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9日,首个由国家能源局核准,民营企业投资、建设和管理的大型液化天然气(LNG)接收站――新奥舟山LNG接收站试车顺利,进入正式运营阶段。这意味着在即将到来的取暖季里,舟山及周边地区有了更强大的气源保障能力,而民营企业投建LNG接收站,也意味着资本在这一产业领域的布局更为密集。
随着岁末寒冬的临近,一年一度的天然气“迎峰大考”也为期不远。避免再度出现“气荒”,在保障供暖的前提下增加清洁能源供应,成为民生关注的重点。自今年春季以来,国家有关部门有条不紊的布局、央企和民企对LNG接收站的密集投建,都为下好“天然气保供”这盘“大棋”,做了充分的准备。
不愁气荒未雨绸缪显成效
10月24日,国家发改委举行了宏观经济运行情况发布会,就今冬天然气保供问题,国家发改委政策研究室副主任兼新闻发言人孟玮表示,虽然今年中国天然气供需处于紧平衡状态,但当前资源量完全可以满足民生用气需求。据孟玮介绍,2018年,全国已落实可供资源量2635亿立方米,比去年增加249亿立方米,增幅为10.44%。
记者从国家发改委了解到,由于用气需求快速增长,今年年初以来,政府和油气企业就开始未雨绸缪,增加气源、布局地下储气库、督战全国天然气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工程。在增加气源方面,今年前8个月累计进口天然气798亿立方米,同比增长38.6%;海关总署的数据则显示,今年前8个月累计进口LNG3263吨,同比增长47.8%。
在“富煤贫油少气”的资源禀赋下,由于管道气受建设周期影响,LNG进口成为我国增加天然气供应重要选择。东帆石能源咨询有限公司董事长陈卫东告诉记者,去年LNG进口量达3800万吨,已超过管道气。他表示,根据国际上的预测,未来20年,全球能源需求、全球天然气需求、亚洲天然气需求、全球LNG需求每年增幅将分别约为1%、2%、3%、4%,LNG是未来20年增长最快的燃料品种,尤其在中国,LNG供应更符合经济的分布。
由于LNG需求的上升,LNG接收站的投资也变得密集。在新奥舟山LNG接收站正式投运的仪式上,新奥集团董事局主席王玉锁表示,舟山LNG接收站的投运将推动新奥下一个20年高速发展。新奥集团相关负责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新奥最早从城市燃气业务开始发展,一直关注天然气的资源问题,1999年前后,当时城市与城市之间的管道还没有打通,新奥在国内最早研发出了世界一流的CNG钢瓶,实现了跨城市高效运气。随着天然气管道的快速建设,以及我国天然气消费的激增,新奥开始尝试着建设一个自己的LNG接收站,从而具备一个更大的天然气通道。
该负责人告诉记者,舟山LNG项目的建成有四个意义:一是国家倡导公用设施开放,这个项目算开启了先河,有标杆示范作用;二是对于浙江省来说,这是一个冬季保供、安全储备、互通互联、资源外输很重要的撬板和支撑;三是对新奥来说,贯通了下中上游的清洁能源产业链,有很大的支撑作用;四是舟山具备成为中国海上天然气进口大通道的优势,新奥将在其中做出贡献。
密集投建开放程度需提高
记者获悉,新奥舟山的项目二期工程扩建工作已上报浙江省能源局核准,拟投资22亿元,预计2021年上半年建成,年处理LNG能力将达到500万吨,远期将提升至1000万吨,而已建成投运的一期工程,年处理LNG能力达到300万吨。王玉锁承诺,随着二期工程的签约,新奥将不断扩大规模,全力以赴为舟山自由贸易区油气全产业链的建设和气源保障、应急保供做出应有的贡献。
公开资料显示,目前国内投运LNG接收站共有20座,其中国有企业17座,民营企业3座,另有多家民企也在计划新建接收站。不过,在增加接收站数量的同时,其开放性也值得关注。
中国能源网首席信息官韩晓平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接收站建的多,但是开放程度不够,很多接收站如果能够向第三方开放,就不需要建太多接收站。韩晓平认为,LNG接收站的建设成本很高,如果使用效率低的话,气价就会变高,经济性就会变差,他还表示,接收站的资源现在存在浪费,如果能够开放,利用率会大幅度提升。
LNG接收站项目投资额大,建设周期长,所以,LNG接收站的开放,第三方租赁LNG接收站,也是很多民企民企参与进口LNG贸易的主要渠道,是国家推进天然气改革的方向。早在2014年,国家发改委就发布指导方针,允许第三方企业租用现有的国有接收站。不过,目前来看,LNG接收站第三方准入还有待进一步推进。
10月24日,我国LNG接收站向第三方公平开放的一条“破冰之船”——满载6.15万吨LNG的“GaslogSingapore”号船顺利抵达中国海油粤东LNG接收站,标志着我国LNG接收站向第三方公平开放的首次实现。数日之前,王玉锁也公开表示,新奥舟山LNG接收站项目“不仅仅是属于新奥的,不是新奥专属的装卸码头,希望成为一个开放平台,成为国内所有下游海外采购、装卸的渠道。”
应对市场降本增效是王道
近年来,我国天然气消费需求激增,其中,2017年天然气消费量2404亿方,同比增速14.8%。但天然气一次能源消费占比7.3%,与全球平均水平23.8%相比仍有较大差距,发展空间巨大。不言而喻,天然气这盘“大棋局”仍需从多方发力。
中国产业海外发展协会会长胡卫平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天然气中心的任务就是保供,保供压倒一切,在大量LNG接收站投运的同时,关键就是资源,满足今冬明春等的供求,大概需3600亿立方米天然气。“据分析预测,该阶段期,可能离满足最低限需求尚有150亿方的缺口。”胡卫平说。
新奥集团相关负责人对记者表示,在供给端,我国天然气对外依存度不断提升,未来的天然气缺口仍多由进口LNG补充;而在需求端,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包括煤改气工程、清洁能源在交通领域的推广等,都为LNG的发展提供了很好的机遇,但与此同时,我国天然气基础设施建设不足,尤其是应急储备能力也建设不足,也需要LNG各个方面都要能够快速发展。
此外,随着我国LNG接收站的密集投建和LNG进口的增加,以及中东地缘政治格局的变化,都将推高国际市场的价格,进而影响我国的用气成本。面对这一不确定性,胡卫平表示,“业内需要做好两件事,一是降本,二是增效。”
不过,韩晓平认为,地缘政治的影响是短期的。他表示,中东主要的产气国卡塔尔是比较稳定的,同时,中国的天然气来源也较为多元化,除中东外,还有澳大利亚、加拿大和俄罗斯。对此,陈卫东表示赞同,能源供给还是在于供求、库存和基础设施,这几大因素是基本面,地缘政治都是短期的影响,不会长期影响基本面。
来源:中国改革报《能源发展》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