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18 • 社会责任

云南电网公司党员杨荆秋捐资助学16年

来源:南方电网报 2018-07-10 00:00:00

  杨荆秋在他捐建的阅览室里和孩子们一起阅读。 欧阳婷婷 摄

  “杨叔叔好!”“杨叔叔好!”一见杨荆秋,云南省红河州蒙自市莫别小学的学生们立即围了上来。16年来,杨荆秋一直坚持对这所小学捐资助学至今。这里的学生和他培养起了深厚的情谊。

  杨荆秋是云南电网公司一名党员。多年来,帮助别人是他生活中一件重要的事。2003年以来,他坚持义务献血17次,还加入中华骨髓库做义务捐赠者。

  “帮助别人对我来说是莫大的欣慰”

  “六一”儿童节前夕,杨荆秋回到他故乡的小学,也是他多年来一直捐助的小学。

  校楼里食堂、澡堂等一应俱全。一群活泼的孩子正在操场上打篮球,这个价值8000多元的崭新篮球架是杨荆秋联手爱心人士送给孩子们的“六一”儿童节礼物。而这座4层的教学楼是杨荆秋2002年和朋友一起捐资建盖的。

  “这所学校盖起来的时候,村委会商量叫‘荆秋小学’,但杨老师坚决不同意。16年来,他一直捐助莫别小学和贫困学生,但从来不想让别人知道。”期路白乡莫别村委会总支书杨丽珍说,“16年来,每当学生家长要求见面表示感谢,他都婉言回绝。

  期路白乡是蒙自市的一个典型苗族乡,距离蒙自市区约40公里。莫别小学共有学生177人,80%的学生是苗族和彝族。

  2002年,当他偶然听说乡里给学校一块地但苦于没有经费建学校时,他立即邀约了3个朋友筹资15万,奠定了学校的第一块基石。随后,他又为资金四处奔走,最终建成了莫别小学现在的教学楼。“帮助别人对我来说是莫大的欣慰。”杨荆秋认为。

  “杨老师从苗乡走出去,现在来回报家乡,大家都非常敬重他。”莫别小学校长杨永俊说。

  “只要你的孩子需要,我一直都在”

  “读书是为了让你更有能力去帮助有需要的人。”杨荆秋喜欢看书,自从加入中国共产党,杨荆秋一直严格要求自己。

  “远余爸爸,我在你的卡上存了孩子这个学期的学习补贴1500元,请注意查收。”“刘羽爸爸,我在你卡上存了300元,假期给孩子买点课外读物。”除了捐资建教学楼,杨荆秋还常捐助孩子读书。

  学校教学楼的问题解决了,杨荆秋找到当地教育局,请他们帮忙联系贫困学生。每年,他捐助3至4个孩子,为每个学生提供300—400元的资助款。当学生们打电话来说,条件好了,不需要捐助了,杨荆秋又找其他需要帮助的孩子。“只要你的孩子需要,我一直都在。”这是杨荆秋发给学生家长的短信。

  “帮助学生已经成为习惯了,不做这些事我心里就觉得不踏实。”杨荆秋说。2011年,为调动老师们的教学积极性,让他们安心留在乡村教书,他又自费拿出7000元做优秀教师的奖励资金。

  学校综合楼有一间阅览室。“最费神的是帮学生们找适合的课外书,要从学前班找到六年级。”2004年,杨荆秋考虑到山村孩子们的生活太单调,自费拿出4000多元买了一批课外书籍送到学校。2012年后,他又陆续买了价值超过1.8万元的书送给学生。“有了这些书,我们建成了第一个阅览室,丰富了学生们的课余生活。”杨永俊高兴地说。

  学校澡堂屋顶价值近2万元的太阳能设备也是杨荆秋买的。“冬天这里非常冷,以前学校没有热水,住校的学前班四五岁的孩子只能用冷水洗脸漱口,孩子们也不能洗澡。杨荆秋看到后,回去就买了太阳能设备请人来安装。”杨永俊说,“有了太阳能,学生们能经常洗澡,晚上有了热水洗脸洗脚,学生们睡觉更香了。”

  杨荆秋的善举影响了学校的老师们。看到学生没有钱,他们就主动帮学生买学习用品;看到一些留守和单亲家庭的学生,他们就为学生买来衣服和鞋子。该校老师吴琼芬拿出自己不多的工资作为进步学生的奖励。

  爱心的“接力棒”在传递。“我将来要用自己的知识回报社会,为家乡做贡献,像杨叔叔一样去帮助别人。”受捐助学生刘永琪说。

  接下来,杨荆秋打算呼吁更多的人加入爱心行动。他计划筹集一个“爱心助学”奖励基金,用于对优秀学生进行奖励和帮助困难学生。

  (欧阳婷婷)

评论
用户名:  匿名发表
密 码:
验证码: 
最新评论(0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