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2日下午,在2018上海能源创新论坛上,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能源经济系主任郑新业教授表示:“当前能源改革中存在一个‘能源不可能三角’,任何一种能源都不能做到既供给充足,又价格便宜,还清洁环保。”
郑新业认为,可行的办法是提高部分能源价格,用以帮助企业扩大产能以及投入环保技术。
郑新业称,通过调查发现,目前,中国存在能源强度下降但仍高于世界平均水平、能源结构以煤为主、环境与碳排放压力大等问题。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核电、光伏、风电的发电量占社会用电量的比重仅10%左右,且近年来一直未能有效提高。
“能源品的可替代性被忽视了。”郑新业说,因为不同能源品的交叉需求弹性、价格、基础设施、环境保护、政府补贴均不同,导致能源品之间的相互替代关系发生了巨大变化。他举例表示,一个小小的充电桩就实现了汽车行业中电力对石油的可替代性。
郑新业还表示,如果考虑到能源消费结构的多样化,不同能源品所需要的管理对策也不尽相同,从而进一步影响能源品的相互替代效应。
在郑新业看来,电力体制改革需要平衡好电网与消费者的关系。他建议,建立非石化能源、电力市场友好型的输配价格体系,同时建立普遍服务基金,将普遍服务义务合理分担至不同地区。
在未来,中国电力市场结构将发生巨大改变,以后将会有独立的调度和交易机构、竞争性的辅助服务市场和竞争开放的售电市场。对此,郑新业认为,当务之急是推进区域市场建设,比如长三角一体化等。
此外,郑新业还从财政改革的角度阐述了能源市场的未来方向。一方面通过降低一般性增值税和增加环境税,淘汰落后产能,扶持新能源行业;另一方面,建立碳市场,促进碳交易,运用市场手段控制碳排放。
来源:每日经济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