岷江,自古便是重要的出川通道。
作为长江“黄金水道”的水量最大的支流,它延绵700余公里,向内连接成都平原、川南等主要经济发达地区,向外经长江沟通海洋,是四川省成都经济区最便捷的出海通道和四川省重大装备运输的唯一水上通道。
但是,由于河段洪枯流量变化大,大件产品一般只能集中在5月至10月份发运。为了加强水运通道建设,提高四川省航道通畅能力,岷江港航电综合开发项目应运而生。项目建成后,长江航道将向上游腹地延伸162公里。届时,以成都经济区为起点,一条新的“黄金水道”将通江达海,为川货出川开辟新的航道。
2020年5月29日11时20分,水电五局建设的岷江港航电综合开发首个开工项目——犍为航电枢纽工程首台机组正式并网发电。岷江港航电综合开发进入新阶段,向着新的“黄金水道”又迈出了坚实的一大步。
精品工程,实力保障
岷江港航电综合开发项目是国家发改委和交通运输部“十三五”规划岷江航电综合开发的重大项目,是四川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和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的重要举措。项目共规划老木孔枢纽、东风岩枢纽、犍为航电枢纽、龙溪口枢纽四个梯级枢纽。犍为航电枢纽工程以航运为主,结合发电,兼顾供水、灌溉功能。建成后工程总库容为2.27亿立方米,总装机容量500兆瓦,Ⅲ级船闸(单级)通航可达1000吨级船舶。
水电五局于2016年1月和2017年8月先后中标岷江犍为航电枢纽工程土建Ⅱ标和土建Ⅲ标,主要施工内容包括:左岸发电厂房、鱼道工程,右岸18孔泄洪闸坝段工程,施工导流一期、二期导流围堰等。左岸发电厂房于2016年4月30日开工;右岸18孔泄洪闸于2017年9月17日开工。
俗话说,没有金刚钻,不揽瓷器活。建设航电工程,对于具有“投资-设计-施工-运营”全产业链一体化发展能力的水电五局来说并不陌生。从1998年10月开始,在被称为“中国版田纳西”之称的——嘉陵江航道渠化工程建设过程中,全流域16个梯级航电枢纽工程,水电五局参与建设了马回、桐子壕、金银台、青居、小龙门、金溪、沙溪、苍溪和亭子口9个工程的建设,连续数年保持了“当年开工、当年截流、当年浇筑混凝土”的施工速度,直接推动了“中国水电”在嘉陵江渠化工程建设中创造了“一年建设一个枢纽”的奇迹,斩获了多项“天府杯”金奖、银奖以及“四川省工程建设系统用户满意建筑工程”,在嘉陵江流域闯出了水电五局“闸坝劲旅”的品牌和旗帜,积累了丰富的闸坝工程建设施工和管理经验。
对于岷江,水电五局也不陌生。早在21世纪之初,水电五局就与岷江“结缘”,承建了被列入四川省一号工程、西部大开发十大工程之一的紫坪铺水利枢纽工程的导流洞、溢洪道和泄洪排砂洞、右坝肩开挖、厂房标工程及机组安装等工程。该工程经受了多次地震的考验,成功入选“百年百项杰出土木工程”,充分证明了五局施工品质。
在紫坪铺水利枢纽工程全部投产发电十年后的2016年,水电五局在犍为,再次与岷江相遇。此刻,五局“闸坝劲旅”,更加自信,更加强大,更加成熟。“犍为航电枢纽工程建设一定要强化精细管理,抓好质量管控,建精品工程,展现出五局的品牌和实力。”开工之初,水电五局就为犍为航电枢纽工程建设定下了这样的目标。
2016年11月15日,五局“闸坝劲旅”于岷江浩荡江水中辟出新“战场”,正式开启“奋战激流险滩,建功古韵犍为”的精品航电打造之路。
精品工程,履约为先
“良好的履约能力是品牌的基础,不能履约一切都是空谈。”在4年多的建设中,犍为项目连续12个季度荣获业主履约考核A级评价,赢得四川省交通厅水运工程施工企业信用评价AA级评定。这些成绩,得益于犍为项目始终坚持“履约第一”的理念。
策划先行,高标准起步。犍为项目改变以往施工单位“轻策划、重施工”的传统思想,提出“先策划,后实施”的施工理念。进场前,抽调各业务系统骨干人员组成犍为枢纽前期策划组,先后多次到现场办公、勘测,联系设计单位、邀请专家,从进度、技术、安全、质量、经营、资源配置、施工重难点、环境保护、风险评估等方面展开科学精细的前期策划,对影响履约的关键因素分析研究,提出应对举措;制定科学的进度、质量、安全管理等工作目标;优化了工期安排、资源配置和土石方平衡方案等关键施工方案。方案历时半年,先后历经6次修改和完善,一次性通过评审。科学精细的项目前期策划为整个项目实施提供了战略性总体规划,对后续项目的实施和管理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科学组织,高效率推进。面对工程量大、施工强度高、高峰作业时间长、交叉作业多、安全风险大、雨天雾天多等不利因素,犍为项目从施工规划、机械配置、施工协调、作业平衡、安全管理等方面科学统筹整个工程建设,实施“早计划、早准备、早落实、抢占有利时间施工”的“三早一抢”施工策略;以终为始,倒排工期,制订详细了年度、季度、月度计划,将工期细化到天,责任落实到人,每日召开生产例会,每周跟踪进度,做到“以日保周、以周保月、以月保年”;抓住重点,将施工资源向重大节点倾斜,建立领导带班制度,并在每个关键工序都安排专人进行带班作业,及时解决现场问题,提高施工效率;优化施工方案,通过采取错峰开挖、边挖边填、调整施工时间的方式,将处于关键线路上的厂房基坑提前进行开挖,非关键线路上的边坡、鱼道等结构进行滞后开挖,避免了高峰时段长时间重合,也减少交叉作业带来的安全风险。坚持党建引领,成立“党员先锋队”“青年突击队”,大力开展劳动竞赛,掀起大干热潮,创下一个个辉煌战绩:
