的庄严承诺,是当代电业人对履行国有企业重大政治责任、经济责任和社会责任最好的诠释。
怀揣半个多世纪的梦想,带着祖国改革开放40年的积淀和点亮天边的豪迈,肩负党和人民的重任,阿拉善电力将以百倍的信心继续为全盟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和建设和谐阿拉善提供更加安全可靠充足的电力支撑。
作者:姚文中 王宝萍
40年来,在各级党委、政府的亲切关怀和内蒙古电力公司的坚强领导下,经过全体电业人的艰苦创业的不懈努力,阿拉善电力从一个只有2座35千伏变电站、供电范围仅覆盖阿左旗沿贺兰山部分地区、年供电量不足1300万千瓦时的县级供电企业,发展到今天拥有35千伏以上电压等级的变电站80座,输配电线路超过5285千米,年售电量超过57亿千瓦时,固定资产超过56.18亿的国家供电企业,形成了以500千伏和220千伏为主网、以110千伏为辐射、以35千伏为配网覆盖阿拉善全境的坚强电网,一个现代化和数字化程度较高、安全可靠的阿拉善电网已经形成,使地处祖国西部边陲的阿拉善盟由一个严重缺电的地区,一跃成为自治区电网辐射面积最大、电压等级最为齐全、电网安全可靠、电力供应充足的地区。
40年风雨兼程,40年沧桑巨变。截止2018年9月,变电站数量和输电线路长度,分别是1978年的40倍和57倍;企业售电量和固定资产分别是1978年的600多倍和1200多倍,阿拉善电力已经成为全盟经济社会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
艰难的发展历程
阿拉善电力并不年轻。1953年10月1日,当年轻的共和国迎来她四岁华诞的这一天,经过一年零三个月的紧张建设,巴彦浩特发电厂正式投产发电,古老而神奇的阿拉善大地第一次迎来了点点光明,并由此照亮了阿拉善电力发展的历史之路。此后十年中,巴彦浩特发电厂为满足居民用电需求,曾先后两次扩建。1964年,为解决阿拉善右旗政府所在地的用电问题,建成了上井子30千瓦柴油发电厂,1965年扩建后更名为阿右旗发电厂。1966年,随着吉兰泰盐业工业的发展,宁夏石炭井至吉兰泰110千伏输变电工程投入运营,建成110千伏变电站一座、110千伏输电线路96公里,这是阿拉善地区第一次用上了以跨省区形式供电的网电,标志着阿拉善地区从此有了网电。该工程的胜利建成,为吉兰泰盐化工业走向机械化、规模化发展提供了电力保障。70年代初,随着阿拉善左旗腰坝灌区的开发建设,银川至巴彦浩特35千伏输变电工程于1972年胜利建成。至此,运行了25年的巴彦浩特发电厂艰难地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巴彦浩特发电厂关闭后更名为阿拉善左旗供电所。然而,随着全盟经济社会的发展,阿拉善左旗南部地区仅一条35千伏输电线路已远远不能满足急剧增涨的用电需求。人们至今对因电力供应紧张而“停二供五”拉路限电的日子记忆犹新。怎么办,各级政府在思索、电力部门在思索……
1978年时的阿拉善电业局(当时叫阿左旗供电所)
1978年11月,历经磨难的中华大地响起了一声石破天惊的春雷,改革开放的拂面春风吹遍了遥远的阿拉善大地,从此,阿拉善电力终于迎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从那时起,“经济要发展,电力应先行”犹如一股涌动的春潮,历经艰难发展的阿拉善电力第一次步入了快车道。在各级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1979年,阿拉善左旗格灵滩35千伏变电站率先建成,1982年,查哈尔滩35千伏变电站建成。从1981年到1987年,短短6年间,先后建成了伊克尔至查哈尔、甘肃景泰长城变至温都尔图、伊克尔至巴彦浩特35千伏等3项35千伏输变电工程。 1978年,又建成了甘肃武威地区山丹至阿右旗等4项35千伏输变电工程,并成立了阿右旗农电局。1980年9月,额济纳旗1500千瓦火力发电厂投产发电,解决了旗政府所在地及沿河12个苏木的生产生活用电。至此,阿拉善地区初步形成了阿左旗沿贺兰山地区和阿右旗以35千伏为主网的跨省区供电网架、额济纳旗以独立火力发电为主要形式的供电格局,全面促进了阿拉善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然而,一个以35千伏为主网靠跨省区供电的薄弱电网,已经难以支撑在改革开放条件下经济社会强劲发展对电力的巨大需求。
