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4日,由《中国能源报》社主办的“2018中国能效论坛”在河南省三门峡市举行。围绕“新时代、新动能”主题,国资委综合局巡视员刘源、国务院参事室研究员吴吟、国家节能中心副主任史作廷、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建筑环境与节能研究院院长徐伟等专家,以及来自北京、河南、山西等地主管部门、企事业单位的百余名代表出席会议,旨在建言献策,共同探寻一条节能高效、清洁低碳的绿色发展路径。
进入“能源革命”第五个年头,节能增效的意义日益凸显。而能源革命的第一要点,就在于推动能源消费革命、抑制不合理能源消费。这要求我们,坚决控制能源消费总量,有效落实节能优先方针,把节能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和各领域,树立勤俭节约的消费观,加快形成能源节约型社会。对此,如何更有效地落实节能优先方针?
作为本次大会的主办方代表,中国能源报社总编辑刘建林表示,业内把提升能效比作一场“看不见的能源革命”,节能增效则被称为“第一能源”,其地位和重要性不言而喻。尤其是进入绿色发展新时代,节能已成为增强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的必由之路。此次搭建这样一个政府、学界、企业、媒体等共同发声、深入交流的平台,正是为共谋提高能效大计、共议节能降耗良策,探讨一条节能低效、清洁低碳的发展路径。
民建中央能源与资源环境委员会委员、河南省国土资源厅副厅长杨士海在发言中指出,2017年,我国单位GDP能耗下降约3.7%,顺利完成全年下降3.4%的目标任务。但限于基本国情和所处发展阶段,我国能源消费总量也由2000年不到14亿吨标准煤,上升至2017年的44.9亿吨标准煤。能源需求规模迅速攀升,使资源和环境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制约作用日益突出,能源安全面临更大挑战。通过提高能效改善供需平衡,确保国家能源安全,是我国能源转型的一项重要任务。
“‘十三五’期间,我国单位GDP能耗强度要下降15%。单纯从表面看,这一指标低于‘十二五’的下降16%,但按照‘十三五’期间GDP年均增速6.5%计算,计划完成节能任务为7.8亿吨标准煤,比‘十二五’目标高出16%。这意味,我们的节能力度仍需不断加强。”杨士海强调,今后一段时期,不仅要把能耗总量和强度“双控”落到实处,也要健全推动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的市场机制,坚持把节能、提效作为培育新动能的重要着力点。
而从企业角度出发,国资委综合局巡视员刘源表示,做好节能工作,是每个企业必须履行的责任和义务。作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流砥柱,央企在其中的作用更为重大。它们主要分布在石油化工、电力、煤炭等重要行业,既是能源生产大户,又是能源消费大户,其节能工作水平直接关系着国家节能目标的实现。
“关键是要把资源环境压力转化为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动力,坚决控制能源消费总量,彻底改变粗放型能源消费方式,推动产业结构绿色转型升级,科学管控劣质低效用能。努力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推进能源梯级利用、循环利用。加快能源科技创新步伐,着力在节能重大关键技术装备研发应用方面取得突破。”刘源这样为企业支招。
围绕下一阶段节能工作的优化与展望,吴吟、徐伟、史作廷等专家,还分别从能源发展规律及转型、科学有序推进清洁取暖、壮大节能环保产业等角度出发,提出了自己的思考与建议。
会议期间,由中国能源经济研究院推出的“2018中国主要城市能效榜”同步揭晓,旨在梳理我国主要城市的节能减排工作情况,总结值得推广的经验做法。经综合评估,香港、青岛、重庆以较为突出的表现,成为排名前三位的节能减排先进城市。
(文 | 本报记者 朱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