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18 • 财经

《亨通光电33亿预付款与集团69亿其他应收款之谜》 亨通光电董秘责任大了!

2019-05-19 09:40:13
投稿来源:董秘学苑

一个个白马股变成黑天鹅后,市场已经杯弓蛇影,一篇不算实锤的自媒体文章《亨通光电33亿预付款与集团69亿其他应收款之谜》让亨通光电跌去了几十亿。尽管公司发布了澄清公告,但是质疑声并未停止,5月16日,亨通光电董事长站了出来通过接受媒体采访的形式再次向市场澄清对公司的疑问,在小编看来,媒体专访是把双刃剑,上市公司要慎用,万不得已用了,董秘要做好最后把关。


5月12日(周日),自媒体撰文《亨通光电33亿预付款与集团69亿其他应收款之谜》对超300亿市值的上市公司亨通光电提出质疑。

质疑点:

1、亨通光电自身资金需求强烈,但是却有33亿的预付款(其中对凯乐科技26.35亿元),而且公司的预付款增加还是近几年开始的。

2、大额预付款参与的业务毛利率非常低,甚至比资金借款的成本都低,逻辑在哪里?

3、亨通光电大股东亨通集团存在69亿的其他应收款,而这些应收款的对象和亨通光电此前2017年定增参与对象存在着交集(就是定增对象A和其他应收款对象B一起合作参股成立了C公司),同时亨通集团和凯乐科技也存在这种交集一起成立了子公司。

4、公司2017年的定增项目进展缓慢。(质疑为募投而立项,有圈钱之嫌)

其实从这些质疑中可以看到,公司在财务勾稽上是没问题的,而且并没有多少实锤。

亨通光电在股价跌停收盘后立即发布了澄清公告:

1、“公司于2016年下半年开发了某央企集团单位专网通信设备的供货资格与供货渠道,并委托凯乐科技代工。最终客户为国务院国资委直属的中央企业的全资子公司;业务关键部件供应商由客户指定,公司采购时以银票预付。”

“该项业务属于正常的商业往来。同时,该业务扣除资金等成本,2018年实现净利润6732.2万元,符合商业逻辑。”

“该项业务中,最终客户为央企,供应商亦为客户指定。因此,公司在供应端和在客户端议价能力均很弱,该业务由此产生大额的预付款项”这条说法解释了,为什么预付款会增加,以及业务是存在盈利的,符合商业逻辑。

而且亨通光电还澄清,“公司聚焦于高质量业务的发展,对低毛利率的此类业务正在逐步调整。截至2019年4月末,公司预付凯乐科技款项余额已从 2018年末的26.35亿元降低至10.16亿元”。

2、亨通集团其他应收款对象和公司2017年定增对象除了一起出资成立公司外,没有其他资金往来,2017年亨通光电定增资金与亨通集团其他应收款无任何关联。这条澄清的是,对于存在关联方(亨通集团)占用公司资金的情况。

3、关于募投项目进展不及预期的解释说明(这条就不细说了,其实在小编看来,A股上市公司募投项目不及预期已经不算什么新鲜事了,上市公司的解释也基本上有套模板,所以这条质疑和解释其实都有点多余)。

综上,就是媒体质疑和公司澄清的主要内容。其实,如果公司真的没什么问题的话,本就可以到此为止。

但是董事长钱建林却又站出来通过媒体专访的形式进行了二次澄清,公告澄清内容没什么问题,但是这个媒体专访就有点意思了。


5月16日,证券时报专访亨通光电董事长钱建林的文章出炉,标题为《这只白马股遭质疑!董事长自称是行业里的“国家队”,与集团之间资金往来干干净净、清清楚楚,每个字都负法律责任!》

小编细看了这篇专访,不得不说,这篇董事专访有和澄清公告不一样的作用,毕竟是通过董事长的话语来通俗解释一些公告的专业性术语问题,更通俗化。

比如关于预付款的质疑问题:预付款是符合商业逻辑的。


关于这个业务模式的质疑问题:监管机构是认可的。


其实关于这些质疑的通俗解释是没什么问题的,但是董事长多余的其他一些解释就有点画蛇添足了。


亨通光电董事长钱建林(左,图片来源:公司官网)

1、比如强行捆绑国家:

关于为什么毛利率这么低还要拿这么多钱去做:“为国家做贡献”!


