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0日,晨光初露,在福州市中心,安泰河泛起粼粼波光,榕树上几声鸟鸣唤醒了古香古色的三坊七巷,一座体现人文特色的配电站与街巷融为一体;中山路迎来了第一批晨练的市民,路面下,一根根电缆正为这座城市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建设现代化国际城市发展战略,让福州市“有福之州、幸福之城”的样子越来越清晰,而这座城市的电网,正以世界一流城市配电网为建设目标,不断优化,与这座快速发展的城市相得益彰。
一座配电站房里的智能互动
“他们说这叫‘环境友好型’配电站,别说,还真友好。”晨练的人群中,三坊七巷的老住户李榕斌说。
李榕斌的住所很特殊,与10千伏津泰配电站的二楼为邻。这样的“亲密距离”让他对绘有文化墙、引入新式除湿除尘设备和静音设备的配电站称赞有加:“不但没噪音了,还粉刷得跟我们这条旅游街特合群。”
看似普通的配电站,折射出的却是福州城市配电网的变化。
2017年,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启动了以“安全可靠、优质高效、绿色低碳、智能互动”为目标的世界一流城市配电网建设,福州市是十座试点城市之一。
面对“智能互动”的标准要求,福建福州供电公司很快便对福州市配电站房实施了环境温度监测、水浸监控等改造。2019年,国家电网公司提出的泛在电力物联网建设,为配电站房“智能互动”打开了一扇门。
这扇门背后的样子,就在李榕斌看不见的配电房内部――标配了实物ID的配变、环网柜,依循地面二维码巡检一次设备的移动式“保电巡检机器人”、能监测及诊断站房异常的智能终端……福州供电公司将这座配电站称为全息感知的“智慧物联型”配电站房,按照计划,将以这座配电站为样板,在全市全面升级158座重要配电站房。
在前来巡检的福州供电公司运维班班员陈雄看来,世界一流标准中的“智能互动”最大的意义是实现了配网可观、可测,“通过对低压空开的智能化改造,填补了低压监控的空白。现在只要客户端停电,我们就能实时监测到,进而实现主动抢修。客户的直观感受就是,恢复供电更快了。”
同样,为了实现世界一流城市配电网建设四大标准之首的“安全可靠”,福州市的配电站房还经历了一次大搬迁――内涝是福州城市顽疾,但福州城市建设用地趋于饱和,早期配电房多建于地下室,使得配电房不可避免地一次次在内涝中受损,配网安全一次次在极端气候中受到威胁。按照“安全可靠”的标准,福州供电公司在福州市政府的支持下,对易涝区内在运地下配电房“能搬则搬、应搬尽搬”,完成了150余座配电房搬迁改造。
“过去一刮台风就到处是水,没过膝盖,在地下室的配电房就会被水倒灌淹了。台风走了,设备又要排水维修,停电会停一周多。”福州市山姆小镇物业经理肖德清始终记得,2015年强台风“苏迪罗”席卷福州后小区的狼狈景象,因此,把配电站房搬迁到高处,实现了肖德清的一个心愿,“去年的强台风‘玛莉亚’到来后暴雨不断,我们这也没断电。”
“各种线都埋到了路下面,路拓宽了不少呢。现在一眼望去,都是我们老福州街巷的样子。”自从今年10月份中山路架空线改造完成后,每天早上和老伴儿散步成了潘少芬的习惯。11月7日一早,在路旁仿古凉亭歇脚时,她对架空线入地赞不绝口。
电缆化率是国家电网公司对世界一流城市配电网建设试点的评估指标之一。对于福州市配电网而言,缆化入地既可在优化网架的同时避免架空线受台风影响,增强配网可靠性,又可实现多回路敷设,增强输电能力。
就在潘少芬享受宜居城市建设成果的时候,福州市的电线缆化入地工作已进入攻坚阶段。为了保证电缆健康运行,福州供电公司对电缆实行了包含全过程工艺质量管控机制、全周期电缆状态检修体系、全流程管沟资源管理平台、全队伍技能提升培训模式的“四全”管理。
20日8时30分,在福州市晋安区三环路名桂佳园小区,福州供电公司配电运检室电缆运检一班值长王平单膝跪在地面,手持一把美工刀,目不转睛地盯着手中的电缆接头,割开胶皮,随后把一张“T”字型标准卡尺紧紧地贴合在线缆上,开始校准切割……
“马虎不得,按照我的经验,80%的电缆故障原因是接头工艺质量不达标。”做完电缆接头工作的王平长出了一口气说,“现在所有做接头的员工都是考试合格后才上岗的,能避免很多工艺质量不达标问题出现。”
