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退了,才知道谁在裸泳;明知裸泳,却依然不上岸来。”用段话来形容当下的新能源汽车行业再合适不过。
9月3日,工信部装备工业发展中心发布了《关于对拟上报<特别公示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第1批)>企业清单进行公示的通知》,通知表示,拟将停止生产新能源汽车产品12个月及以上的企业名单(按合格证上传数量统计)上报工业和信息化部,本批名单共有30家企业,其中包含华晨汽车、哈飞汽车、广汽本田等。
从这次的名单中可以看出,当国家补贴退坡、产业风潮之下该去兑现诺言的时刻来临,整个汽车全产业链的真实情况就暴露在我们面前:裸奔的、吹牛皮的、大跃进的、圈钱的、赔钱的等等怪现状,一一呈现。
歌舞升平并不能掩盖病灶。中国当下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咋一看并在腠理,其实已经非针石所能及。那么,新能源汽车以及配套产业究竟病在哪里?又如何开药呢?
新能源整车:裸奔、PPT造车、吹牛皮无处不在
随着国家颁布《中国制造2025》军令状,新能源便登上中国舞台开始了迅速发展之路——资料显示,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2014年进入快速发展期,行业规模快速增长,新能源汽车产量规模从2014年8.3万辆增长到2017年81.1万辆,三年增长近10倍。
到了现在,车市已过大半,新能源在大的发展趋势下已经势不可挡,同时也是步步艰险。对于车企来说,新能源汽车是国家重要战略部署,其发展趋势已不可逆,但它们是否都准备好了呢?
回顾不久前汽车行业发生的“PPT造车之势”,貌似大多数车企并没有做好准备。一些车企连上下游供应商都没有搞定、自建厂房还是带动生产都未确定的情况下,就宣告2017年新车可以亮相,2018年便可以量产。结果,刚刚放出消息,就被扒得体无完肤。
与此同时,还有一些车企团队原本想用几张PPT图片就简单了事,但迫于行业形势,只能做出几台能跑能动的原型车来当做“行骗”的本金。虽然这些车造型炫酷,利用了无数让消费者心动的黑科技,但是仍然停留在PPT上,手中的原型车搁置了一年又一年,为什么呢?因为没有人愿意为这种异想天开来买单。
根据网上资料,有部分车企将现有燃油车型换装电池组,加上几个摄像头,就宣告进军电动汽车领域。然而,就目前市场上销售的电动汽车,几乎都是由燃油车改装电力驱动系统来的,这种不切实际的言论,只会让消费者对新能源汽车行业失去信心。
并且,即使是背后有强大财团支持的蔚来、小鹏等系能源汽车明星企业,在车辆交付上,都在吹牛皮。以蔚来汽车为例,截至2018年7月31日,其首款量产车型ES8交付了481辆。但根据计划,今年9月之前,ES8首批1万辆创始人版本将会交付完毕。
对于消费者而言,选择新能源汽车,是看好政府的政策和新能源汽车前景。而“PPT造车”对消费者的伤害,在国家大力出重拳整治后,才得以稍作平息。只会营销,而没有任何实际行动的车企在这种情况下只会无所遁形。
动力电池:“老大”吃肉,其他人连汤都没有
整个新能源汽车行业一直高歌猛进,而在这种状态下,上游动力电池行业直接受益。2018上半年,动力电池产业实现了15.45GWh的装机量,同比增长150%。
在中国整个经济市场,也没有几个行业能够达到这种突飞猛进的增长。然而,弥漫在整个动力电池行业的却不是前两年那盘满钵满的集体狂欢,取而代之的只是行业的越发艰难。
令人意外的是,在上游价格高企,下游价格拼命压价,新能源补贴退坡,国内动力电池企业内外交困的窘境下,有一家企业交出了一份惊人的财务报告。
宁德时代,在成功上市百天后发布了2018半年度报告,向全体股民交出了登陆资本市场的首份答卷。在这100天里,这家仅仅成立7年的公司用9天时间,就完成了对另一家行业龙头——比亚迪在市值上的超越!
而“老二”比亚迪公司与之对比却略显惨淡。
8月29日晚,比亚迪公布的半年报显示,净利润下滑超过七成,扣非净利润时隔四年首现负值,同时预计今年1-9月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约为12.8亿-16.8亿元,同比下滑39.82%-54.15%。
除了比亚迪外,安凯客车、宇通客车、中通客车以及江淮汽车等新能源主流车企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业绩下滑,且毛利率不断走低。
动力电池行业此番现象的出现,众车企纷纷把原因归结于“补贴退坡”。
早些时候,新能源汽车产业大多依赖政府输血,没有实现市场化,产品竞争力也不强,甚至有一些商用车的销量靠车企内部腾挪虚构业绩,当政策环境发生变化,新能源车企自然会受到打击。同时,由于产能过剩、竞争加剧以及融资环境变动,上市公司各项费用也直线上升,新能源车企毛利率大受打击。
而现在位于行业“老大”的宁德时代,从财报显示的数据,85.3亿的应收账中,有超过90%比例的款项账期在1年时间以内。作为头部的电池企业,车企为了从中拿到货,应对市场需求,就不得不钱先付了。因此,在动力电池如此暗淡的情况中,宁德时代仍然有资金储备,龙头企业的优势会越来越明显。
新能源汽车的明天还有多远?
即便已经是危机频现,但是新能源整车和动力电池行业依然高歌猛进,将产能提升到了一个令人咂舌的程度。
2017年4月,工信部、国家发改委、科技部联合印发的《汽车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提出,到2020年,国内新能源车年产销达到200万辆。而现实中,各类车企已经公开的新能源汽车产能规划超过2000万辆,这些项目大多将在2020年之前建成投产,产能过剩达到了10倍!
动力电池行业也是如此,据统计,今年年底我国动力电池产能在100 GWh左右,但是今年需求仅仅32GWh,已经超过需求3倍!据预算,2020年产能过剩情况会更加严重!
产能过剩到如此离谱的地步,如若实现,那么仅是库存就会压垮行业。
并且,2018年出台了新能源汽车的新补贴政策,不仅取消了150km以下的低续航里程的补贴金额、提高中高续航里程的补贴金额,同时还对其技术指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此举加速了低续航、低技术和高能耗的产品淘汰退出,市场产品“被动”升级。
展望即将到来的2020年,新能源汽车行业补贴政策退坡、双积分政策上马已不可改变。无论是传统车企还是新晋的新能源车企,或是上下游配套产业,都将面临市场更严峻的考验。
站在新能源汽车行业的风口,无论是资本还是厂商,应该考虑的是如何将行业兴起,而不是怎样快速飞起来。这一点,可以借鉴光伏产业的初始阶段,正是一群实干的企业家和企业,为中国光伏产业打下了坚实的发展基础,才会有后来的腾飞和抗压能力。
各类车企和资本在想办法在“国民经济代步工具”大转变的市场上抢蛋糕,但吃相不能太难看。例如某个新能源车企负责人,竟然将企业发展重点定位营销而不是制造。在人命关天的交通工具上,这样的互联网+思维并不可取。
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只有摒弃了泡沫与浮夸,合理产能与发展步伐,在扎实的中国制造基础上升级成中国智造,才是最终的出路。
(部分资料来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