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18 • 社会责任

三峡集团帮扶云南少数民族实施“安居工程”纪实

2020-03-31 00:00:00

  本网讯(李昂 丁敏)美丽的云贵高原,一幅人间仙境画卷:高耸的玉龙雪山、奔涌的三江并流、丰富的民族文化、淳朴的各族人民……然而原始、磅礴的美丽与苦寒相依,云南省是中国贫困程度深、致贫原因复杂、脱贫难度巨大的区域之一,是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的主战场。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将脱贫攻坚摆在治国理政的突出位置。

  三峡集团积极响应党中央、国务院号召,在央企中率先参与云南脱贫攻坚,2016年起实施对云南“直过民族”和人口较少民族聚居区贫困人口实施精准扶贫,帮扶丽江、怒江、德宏、迪庆4州市11个县市怒族、普米族、景颇族聚居区212个行政村10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脱贫,助力实现 “不让一个兄弟民族掉队,不让一个贫困地区落伍”的庄严承诺。

  集中力量实施“安居工程”,是三峡集团着力解决脱贫攻坚“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的重要举措。四年来,三峡集团帮扶区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少数民族贫困同胞实现了多年期盼的“安居梦”。

  告别过去,景颇村民洋溢幸福笑容

  6米宽的柏油马路穿寨而过,一面面绘于院墙上的文化墙应接不暇,寨子里平坦的水泥路交叉纵横,一眼望不尽“三房一灶壁、青砖灰瓦金腰带”的新居,几位景颇同胞在偌大的文化活动广场上跳着舞……

  这是德宏州陇川县盟约乡温泉村如今的幸福风貌。温泉村,曾是一个因地处山地,土地资源偏少,产业发展单一,贫困发生率较高的寨子,如今已蜕变成一颗靓丽的明珠。

  三峡集团在勐约乡共投入1602万元用于拆除重建安居工程,党员文化活动室、太阳能路灯、人饮管网、养牛场、蚕桑产业等。温泉村所有的建档立卡户都住上了新居,从人畜杂居,到处飘着牛粪猪粪气味到现在洁白的新墙,整洁宽阔的柏油马路, “以前我家的土坯墙,变成现在的青砖墙,多亏了三峡集团6万元的补助。我看现在我家和城上差别也不大。”一位景颇族村民乐呵呵地说,脸上洋溢着幸福的微笑。

  旧貌新颜,村寨环境彰显普米特色

  多年来,怒江州兰坪县金顶镇竹河村由于基础设施建设落后和产业发展滞后,增收渠道单一,群众的生活较为艰苦,居住条件简陋。住上好房子,过上好日子,一直是村民的梦想。

  “以前,下雨村里到处是稀泥巴,走路不好走,现在是水泥路,还有了太阳能路灯,路好走了,晚上串门子也不需要点火把、照电筒了。”下干竹河小组的和明元说。

  如今,走进三峡集团帮扶的干竹河村,干净的水泥路面,错落有致的太阳能灯,一栋栋碧瓦白墙的普米族特色安居房,依山傍水,掩映在青山绿水中,普米族特色的墙体画生动醒目……村子面貌焕然一新,呈现出蓬勃发展的喜人势头。

  三峡集团累计捐助兰坪县帮扶资金3.2亿元,用于包括提升村民素质能力,帮扶劳务输出,安居工程,特色产业培育,基础设施改善,生态环境保护6大工程、34个项目988个子项目,惠及38900多人,兰坪县普米族和怒族聚居村已经实现全部脱贫出列,普米族已经实现整族脱贫。

  挪穷窝拔穷根,开启怒族乡亲新生活

  托坪村组位于怒江州福贡县匹河乡政府驻地西南面,距乡政府驻地6公里、村委会驻地5公里,海拔1550-1800米,属高寒山区。全组共有46户186人,怒族人口占100%,是全国唯一怒族乡。村民出行仅靠一条崎岖陡峭的5公里人马驿道,生产生活物资运送成本高,村民出行难、看病难、就学难。相对闭塞环境、文化素质偏低、现代劳动技能缺乏,是造成托坪组贫困的最主要原因。

  托坪村所在的匹河乡,是三峡集团帮扶范围内的脱贫“硬骨头”。三峡集团集中帮扶力量,力争打造帮扶示范项目,在托坪村的异地搬迁点投入帮扶资金1752万元,以实施“安居、增收、强基、育人”四大工程为重点,采取“易地扶贫搬迁+产业培育+旅游开发”的模式,全力帮助山上的贫困户早日搬迁到新居,过上幸福生活。

  2019年1月2日,村民陆续搬迁入住新建居民安置点。匹河乡托坪村五湖安置点共建设安置房163套,安置群众163户607人,其中,建档立卡搬迁户161户596人。

  截至2019年底,三峡集团在云南帮扶的怒江州、德宏州、丽江市和迪庆州等4个州市针对安居工程及危房改造共计投入帮扶资金57841万元,完成投资56479万元;针对易地搬迁共计投入帮扶资金6863万元,完成投资6513万元,实现了建设安居工程、危房改造13916户,异地搬迁1116户,助力帮扶州市夯实“两不愁、三保障”,让更多的少数民族贫困同胞住进了幸福美丽的新家园。

评论
用户名:  匿名发表
密 码:
验证码: 
最新评论(0

相关阅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