按照全过程工艺质量管控机制,福州供电公司建立了10千伏电缆接头制作培训考核常态机制,电缆接头制作人员都需要参加培训,考试合格后上岗。福州供电公司制定并发布的多项规范标准以及考核办法,对每一根电缆施工都实施源头准入、过程管控、质量追溯。
同一时间,在仓山区白湖亭,电缆运检一班的另一位值长吴知杰正带着4名班员,按照全周期电缆状态检修体系管理开展振荡波试验,查找电缆薄弱点。大半天下来,5个人检测了1700多米的电缆,查找出2处隐患。吴知杰对战果很满意。
全周期电缆状态检修体系实施以来,检测手段日趋先进、多样,吴知杰和同事们的“帮手”既有测距仪,也有利用振荡波、0.1赫兹超低频介损技术开展电缆检测的设备。这些已应用于新建电缆交接试验、在运电缆停电检测的新技术,以及常态化实施配网设备带电(状态)检测,都有效地避免了隐患、缺陷升级为故障。
此外,全流程管沟资源管理平台通过对电缆所在的管沟通道系统建模,实现了可视化管理以及差异化电缆通道巡检。而全员参与的构建全队伍技能提升培训模式,培养了电缆技工393人,培育出10多名电缆技术能手。
配电网电缆“四全”管理实践,提升了福州市电缆精益化水平,极大地助推了世界一流城市配电网建设。2017年、2018年这两年,福州市配电网电缆故障比前两年减少215条次、故障率比前两年下降了24%,节省抢修费用537万元,减少电量损失145.83万千瓦时,按社会效益20元/千瓦时计,挽回损失2916.60万元……供电可靠性提高了,电缆故障报修工单数量下降了26.54%。
一个“让灯先亮起来”的抢修检修模式
11月7日傍晚,晋安区西园小区31号楼分接箱一段低压直埋电缆发生故障。福州供电公司迅速启动快速复电作业机制,抢修人员采用低压柔性电缆旁路作业法和快速接电装置,仅用43分钟便为居民恢复了临时供电。与以往抢修模式相比,居民家中的灯至少提早了5小时亮起来。提前亮灯是2017年福州供电公司开展“先复电后抢修”快速复电作业“让灯先亮起来”的体现。
“让灯先亮起来”这句口号,就贴在福州市祥坂路上的福州供电公司快速复电工作室的门口。
所谓“先复电后抢修”,是指福州城区内出现预计修复时长超过3小时的配电网故障工单时,福州供电公司第一时间综合利用多种资源,迅速搭建临时供电网络或使用替代装置先行恢复供电,再组织抢修故障。
强化不停电作业能力建设是国家电网公司推进世界一流城市配电网建设的重要内容。在快速复电工作室负责人张凯铃看来,对电力电缆故障、架空线路故障和计量表箱故障实施“先复电后抢修”,正是将停电抢修变成了不停电抢修。
在快速复电工作室设备研发区,一台3D打印机、诸多设备元件随时等待员工们将创意转化为现实。一排排从这里诞生的快速复电装备就在工作室的一侧陈列着。
“我们基层员工发明创造了很多能够‘让灯先亮起来’的工具。”张凯铃拿起一件器械说,“比如这个快速接入装置,用它完成一个8表位集装表箱整体烧损的故障抢修,用时不到半小时,比常规抢修时间缩短4小时以上。”
“这是柔性电缆快速连接器,这是履带式放线车,这是架空线柱上快速接入装置……”在福州供电公司的不停电作业创新工作室里,带电作业班班长郑剑武对工作室里的不停电检修设备如数家珍。这些设备都出自一线员工之手。
无论是在快速复电工作室还是在不停电作业创新工作室,新技术、新工具都已经在不停电作业现场得到了广泛应用。其中,高低压快速组网技术有效解决了故障抢修、计划检修导致的停电时间长问题。
目前,福州供电公司已具备5类12种不停电作业快速组网技术方法、10项快速复电作业法实施能力,在低压电缆故障等三类长时间故障工单中应用率达到了94.4%,实施先复电作业的故障平均每起抢修时长缩短了75分钟。
截至10月底,带电作业班累计开展配电网不停电作业4539次,业扩工程不停电接火率达到98.43%,计划检修不停电作业率达到89.85%,增加供电量572万千瓦时,减少停电25万时户。
在世界一流城市配电网建设中,配电站房、电缆、抢修检修模式悄然发生的变化,如同福州这座每天更新的城市一样,总在为这座城市的人们带来惊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