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18 • 财经

中国第三大电池巨头“暴雷”:负债近200亿,559家供应商欲哭无泪

2020-01-04 22:41:47
  近几年,新能源汽车成为新的行业风口,除传统车企发力外,不少“门外汉”也开始跨界造车。随着我国新能源(4.820, 0.02, 0.42%)汽车的不断发展,随之也带动零部件发展,其中动力电池行业发展最为迅猛。以锂电池为代表的相关产业也进入高速增长阶段。

  众所周知,动力电池是新能源汽车的核心技术之一,在造价上占据整车的30%-40%。对整车的续航、安全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可以说未来新能源汽车的竞争,很大程度上就是动力电池性能的竞争。

  其中,宁德时代(109.550, 2.03, 1.89%)、比亚迪(48.040, -0.13, -0.27%)等众多优秀企业相继涌现。然而,与此同时,也有一些巨头轰然倒下。不久前,国内电池巨头沃特玛宣布破产,并正式开始受理破产清算。据公告显示,目前沃特玛对外负债约197亿元,拖欠559家供应商债权约54亿元。

  作为国内最早成功研发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的企业之一,沃特玛一度被外界称为行业新秀。究竟,曾经风光无限的沃特玛,为何如今却落得崩盘破产的结局?

  公开资料显示,深圳市沃特玛电池于2002年成立。成立十几年来,沃特玛一直专注于动力电池领域,是国内最早成功研发磷酸铁锂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汽车启动电源、储能系统解决方案,并率先实现规模化生产和批量应用的磷酸铁锂电池企业之一。曾经,沃特玛在动力电池领域位居全国前三强,与江苏九龙、南京金龙、上海申龙等多家新能源车企有深度合作。巅峰时期,其产品覆盖全国31个省市,并远销海外40多个国家和地区,占据国内市场的26.6%,市场排名前三,仅次于宁德时代和比亚迪。

  沃特玛的前身是乐凯电池,由李瑶在深圳创立。在此之前,李瑶曾在当时的电池龙头企业――比亚迪工作过一段时间,从白手起家到参与动力电池行业,多年来,董事长李瑶一直注重实干。沃特玛成立初期,主攻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且恰逢新能源汽车市场高速增长,沃特玛发展十分顺利,与多家知名的企业在客车、重卡、轻卡、微面及乘用车等多个领域,进行了全面的市场合作与技术共同开发,不仅拉动了销量提升,还获得了市场示范效益。

  与以技术起家的宁德时代和比亚迪不同,沃特玛的成功源于成立了由动力电池、电机、电控驱动系统等企业和研究机构组成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创新联盟。整合新能源汽车产业链近200家核心企业,吸引千余家企业加入创新联盟。

  2016年,沃特玛被当时的坚瑞消防以溢价近6倍、总额为52亿元的高价收购,后者因此改名为坚瑞沃能(1.830, -0.09, -4.69%)。然而,这场“联姻”似乎是一个魔咒。收购仅一年后,沃特玛便因持续亏损从云端跌入谷底,坚瑞沃能也逐渐被拖入了债务深渊。

  获得了中国一汽、东风汽车(4.660, 0.01, 0.22%)、中通客车(6.760, 0.03, 0.45%)等国内一级车企的电池采购订单后,沃特玛开始腾飞,短短几年时间便占据动力电池市场份额的第三位。不仅如此,为了扩大产能,增加市场份额,沃特玛不惜到处借债,仅2017年,新增债务就高达近100亿元。更重要的是,原本就身负巨债的沃特玛,因营收出现问题,最终导致悲剧的发生。

  目前,坚瑞沃能已经停牌。而截止停牌前一天(即12月22日)收盘,坚瑞沃能的市值仅39亿元,相较市值高位暴跌近9成。


  沃特玛锂电池产品主要是磷酸铁锂为主,因为磷酸铁锂密度低,所以体积庞大。但随着工业的发展,客车对电池的能量密度要求逐渐提高,三元动力电池的装机容量也越来越大,沃特玛没能跟上产业发展脚步,推出三元锂电池。此外,再加上其电池多次出现安全事故等因素影响,沃特玛营收开始大幅下降。

  尽管此后沃特玛已经意识到战略失误,商业模式需要调整,但建设三元电池生产线不仅需要时间,而且需要大量资金。但资金问题早已是沃特玛面临的最大困境,因此公司发展情况持续恶化。此后数年间,沃特玛经历停工停产、订单下跌、资金链断裂等一系列问题,直到2019年年底,沃特玛因无力偿还债务,最终走向破产局面。

  究其失败原因,相关业内人士认为,动力电池产业经过多年的发展后,市场集中度正在迅速提升,行业迎来新一轮洗牌期。然而,沃特玛不重视核心技术,一心只想通过产业联盟赢得订单。然而,随着行业的发展,电池产品不断更新换代,再加上大家对安全问题的逐渐重视,导致沃特玛逐渐失去竞争力。

  实际上,在此背景下,沃特玛的倒下是必然且不是个例,未来还会有一批中小型电池厂商,甚至行业巨头相继倒下。其实,沃特玛的失败也为后来者警醒:一成不变只会被时代浪潮淹没!
评论
用户名:  匿名发表
密 码:
验证码: 
最新评论(0

相关阅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