阿拉善老电厂图
1996年12月30日,历经4年艰苦建设,乌达至巴彦浩特110千伏输变电工程胜利建成,阿拉善地区建设以110千伏为主网的电网宣告建成。该工程的建成曾创造了阿拉善电力发展史的三个“第一次”:阿拉善盟第一次用上了来自内蒙古电网的强大电力;第一次结束了靠宁夏电网供电的历史;第一次拥有110千伏较高电压等级的电网。
1997年4月,在自治区的亲切关怀下,全区全盟无电苏木的通电工程的号角吹遍了地处偏远的阿拉善大地。在地方各级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全盟电业职工顶着炎炎烈日,战风沙,冒酷暑,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苦战70余天,于6月24日全盟最后19个无电苏木结束了无电历史,至此,阿拉善地区48个苏木镇全部实现了通电。几代人梦寐以求的乡乡通电终成现实,阿拉善草原大放光明,给边远地区的人民送去了党的关怀——致富的光明与希望。1998年下半年,阿拉善地区紧紧抓住国家实施的农网建设与改造工程的历史机遇,先后投资近4亿元,对全盟城乡电网进行了规模空前的建设改造,使全盟的供电状况得到了极大改善。
阿拉善地区第一座220千伏变电站 乌斯太220kV站
从1998年下半年到2002年,利用国家农网建设与改造资金,阿拉善盟先后建成了41公里、伊克尔、吉兰泰和诺尔公等4座110千伏变电站和古拉本、宗别立和阿右旗卡顺塔塔等3座35千伏变电站,使阿拉善盟电网主网架布局逐渐趋于完善,以110千伏为主网、35KV为辐射的电网初步形成,供电可靠性进一步提高。同时,通过实施农网建设与改造工程,使全盟数以万计的农牧民告别了高电价,并率先在自治区实现了城乡电力一体化管理和城乡用电同网同价的重大目标。2002年9月,阿拉善盟被国家计委和国家电力公司授予全区惟一的“全国农网建设与改造工程先进市”荣誉称号,阿拉善电业人向党和人民再一次交了一份满意的答卷。
历史性崛起的前奏
历经无数次变革的阿拉善电力不断从改革中汲取着活力。伴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阿拉善电力由此渐入快速发展的佳境。2000年7月28日,内蒙古电力公司与阿拉善盟行政公署签署了《关于阿拉善电力体制改革的会议纪要》,阿拉善电力正式由属地管理划归内蒙古电力公司管理。从此奏响了阿拉善电力崛起的前奏。
“十五”时期,伴随着自治区电网建设的强劲步伐,阿拉善地区电力工业全面进入了大发展时期。短短5年间,全盟电网建设投资规模高达15亿元,先后建成500千伏变电站1座;220千伏变电站5座; 110千伏变电站12座;35千伏变电站4座;建成110千伏及以上输电线路近2000千米,一举实现了全盟至少建设一座500千伏变电站、一个旗至少建设一座220千伏变电站,并具备向东风航天中心供电的电网建设目标,形成了以220千伏为主网、以110千伏为辐射、以35千伏为配网覆盖阿拉善全境的坚强统一电网,使阿右旗、额济纳旗和阿左旗部分地区一举告别了长期靠甘肃、宁夏电网供电的历史。一个现代化和数字化程度较高、安全可靠的阿拉善电网已经屹立在自治区西部,并且成为拉动地方经济发展的动力引擎。
技术创新支撑坚强电网
伴随这电网建设的快速发展,阿电人敏锐地意识到:没有科技进步作支撑,企业终将难有大作为。基于这样的认识,科技强企、创新发展的理念伴随企业不断踏上新的发展进程。
“十五”以来,阿拉善电力在只有县级电网调度技术手段的基础上奋力追赶,用了不到8年的时间,建成了以信息技术为支撑的地区电网调度指挥系统,电网调度历史性地实现了遥控、摇调、遥测、遥信的现代化电网调度“四遥”目标。全盟110千伏及以下变电站全部实现了集控管理(无人值守),阿拉善地区电网的科技水平和科技含量在自治区电力系统处于领先水平。与此同时,阿拉善电力先后建成了电力营销MIS系统、电网调度MIS系统;自主开发了变电站管理系统、办公自动化系统、党建管理系统,并有多项技术创新成果荣获国家、自治区和内蒙古电力公司“科技进步”奖,企业的科技含量和现代化管理水平显著提升,为阿拉善电力的崛起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有力地保证了全国220KV输电线路最长、运行难度最大的阿拉善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
