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18 • 国内

有了标准,电力消费者就能成为产消者?这五个省的用户值得期待

来源:王伟 能源评论•首席能源观 2018-09-28 23:25:18
随着风电、光伏等新能源的规模逐渐扩大,电力消费者与供应者的边界越来越模糊。9月21日,美国联邦能源监管委员会前任主席帕特•伍德表示,因为在自家屋顶铺设了10千瓦的光伏面板,“上午九点半到下午四点半之间,我不会从德克萨斯州电网购买一度电”。

他是在北京举行的“能源转型”高端论坛暨国际标准创新基地授牌仪式上做出上述表示。



从买电者到卖电者的转变,无疑会吸引众多电力用户和相关企业,但对电力系统而言,却意味着要直面巨大的峰谷差、海量的分布式能源以及由此带来的前所未有的互动需求。

据国家能源局电力司副司长郭伟介绍,我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一清洁能源大国,其中水电、风电、光伏、核电等清洁能源装机已达7.2亿千瓦,占总装机量40%,发电量占总发电量近30%。未来,推动我国能源行业实现质量、效益动力的变革和转型已成为必然趋势。

能源转型是一个社会化系统工程,是一个长期的、复杂的、动态演进的过程。国际电工委员会(IEC)副主席、国家电网有限公司董事长舒印彪表示,基于清洁低碳是能源转型的基本方向、再电气化是能源转型的根本路径考虑,能源转型的基础保障将是打造新一代电力系统。



新一代电力系统,将是具有广泛互联、智能互动、灵活柔性、安全可控、开放共享特征的新型电力系统,首当其冲的就是解决标准化问题。

没有标准化,能源转型不可能成功。能源转型的复杂性、艰巨性和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深刻影响,客观上决定了推进能源转型过程中,必须高度重视、积极发挥标准化建设的作用。

一流企业做标准,国内企业已经行动了起来。国家标准委已授予国家电网公司“国际标准化创新示范基地”称号。近年来国家电网公司在特高压智能电网可再生能源接入、电动汽车充换电等领域建立了一系列标准,推动形成行业标准1512项、国家标准701项;在国际层面,国家电网公司积极参与国际标准制定并成为重要力量,在IEC发起成立5个新技术委员会,推动形成国际标准59项,其中IEC标准43项、IEEE标准16项。

实际上,今年3月份,国家电网公司就在国际电工委员会(IEC)层面发起虚拟电厂《用例》《架构与功能要求》两项标准提议,并获得立项,近日IEC在京召开工作组会议对标准编制工作进行研讨,意在探讨如何更好地消纳新能源、实现能源生产与消费角色转换。



前述会议同时传出消息,国网冀北、上海、江苏、湖北和四川等电力公司被授予国际标准创新基地称号。拥有了标准创新领航者的创新引领,这几个地方的电力用户,或许有望从单纯的消费者(consumer)早日转身成为产消者(prosumer,产消合一者)。



以国网冀北电力为例,其有三大优势值得期待。一是资源禀赋得天独厚。冀北区域新能源发展迅猛,装机容量已达1689万千瓦,占统调装机容量的58.8%,预计到2020年新能源发展将突破3000万千瓦。二是发展机遇千载难逢。“一带一路”战略、京津冀协同发展、建设雄安新区、打造张家口“零碳冬奥”、北方地区清洁供暖叠加蓄势,为率先推动冀北地区清洁低碳能源转型提供了重大的历史契机。三是创新成果高度聚集。以风光储输示范工程、张北柔直试验示范工程、“零碳冬奥”等科技创新重大项目为依托,在新能源、智能电网等领域取得了一批国内首创、世界领先的科技创新成果,先后荣获国家级科技成果奖2项、国家专利授权2119项,累计参与制修订国家、行业技术标准95项。
评论
用户名:  匿名发表
密 码:
验证码: 
最新评论(0

相关阅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