2017年1月19日,左岸厂房首仓混凝土提前12天浇筑;
2017年12月30日,右岸工程首仓混凝土提前16天浇筑,在岷江续写“当年开工、当年截流、当年浇筑混凝土”的嘉陵江“闸坝劲旅”传奇;
2018年10月8日,追回因超标洪水延后2个月工期,实现二期三段围堰提前27天截流;
2019年3月19日,18孔泄洪闸闸墩提前11天浇筑到顶;
2019年12月15日,左岸厂房和右岸18孔泄洪闸主体工程基本完工;
2020年5月29日,犍为航电枢纽工程首台机组正式并网发电。
“工程建设各节点均按期和超前履约,是五局建设者明确目标、有效组织、不遗余力地资源投入和一天天坚持、一年年坚守的回报。”“展现出了水电五局的品牌实力,展现出了敢于挑战、勇于超越的企业精神。” 天道酬勤,自成巍峨。
全局思维,谋长远发展。犍为航电枢纽是岷江港航电开发项目首个开工的工程,对后续市场开拓和品牌树立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进场之初,犍为项目就立下了“立足犍为,放眼岷江”的“军令状”。在建设中,犍为建设者自觉树立“全局”思维,坚持“一盘棋”的理念。对内,统筹好两个标段的建设任务、相互间的工序协调和人员、设备等资源的配置,团结协作,实现人员配置最优化、资源利用最大化。对外,坚持从整个工程建设大局出发。“在干工程的时候,一定要能为业主、为兄弟单位换位思考,一起想办法解决问题,这个工程才能真正实现共赢。”在厂房混凝土浇筑高峰期,除了必须浇筑施工部位,犍为项目部主动让出混凝土运输通道、混凝土供应,全力确保兄弟单位的防洪度汛目标。此举赢得业主及兄弟单位称赞和信任。后期,犍为项目部同业主一起联合举办了应急演练、劳动竞赛、技能比武、质量大赛等多项活动;与兄弟单位一起规划供电方案、优化了水下开挖方式、优化了上游挡墙和下游护坡施工组织等。这些深入合作,让犍为项目部与业主、参建各方实现了和谐共赢,树立了水电五局“能干活、能合作、有业绩、有技术、有情怀”的企业形象;同时实现了以品牌效益带动市场,2018年2月,水电五局以联合体形式中标下游龙溪口航电枢纽工程。
精品工程,匠心筑造
百年大计,质量第一。在工程建设中,犍为项目部以打造精品工程为目标,坚持“追求卓越,工程创优,诚信守约,持续改进”的质量方针,成立了质量管理领导小组,制定质量管理目标,完善质量管理体系,明确各级各类人员质量职责。将质量管理工作重点从“事后把关”转移到“事前控制”中来,加强对原材料的管理,认真落实原材料追溯制度,坚持对重要原材料进行到货通知取样,建立健全相关质量跟踪记录,按规定要求详细登记,确保进场原材料各项指标的真实可靠,做到使用去向明确,从源头确保材料质量。贯彻“谁施工谁负责质量、谁操作谁保证质量”的原则,施工前,集中对工程管理人员和新进场人员进行技术交底和质量培训;施工中,严格按照设计图纸和技术规范精心施工,严格执行“三检制”制度、“一次验收合格率统计”、“旁站盯仓”等制度,加强过程控制,严格质量奖惩,实行质量一票否决权;加大质量巡查力度,增加质量检查频率,定期进行周、月质量检查,安排专人及时分析、纠正和总结施工中出现的问题,使施工全过程处于质量受控状态。
针对工程中的难题和质量管控重点,犍为项目成立QC活动小组和科研小组展开攻关,加强质量培训,开展标准仓位质量知识竞赛,提高全员的质量意识和技术水平。在18孔泄洪闸的建设中,犍为项目积极开展与“镜面混凝土”缔造者白鹤滩泄洪洞项目对标学习,以“镜面外观”为目标,持续开展振捣实验、外观模板试验,对比参数、设计最优值,持续改进,严格控制闸墩、排架柱线形、轮廓尺寸、实体质量、外观质量,以匠人精神精心打造18孔泄水闸每一方混凝土。
“混凝土外观的平整度良好,对此次验收很满意。”犍为项目的混凝土浇筑质量多次受到验收专家组表扬。枢纽施工建筑物所有工程质量均达到百分之百合格率,优良率达到百分之九十五以上,兑现“工程建设优”的誓言。
从嘉陵江到岷江,从20世纪到21世纪,时空变化,但“闸坝劲旅”筑精品的精神不变。十几年前,老一辈五局人在岷江上游筑造了经受住汶川大地震考验的紫坪铺航电枢纽工程。十几年后,新一代五局以更自信的姿态、更优质的履约,出色的完成了岷江干流上最大的电站的建设任务,以精品传承了“闸坝劲旅”精神,谱写了新时代水电五局“闸坝劲旅”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