“我们亨通光电的技术进步,很多都代表了国家的技术进步。如果说我们亨通光电不行了,那就相当于我国的光纤光缆行业不行了,说穿了就是这么回事。”


其实这些话语的表述,就是有点会增加新舆情的味道。亨通光电是上市公司,上市公司的目的是使得股东的投资利益最大化,如何让股东投入的钱产生更多收益是公司该干的,而为国家做贡献牺牲毛利这种表述就是存在问题的,搞得国家占了你的便宜一样……

另一方面,就算公司目前在技术方面第一,但是在官方没有确定你作为国家代表的情况下,就捆绑国家,说自己不行了,就整个光纤产业不行了,也是有点夸张。

2、随口就说,大不了我们就不做了!公司意思是有人质疑和凯乐科技合作有猫腻,我们不和他们合作了,也没什么影响。


如果不合作也没什么影响?那么公司预付款几十亿是过家家吗?或者说,公司可以找到其他公司代替凯乐科技进行合作,这样不显得公司心虚吗?市场质疑就要终止合作,而且这么大笔资金的合作行为,是公司董事长接受媒体采访就可以直接决定并说出来的吗?

随口就说,订单排到了明年(2020年)5月,业绩上看,一点问题都没有。


如果说上述多余的表述不应该外,小编认为最不应该的表述是下面这个。之前自媒体质疑的核心一点也是公司资金紧张的情况下为什么会预付那么多资金去进行毛利率非常低的业务。公司澄清公告只是解释了进行该业务的逻辑,但是没有对公司资金紧张的问题进行澄清。

董事长通过媒体专访的形式则进行回应了,“我们各公司总经理从来没考虑钱的问题”,“我们亨通光电从来没缺过钱,我们也不会为了募集资金而募集资金”。


“从来没有缺过钱”,如果一家上市公司能这么硬气,那绝对是投资者之福气,毕竟市面上有这种实力的公司并不多,如果贵州茅台这样说,我们是没意见的,但是亨通光电这样说,就有点觉得说大话了。

我们用数据说话,同花顺数据显示,自2003年8月上市一来:

亨通光电共向市场累计融资:88.2亿元。(不包括目前正在进行的52亿元定增)

亨通光电共向市场累计现金分红:17次,共10.35亿元。

如果这次52亿元定增成功,亨通光电就成功向市场融资了140亿元,而分红却只有10来亿。这样的现状,怎么敢说公司“公司从来没有缺过钱”?

作为舆情的属性,这样的话,就很容易成为舆论焦点,媒体就直接以此为标题进行舆论传播,如此就产生了新的舆情。



只能说,亨通光电董事长的这个专访并没有经过董秘的把关和修改,或者说董秘把关修改的不够好。

亨通光电前董秘在公司出现这些舆情前,于2019年4月27日就辞职了,公司现在的董秘是财务总监兼着的。


亨通光电前董秘温小杰,2016年4月-2019年4月担任公司董秘,2018年薪酬85万元,虽然从时间上看,整整一届任期,但是其本届任期是要到2021年5月才结束,所以也属于提前离职。

近年来,随着自媒体的发展,以及自媒体人士越来越专业,上市公司舆情跟着越来越多,质疑声也越来越多,除了澄清公告外,很多上市公司选择了让董事长站出来发声,其实小编是赞同董事长出来发声的(有时候董事长的发声能更通俗化公告语言),但是要保证说话的合规,以及说话的尺度和严谨。

但是,很多上市公司和亨通光电一样,做不到把控,如此就需要董秘们来把关,不然就可能新增风险。

我们看到,此前宝泰隆董事长接受媒体采访表示,“公司在石墨烯新材料方面拥有雄厚的技术实力,目前产量全国第一”,此后公司澄清,是董事长的个人判断,没有权威数据,董事长被监管。

在暴风集团出现市场质疑的时候,暴风集团董事长冯鑫也是通过专访的形式来向市场澄清和释疑,并将专访文章发布在官方公众号上,标题为,《三年大考,暴风雨中的暴风》,结果文章中多余提及“暴风TV”2018年的销售额以及2019年至2021年的利润预估数据等敏感信息产生违规,暴风集团和冯鑫都被深交所发了监管函。

控制好董事长的嘴本就是董秘们做好公司合规以及舆情控制的重要前提,在董秘学苑看来,当上市公司出现重大舆情时,能用公告澄清的,尽量用公告澄清,这样可以避免更多的舆情产生,也可以保证合规,董事长专访形式还是慎用,毕竟懂得控制自己的董事长不多。

如果,澄清公告作用不大,一定要董事长站出来背书并讲话,董秘们也一定要把控好专访稿件的尺度,别什么话都往外发,最好的形式就是以公告为模板,将公告中专业的术语用董事长通俗化的口语二次表述,起到解释说明的效果。其他没用的话不要多说,否则就会产生更多的舆情,甚至出现不合规表述,监管层介入。

舆情如果是杜撰,直接上律师函;舆情如果是猜测,公告解释清楚就好……
评论
用户名:  匿名发表
密 码:
验证码: 
最新评论(0

相关阅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