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经济需参照 电力领域加快转型
今年12月,第24次联合国气候大会(COP24)将在波兰举行,会议将对《巴黎协定》细则进行审议。去年的波恩气候大会进行得异常艰难,会议对《巴黎协定》的实施细则达成了一个全面均衡、反映各方意见的草案,谈判成果更多的是意见的汇聚,而不是形成共识。因此,波兰气候大会需要解决形成各国共识的问题。10月8日,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在韩国仁川发布了《IPCC全球升温1.5℃特别报告》。报告评估了全球温升1.5摄氏度与2摄氏度的气候影响以及可能的减排路径。报告指出,目前全球气温较工业化前水平已经增加了1摄氏度;全球升温1.5摄氏度最快有可能在2030年达到。为实现1.5摄氏度温控目标,全球气候行动亟待加速。该报告的发布,将为COP24提供重要的科学内容。
背景:控制全球变暖对能源转型提出更高要求
全球能源格局正在进行深刻变革之中,各国均有不同强度的可再生能源鼓励方案,部分国家还给出了逐步淘汰化石能源的时间表。例如英国,这个曾经依靠煤炭成功进行工业革命的国家,在数年之内即将关闭境内所有燃煤电厂,煤炭的产量也随之一降再降。而冰岛、挪威等国可再生能源发电占比则几乎达到了100%。
但人们对电力行业的过于关注,导致出现了供暖、交通运输等行业的减排速度过于缓慢。根据国际能源署等多家机构的评测报告,目前全球能源转型速度与气候变化带来的风险相比,依然过于缓慢。
基于控制全球变暖,IPCC的报告对能源转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温控1.5摄氏度情景下,到2050年,煤炭在全球电力供应中的比例需要降至接近为零;要将温升控制在1.5摄氏度之内,到2050年全球电力供应的70%~85%需要来自可再生能源;相比起2摄氏度目标,实现1.5摄氏度目标所需的能源投资要高出12%,2050年在低碳能源技术和能效上的年度投资将比2015年多出5倍;要将温升控制在1.5摄氏度之内,2050年时工业二氧化碳排放要比2010年低75%~90%。
分析:两种升温情景对环境的影响
除了对能源转型速度进行了分析外,IPCC还对气候和人类影响进行了分析。全球温升2摄氏度的真实影响将比预测中的更为严重,这也意味着将升温控制在2摄氏度以内的目标并不能有效避免气候变化带来的最坏影响。若将目标调整为1.5摄氏度,则将能避免大量因气候变化带来的损失与风险。
在温升2摄氏度的情境下,科学家预测全球99%的珊瑚礁都将退化;北极夏天完全无冰的情况每十年就会发生一次。而在温升1.5摄氏度时,珊瑚礁退化的比例减少到70%~90%;北极夏天无冰的风险将降低到每百年一次;森林火灾的影响也会相对2摄氏度情境下有所减弱。
此外,将升温控制在1.5摄氏度,能避免至少150万~250万平方千米的永久冻土解冻(接近墨西哥的国土面积)。在世界的多个区域(包括亚洲东部和北美洲东部),温升2摄氏度情境下强降水事件发生的概率要比1.5摄氏度要更高,因热带气旋导致的强降水概率更高。
报告还特别提到,太阳辐射管理技术研发严重不足且充满风险,该技术也不能缓解如海洋酸化等气候变化影响。因此,太阳辐射管理技术尚不能被作为气候保护措施来考虑。
风险:0.5摄氏度可能引发质变
从1.5摄氏度进一步发展到2摄氏度,气候变化的影响很可能经历从量变到质变的转折,这对于全人类来说都是巨大的风险。
“这份报告释放的一个强烈信息是:更多的极端天气、海平面上升、北极海冰减少以及其他变化已经让我们目睹了全球升温1摄氏度的后果。”IPCC第一工作组联合主席翟盘茂说。“温度每额外升高一点都非常重要,特别是因为升温1.5摄氏度或更高,会增加与长期或不可逆转变化相关的风险,如一些生态系统的损失。”IPCC第二工作组联合主席Hans-OttoPortner说。
与2摄氏度目标相比,将温升控制在1.5摄氏度将能在2050年前避免几百万人暴露于气候风险并因此致贫,让全球受气候变化造成的水资源紧张现象的比例减少一半。在温升2摄氏度时,全球海洋渔业捕捞量预期将减少300万吨;而将温升控制在1.5摄氏度,捕捞量的缩减量能降低到150万吨。气温升高还会对畜牧业产生负面影响。
趋势:各国要在多行业和领域中发生“快速且深远”的转变
毫无疑问,将温度升高控制在1.5摄氏度之内对经济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需要各国在土地利用、能源、工业、建筑、交通、城市等行业和领域中发生“快速且深远”的转变。
IPCC第一工作组专家ValerieMasson-Delmotte说:“这些系统的转变在规模上将是史无前例的,但在速度上未必是。”如果全球经济保持目前的速度继续发展,那么在2030~2052年之间,全球升温将突破1.5摄氏度。
当前电力领域的转型较为明显,尤其是风电和太阳能正在快速发展。随着技术的发展创新,风能、太阳能发电成本不断下降,与传统火力发电相比更具有竞争力。现在的重点是,储能技术需要加快发展,才能与日成气候的可再生能源相配套,发挥出更大的作用。
但在其他领域转型则相对缓慢。专家建议,除电力以外的领域转型需要现在就启动并在接下来的20年中持续进行。特别报告提供了经济蓝图以继续电力行业的转型并启动其他行业的转型,从而实现零排放或者负排放。
“好消息是,一些将全球变暖限制在1.5摄氏度所需的行动在全球范围内已经展开了,但需要加速进展。”ValerieMasson-Delmotte说。
路径:在2050年实现零排放
实现控温1.5摄氏度目标的最佳路径首先需要在2030年时将碳排放较2010年水平降低45%,其次在2050年实现零排放(2040年实现零排放更有利)。
特别报告清楚地指出了目前各国的《巴黎协定》承诺并不足以实现1.5摄氏度目标,各国政府需要继续改进国家气候政策。不使用或者使用有限对冲项目的1.5摄氏度路径模型都要求在本世纪内利用二氧化碳清除技术去除1000亿~10000亿吨二氧化碳。
在去除二氧化碳技术方面,若干国家正在尝试将火力电厂与碳捕捉和封存技术结合使用,但目前仍面临成本昂贵等问题无法广泛开展。针对没有单一的碳去除技术或是足够方式的情况,特别报告推荐对一系列的技术进行投资,包括土壤固碳、生物能和二氧化碳捕获和封存、直接空气捕获等,并且重点指出了天然的碳捕获系统如农业、森林和湿地。
特别报告评估了超过6000份科学论文,共有来自40个国家的91位作者参与了报告编写。
本次特别报告是IPCC第六次评估报告周期内系列报告中的第一个。明年,IPCC将会发布关于海洋、冰冻圈和土地使用的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