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18 • 电网

【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内蒙古电网:科技强企 创新为先

2018-12-20 21:42:20
 

  电力行业属技术、人才密集型行业,在生产和经营过程中,始终要依靠科学技术支持。技术创新、科技进步在提高电网安全生产水平和企业经济效益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改革开放以来,内蒙古电力科技工作始终坚持“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战略思想。内蒙古电力公司确定“科技强企”发展战略,把科技进步与技术创新作为发展目标。40年间,内蒙古电力工业砥砺前行,成为中国电力工业改革样本,科技发展始终跟随着电力工业的脚步前进,成为推动全区经济持续发展的重要生产力。

 
 

 

机制创新为人才培养激发活力
 

  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在北京召开,我国迎来科学的春天,内蒙古电力科技事业也进入了发展的新时期。

 

  20世纪80年代中期,特别是1988年实行“投入产出”承包经营机制以后,内蒙古电力工业出现超常规快速发展。1986到2000年期间,全区新增发电装机容量664万千瓦,比1985年增长3.9倍,其中80%以上都是国内技术档次较高的大型机组。1990年末,内蒙古电业系统共获得各种科技成果奖265项,其中:国家发明奖和专利4项、全国科学大会奖6项、自治区和部级奖18项、华北电管局奖10项。

 

  1996年,内蒙古电力(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会同自治区科委组建成立内蒙古电力科学研究院(以下简称“电科院”),开始培育自己的科研队伍和科技攻关基地。 

 

  这一年,孙利强从哈尔滨工业大学毕业后进入电科院成为一名电力科技工作者。在他的记忆里,上世纪90年代的电科院科研条件很差,一座4层的老旧小楼里只有一层用作实验室,配备的仪器设备大部分已老旧,能开展的业务很少。“当时,每年全公司投入的科研资金只有几百万元,想要争取科研立项难度非常大。那一时期,我在科研方面少有成绩,更多的是在工作中积累经验。”孙利强如是说。

 

  世纪交替的2000年,集团公司强调将科技攻关和技术创新作为服务生产一线的重要工作来抓。这一年,下达科技项目110项,投入资金1354.5万元。同时,首次设立科学技术进步奖励基金,鼓励专业技术人员、管理人员进行技术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QC小组活动广泛开展起来。2000年,7项QC成果获国家级优秀奖、72项获全国电力行业优秀奖、18项获自治区优秀奖、25项获华北电网系统优秀奖。众多科技成果在生产建设中得到推广应用,产生巨大经济效益,电网安全稳定运行水平得到进一步提高。

 

  时间跨入2007年,电科院新试验大楼建成,试验条件得到根本改善。集团公司进一步加大科研方面投入力度,每年落实到电科院的科研经费达几千万元,再加上电科院自筹科研经费,科技工作者如有好的课题均可立项。孙利强兴奋地说:“这让我有了如鱼得水的感觉。就拿我主持研制的工业在线式专用离子色谱分析测量装置来说吧,该项目2010年立项,项目研发历时5年,集团公司和电科院先后投入200多万元。”2015年,该装置已经在10余个发电单位应用,完成销售30多台,实现产值1500余万元,并获得自治区年度科技进步奖一等奖,集团公司实现该奖项零的突破。   

 

  孙利强本人也先后被评为集团公司首届“蒙电工匠”、全国能源化学地质系统首批“大国工匠”,并获得自治区“草原英才”荣誉称号。

 

 

 

“科技兴电”为坚强电网建设助威鼓劲
 

  2004年厂网分开后,集团公司将“科技兴电”战略实施作为发展战略任务之一,充分发挥科学技术支撑作用,快速做大做强内蒙古电网。 

 

  2004年,集团公司实现电网建设“1年等于55年”跨越式发展;2005年自治区电力大通道全线贯通;2006年底,资产总量、售电量、销售收入等主要指标实现翻番。 

 

