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18 • 农网建设

银线编织幸福梦――青海海北供电公司改造农网助力乡村振兴

2019-04-08 00:00:00

  ――青海海北供电公司改造农网助力乡村振兴

  王静 孙悦

 

  这是一片碧水浸润、绿色覆盖的土地。闻名遐迩的青海湖和蜿蜒曲折的默勒河滋润着这片千山堆秀、百川相织的沃土。广袤无垠的金银滩草原和林海涌涛的祁连山下,条条电力银线交织相汇,为服务乡村经济发展带来了强大动力,连起了农牧民大步迈向美好生活的幸福线。

  产业发展动力足

  3月23日一大早,晨雾缭绕的祁连山下,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祁连县棉沙湾村养殖户冶文军一大早给牛羊添了饲料,又忙活着粉碎今天的饲料。他熟练地按下粉碎机按钮,参差不齐的秸秆很快就变成了均匀细致的饲料。看着肥硕的牛羊,冶文军干劲十足。

  “家里通了动力电后,我买了两台饲料粉碎机,以后不用跑到县城去粉碎饲料了。”说起农网改造升级带来的实惠时,冶文军笑着说,“今年饲料充足,家里出1000只羊没问题,年底至少能赚上10万元。”

  棉沙湾位于祁连山脚下,有106户村民。依靠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村里的46户村民办起了牛羊育肥。因为村里电压不足,饲料粉碎得到15千米外的县城进行加工,这成为阻碍当地养殖业发展的最大难题。

  “100斤饲料加工费5元,一年至少得粉碎150吨,还得找4名工人搬运堆得像大山一样的饲料成品。”冶文军说起以前的日子连连摇头。“现在在家就能粉碎,一年节省2万元成本不说,干活也不费力了。”

  为解决棉沙湾村供电能力不足的现状,2017年8月,海北供电公司投资81万元用于电网改造,新建10千伏线路3.97千米,新增容量250千伏安变压器2台,将动力电通到了家家户户的门口,为村里养殖业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动力。

  “如今,村里的养殖户家家都有了饲料粉碎机,用电难题解决了,我们奔小康的路子更加畅通了,我们打算在村里办一个肉制品加工厂,建立一条集养殖、加工、销售为一体的产业链。”棉沙湾村村党支部书记冶进宝说道,幸福的笑容挂满脸庞。

  致富路上展笑颜

  在美丽的青海湖畔,青海湖乡德吉村农牧民定居点的100余间新式现代房屋在广袤的草原上显得格外醒目。得益于精准扶贫,当地的138户牧民搬进了宽敞舒适的新家园。

  精准扶贫,电力现行。海北供电公司将服务移民定居点通电建设作为一项重点民生工程来抓,结合定居点人口分布、经济发展、整村规划特点,全力做好移民定居点通电及优质服务工作,为村民开启美好新生活提供强有力的电力支撑。

  看到崭新的电杆立到了家门口,德吉村党支部书更尕早早地就开始忙活了。他召集了村里的贫困户,开始筹划发展乡村旅游的事情。“游客要求手机能充电,能用上热水,新家通了电,这些条件就都能达到了,游客也就多了,我们一定能脱贫。”更尕满心欢喜地说着自己的想法,话语里满是脱贫致富的坚定信心。

  “为了过上好日子,村里的年轻人都外出打工了,留下老人以游牧为生,一年的收入仅七八千元。”说起德吉村的状况,更尕满是忧心,传统粗放的放牧方式已经远远满足不了农牧民奔小康的需求。他们建起了专营合作社,但开办加工业、牛羊育肥都得用充足的电。

  2017年5月,在草原初放新绿的时候,头戴蓝色安全帽的供电员工为德吉村带来了新希望。更尕询问着工程情况,得知是为德吉村通电时,他更是欣喜万分,每个礼拜都来看看施工进度,就盼着早点通电。短短的两个月时间,工程顺利完工。一排排整齐的电杆和条条银线成为村民眼中最美的风景。

  欢欣不已的村民们早早地为搬新家做好了准备,年轻的尕布藏来到县城,买来了电视、电冰箱等。他说:“今年不想外出打工了,我要把家里的100只羊和50头牛赶进合作社养殖,顺便做起奶制品加工,乘着周边的旅游打开产品销路,今年的收入肯定能翻番。”

  农牧民脸上的笑容如同盛开的格桑花一样灿烂,在草原上像尕布藏一样喜笑颜开的牧民还有5095户。为让当地农牧民用上奔小康的“致富电”,近年来,海北供电公司依据乡村经济发展水平、用电负荷、人口分布状况等实际,因地制宜地制订新一轮农网改造升级工程建设方案,以县级规划为基础,按照“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加快电网改造升级建设。

  “2017年海北供电公司电网基建投资2.56亿元,共安排75个项目,解决60个贫困村用电问题,完成27个中心村电网改造,项目的建设实施使县城电网供电能力显著加强,县域电网全部实现互联互通。”在谈到农牧区坚强智能配电网建设时,海北供电公司发展部主任赵发云说道。届时,海北州县城电网供电能力将显著提高,农村低电压、“卡脖子”等突出问题将得到全面解决。

  条条银线飞跨草原,守望着光明的约定。它们如律动的音符,为这片生机盎然的土地送来源源不断的发展动力。

评论
用户名:  匿名发表
密 码:
验证码: 
最新评论(0

相关阅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