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18 • 电磁辐射

电磁辐射究竟有多可怕?

2013-07-31 09:28:55
    我们了解了辐射与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的密切关系。可以说,自从人类发现辐射的那一刻起,人类在利用的同时也在逐渐探究有关它的“坏脾气”。而这一切,都必须建构在对辐射的深刻、理性的认知基础之上。深刻,意味着我们要清楚地知道辐射对人体有着怎样的威胁。理性,则意味着我们要在深刻的认知基础上摒除对辐射不必要的“恐慌”。

    不是每一种电磁辐射都能构成伤害

    1831年,英国科学家法拉第发现一种奇妙的现象:电流通过媒体时可产生电场和磁场,这就是著名的电磁感应现象。随后,人类利用电磁感应原理建立发电站,由此迈进了电磁辐射的应用时代电气时代。

    如今的世界,各种家用电器的应用已深入到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在充分享受电磁辐射带来的方便舒适的同时,也遇到了诸如干扰导航系统、医疗系统,干扰人们对广播、电视的收听和收看等等负面现象。久而久之,人们发明了一个专门的词语来代指电磁辐射的另一面“电磁污染”。

    那么,电磁辐射与电磁污染又有何不同呢?电磁辐射对人体是否构成危害呢?

    对此,专家解释说:“由于科普力度的不足,生活中很多人无法区分电磁辐射与电磁污染。其实电磁辐射和电磁污染是两个独立的概念,电磁辐射虽无处不在、无时不在,但其辐射数值均在安全卫生标准限值以内。也就是说,生活中的电磁辐射其实是在辐射的‘安全岛’里的,而所谓的电磁污染,则是电磁辐射超过一定强度后形成的,对人体会产生某些负面效应。电磁辐射与电磁污染虽然都带‘电磁’二字,却有着根本上的不同,正如‘无毒蛇’和‘毒蛇’一样。人类当然要防备毒蛇,但大可不必对无毒蛇心生恐惧。”

    其实,我们所生活的这个世界本身就充斥着形形色色的辐射,一般来说,每一种生物都会相应进化出独特的“防辐射神功”,人类也不例外。专家指出,人体本身对辐射有一定的防御能力,按照国际公认的辐射生物效应标准,人体能够接受一次0.25希伏的集中照射而不致遭受损伤。

    那么0.25希伏是什么概念呢?专家解释说:“举个例子,在医院照一次X光,所需辐照在0.50至2.0毫希伏之间,换算为希伏则是0.0005至0.002希伏之间,离0.25希伏的警戒线远着呢。”

    需要指出的是,令很多网友关注的通信基站所发出的无线电波一般只产生热效应。据上海《新闻晚报》2009年5月19日报道,该报联合上海市辐射环境监督站开展自测行动,检测结果显示一台正常开启的笔记本电脑的电磁辐射约等于两个通信基站的辐射量,而基站辐射只有微波炉的1/40。

    由此可见,我们生活中所谓的辐射,其实都不足以威胁人体健康。既然如此,社会上的辐射恐慌与防辐射产品为何仍层出不穷呢?

    不是每一个“防辐射”理论都经得起推敲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辐射的恐惧心态日渐弥漫,市面上打着“防辐射”幌子的各种所谓“利器”渐渐大行其道:防辐射“电脑宝贝”、防辐射孕妇服、防辐射眼镜等等,而事实究竟如何呢?

    对此,相关专家表示了惊人的一致意见。有专家更直言:“这些装备毫无意义”,并指出:“事实上只有铅能阻隔辐射,但总不能让人们穿着铅做的衣服在办公室里工作吧?市面上的所谓防辐射理论有些似是而非,经不起推敲,有些则是一派胡言,毫无科学依据和科学逻辑。”

    既然如此,为什么防辐射的产品仍然层出不穷呢?只有一个解释,那就是所谓“辐射”和“防辐射”根本就是一场别有用心的策划。这并不是危言耸听,比如,当有人说辐射会导致皮肤老化的时候,防辐射化妆品就会应声而出;当有人说电脑辐射伤害健康时,防辐射植物和各种“膜”就会出现。急于脱离辐射之害的人往往不会想到那些新技术研发周期为何如此快速,几乎做到了“兵来将挡,水来土掩”式的无缝衔接。

    其实,这一切不过是在辐射妖魔化的情况下,商家充分利用和把握民众“宁信其有,不信其无”的不安心理所策划的一个个商业营销噱头。事实上,防辐射的理论明显经不起科学技术的检验,有些劣质产品非但无法做到防辐射,而且反而会产生其他方面的伤害。如据2011年12月17日中央电视台《真相调查》节目报道,尽管市场上热销的防辐射服大打高科技牌,声称可阻挡99%的电磁辐射。然而科学检测却证实,现实生活中的防辐射服只能阻挡从某一个方向来的辐射,而对于反向或侧方传来的辐射则毫无防护作用,反而还会让防辐射服内的辐射强度变大。


    由此可见,所谓防辐射,不过是一场自导自演的商业戏剧而已。正如专家所言:“所谓防辐射产品根本上说是辐射妖魔化下的产物,其实不仅防辐射产品是无用的,就连商家和一些不负责任的媒体所渲染的所谓‘防辐射’从根本上说也是伪命题。既然不存在伤害,又何须防备呢?”

    随着我国城市化和信息化的迅速发展,各种辐射有害论屡见不鲜,加上一部分商家受利益驱动而制造的商业噱头,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公众心理上的恐慌。笔者认为,与其说这是信息传播造成的影响,毋宁说这是源自于我们内心对未知的恐惧而形成的不安全感在作祟。所以,破除辐射恐慌的良药还是“科学的认知”与“理性的分析”。
评论
用户名:  匿名发表
密 码:
验证码: 
最新评论(0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