  这3年中,集团公司荣获“自治区科教兴区突出贡献奖”,被评为自治区10家“创新先导型企业”之一,并申报列入全国首批500家创新型企业培育试点,入围内蒙古首届自主创新企业50强。特别是2006年,全国首座220千伏数字化变电站、集团公司首座220千伏GIS变电站、全区首座110千伏地下变电站相继投产,成为电网发展方式转变、增大科技含量的显著体现。公司系统共完成科技项目126项、获得国家级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14项、华北电网系统科技进步奖20项、公司科技进步奖118项,为自治区经济快速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创新为要的管理战略

推动企业发展步入快车道

 

  在内蒙古电力快速发展中,涌现出一大批优秀科技工作者,他们积极开展科技攻关和技术创新工作,解决了大量电力建设、生产、经营和管理中存在的关键性技术问题,保证电网安全稳定和经济稳步发展。为表彰奖励作出突出贡献的集体和个人,2007年6月,集团公司召开首届科技大会,授予电科院等3个单位“科技进步先进单位”,13名科技工作者获“科技标兵”称号,在全公司形成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良好氛围。

 

  2016年7月28日,集团公司召开第二次科技创新大会,全面总结“十二五”以来科技工作所取得的成绩。这期间,集团公司把科技创新工作摆在重要位置,建立健全科技项目、经费、新技术推广等管理制度,在科技立项管理上全面实施项目负责人制,主要研发人员积极性得到极大调动。在科技经费投入上采取上不封顶政策,科技立项600余项,累计投入科研经费5.2亿元,共发放奖励基金516万元。累计获自治区科技进步奖37项。建成自治区级电力系统智能化电网仿真企业重点实验室1个,公司级实验室5个,二级单位实验室77个。

 

  同时,公司被认定为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获批建立企业博士后科研工作站。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和创新团队建设不断加强,获评自治区草原英才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基地2个、自治区草原英才创新人才团队1个,15人获评自治区“草原英才”。

 

  2017年,在国家和自治区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背景下,集团公司进一步加强科技管理工作。在重大科技创新方面与浙江大学、华北电力大学南瑞集团等战略合作方开展技术合作攻关、课题研究,全年安排两批重点科技创新项目19项。区内首家新能源电力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试验研究基地建设正式启动,下达年度科技计划项目91项、投入经费1.62亿元,企业创新发展步入快车道。

 

  2018年,按照“十三五”科技发展规划,进一步实施科技创新驱动战略。完成2018、2019年度共计208个科技项目评审立项工作,全年下达科技投资3.8亿元。获得自治区科技进步奖3项,取得专利70余项;获批国家重大专项1项、自治区科技计划项目2项,另有5个项目正在申报国家、自治区重大专项;完成重点新技术成果推广30余项并获得广泛认同;完成与南瑞集团、国家超算无锡中心等单位的战略合作框架协议签订;与知名高校、科研院所和高新企业在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源网综合协调控制、信息技术等领域进行广泛合作。2018年至2019年已落实计划合作项目20余项,科技投入约6400万元。

 

  截至目前,公司系统取得各项专利合计449项。2000年到2018年间,获得自治区科技进步奖96项,其中一等奖4项、二等奖14项。上述成果均在生产实际中得到广泛应用。

 

  进入新时代,加强科技创新工作更为任重道远。集团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王玉成,总经理贾振国在全年各项工作部署中多次强调,要着力强化科技创新工作,努力在大规模新能源集群接入、特高压智能电网建设等关键技术领域取得重要进展,在储能、新材料、新工艺等新兴技术的应用研究上取得重要进展,全力推进集团公司信息化建设“十三五”规划落地实施,全面提升集团公司驾驭复杂大电网的能力和水平。

 

  对人才的渴求,对科技创新和技术进步的重视,必将为集团公司在新一轮改革发展进程中添加不竭动力。

评论
用户名:  匿名发表
密 码:
验证码: 
最新评论(0

相关阅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