后发优势的典范
40年前,当内蒙古电力全面进入大发展时期,阿拉善电力却因为不在网内(隶属地方管理),错过了难得的发展机遇,在以后的数年里,与内蒙古电力系统的差距越拉越大。纵观阿拉善电力发展的历史,其实阿拉善电力的落后,是伴随着电网的落后而落后的。电网薄弱、电网覆盖率低、供电能力不足,对一个供电企业来说,犹如无米之炊,何以谈发展?阿拉善古老而神奇,是一块物宝天华,资源富集,亟待开发的宝地。阿电人正是以独特的视角,看准了发展的潜力,坚定不移地加快电网建设步伐,从而实现了服务地方经济建设和企业发展的双赢。
2015年 巴彦浩特变电站零点检修
然而,发展从来就是一道好说难做的大课题。怎么发展?靠什么发展?在阿拉善电力的领导层看来,不是时髦的口号,而是使命,是责任。2003年的初春显的格外明媚,一个强劲而宏大的发展目标——走进内蒙古电力前列,再一次激励了阿拉善电力系统。这一发展目标的确立,犹如一声石破天惊的春雷,传递到遥远的大漠深处。阿电人要再一次紧紧抓住电网建设这一安身立命、实现加速发展的根本,奏响企业发展的最强音。从此,新一轮电网建设的大潮迅速在阿拉善大地掀起。只要有负荷的地方,就有电力建设大军的身影。从乌斯太经济技术开发区110千伏变电站扩建现场到额济纳通网电工程;从巴彦诺日公到吉兰泰110千伏变电站施工现场;从边防部队、月亮湖通电工程到220千伏输变电工程现场……在阿拉善27万平方公里的大地上到处是战鼓催春场面。一个个负荷增长的亮点被找到;一个个被视为网电禁区的地区被当代电业人突破;一个个被别人占领的供电营业区被收回;一道道制约企业发展的难题相继被破解;一座座高耸如云的输电铁塔,一条条穿越大漠戈壁的输电路线,为昔日寂静的茫茫戈壁增添了生命的活力,向苍天般的阿拉善述说着当代电业人奋进的足迹。
2016年 在建的220千伏阿拉腾敖包开闭站
截止2017年12月,售电量由上划前的1.3亿,猛增到超过57亿千瓦时;电网建设由以35千伏和110千伏单电源为主网架的薄弱电网,变成了以500千伏和220千伏为主网、以110千伏辐射、以35千伏为配网覆盖全盟各地的坚强电网;企业固定资产由6000万猛增到55.53亿;上缴税金由125万元猛增到8084万元,成为自治区驻盟企业第一纳税大户,企业各项主要人均指标未居内蒙古电力系统前列,“走进内蒙古电力前列”的目标,竟然奇迹般地变成了现实。
从2001年到2018年,阿电人凭借着坚忍不拔的顽强性格,以契而不舍的精神,奋发图强,在这片古老而神奇的大地上,创造了无数奇迹,硬是把一个在内蒙古电力全系统最落后的地区供电企业,建成了内蒙古电力系统为数不多的先进企业,写下了阿拉善电力发展史上最为浓墨重彩的一笔。
“责任蒙电”闪耀大漠深处
万家灯火,一往情深。供电企业是社会公益性行业,与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息息相关。对于肩上这份沉甸甸的责任,阿电人看的比天还大。从重大电力建设项目到农村电网改造工程;从城市电网改造到重大政治保电;从农村电网改造工程到新农村建设农牧区“村村通”、“户户通”;从行风建设到实施“蒙电服务进万家”工程;从扶贫解困到参与社会公益事业,阿电人无时不在践行着这一崇高社会责任。“全盟经济建设的亮点出现在哪里电力就保障到哪里”;“只要你打个电话,其余的事由我们来做”;“支持社会公益事业是电力企业责无旁贷的责任”......这些在人民心中留下永久记忆的庄严承诺,是当代电业人对履行国有企业重大政治责任、经济责任和社会责任最好的诠释。
怀揣半个多世纪的梦想,带着祖国改革开放40年的积淀和点亮天边的豪迈,肩负党和人民的重任,阿拉善电力将以百倍的信心继续为全盟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和建设和谐阿拉善提供更加安全可靠充足的电力支撑。
作者:姚文中 王宝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