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18 • 企业风采

孖庙南北涌旧貌换新颜——记水电四局孖庙南北涌整治工程

来源:水电四局朱文辉 孙纪超 2020-03-24 10:53:42

福永河是深圳市福永街道的母亲河,也是大空港和宝安国际机场的门面河,发源于白石厦社区大庙山,由东向西流经福永街道白石厦、怀德、福永、新和4个社区后注入珠江口,全长约7.7公里。

孖庙南北涌是福永河上的两条支流,其中孖庙南原有明渠长391米,孖庙北原有明渠380米,两条河涌上游接通的暗涵贯穿于福永街道新和社区大部分,是整个新和社区雨水排水管网的关键排水干渠。

深圳经济发达,制造业繁荣,在孖庙南北河涌流域的两侧便分布有电镀厂、电子器材厂等企业。企业在生产过程中排出的废水直接流入河流,长此以往,孖庙南北涌两条河流两岸杂草丛生,河水呈现出粘稠的黑色液体,黑臭的水面还泛起漂浮的垃圾,“臭”名远扬,被深圳宝安区水务局列为2019年度重点整治对象的行列中。

治水之道

孖庙南北涌的明渠段总长度约为800余米,河道宽1.5—2.5米,在接到涌河道整治任务之初,南方公司深圳大空港项目部便立即组织工程技术、测量及物探人员先行进场。他们在短短一个月的时间里完成了前期地勘、测量、摸排、出图各项工作。

河流治理是一项看似简单却极其繁琐的施工过程,理清工作思路很重要。首先要摸清明渠上游雨水流域的基本情况,如查看是否有无雨污混流的情况等;其次是居民小区、各种生产厂的正本清源;再者要确保沿排水暗涵的溯源纳污先行作业,思路对了,消黑除臭才能彻底有效。

正所谓:“黑臭在水里,治理在岸上,正本清源才是核心。”项目部在开展正本清源工作中,安排工程技术人员多批次独立摸排小区各污染点源,复核无误后进行施工图设计。施工过程中不断查找新发现的污染点源,及时纳入整治范围。正本清源的深度是解决污水入涌的关键,同时为小微水体的溯源纳污工作创造了条件。通过多个正本清源小区的治理,大大减少了入管入涵的污水,降低了暗涵内水位,给后续小微水体摸排创造了更加便利的条件,同时有效提升了排水明渠的水质。

溯源纳污工作,溯源是关键,纳污是目标。项目部将溯源纳污工作分解为四个步骤进行:一是摸排。做到全面排查,河流暗涵、明渠、支汊流,过路桥涵,沿河截污箱涵、雨水管截流井的所有排口均进行排查。摸排工作以流域为中心、河道为主干、汊流暗涵为脉络、排水小区为源头,通过眼观鼻闻、水质检测等手段准确断明水流性质。二是溯源。溯源工作的总体思路是“倒查”,从主次、汊、到小区,并借鉴全国推行的“河长制”管理思路,设置总分河长,分工负责,河长(生产经理)每周不少于两次带队入涵摸排,并按照“三定一保原则”开展(定人、定任务、定期限、保安全)。采用逐井开盖、QV探查、蛙人涵内查找、CCTV内窥、染剂投放观测、走访居民、封堵清淤复核、不同时段监控等多种手段,找出雨污合流、错接乱接、渗漏、溢流口等影响水质的关键点。按照“一河一册”及时上图上表,标出点源位置及入涵入涌路径。三是整治。整治工作的总体思路是“顺治”,按照污水路径由上往下,按照水量从大到小、水质污染由重到轻开展整治。溯源纳污是“遭遇战”,宜速战速决,随查随治,不讲条件、不计代价。四是复核销号。反复复核治理效果,做到“有水必溯”“流水必究”。

经过地勘、出图、正本清源、溯源纳污等一系列的基本准备工作,河道清淤、原位换管和生态修复顺利有序推进。

治水匠人

摸排工作辛苦又危险,现场技术人员钟志明,一位面部稍黑,但干练利索的兰州小伙子,主管前期摸排工作。在孖庙南、北涌上游暗涵摸排期间,带领小组成员起早贪黑、加班加点,时而运用内窥镜涵内检测,时而用CCTV全程摄像查看,偶尔遇到不具备管涵运用工器具查看的情况,便亲自下到井内查看雨污水管网分布情况,出来时身上布满污渍。

摸排溯源好比这项工程的眼睛,能看多远,能走多远主要就取决于摸排的深度和广度。明渠的上游一般为暗涵,暗涵内的水质决定了明渠的水质,但往往,涵内的情况比想象中要糟糕的多。人们都想在干净明亮的环境下工作,但摸排人不行。“以前也让工人下涵摸排过,但工人表述不清楚,带记录仪也达不到要求,索性就自己下去看看。”钟志明说到:“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进暗涵是一项严肃而艰巨的任务,因为污水中大多都含有汞以及毒气等,对身体危害较大,尤其如果超量接触汞会引发人体急性支气管炎、肺炎、肠炎等,严重的会影响人的中枢神经,导致发热、意识混乱、呼吸困难等,故安全防护必须做好。

氧气瓶、呼吸器、对讲机、防护服穿戴好,经检查无误才能入涵。暗涵内溯源就是找排口,看哪些排口还在流水。通过对讲机,用锤子敲打涵顶获取排口在地面的位置,做好记录,并延伸摸排直至找到它的源头。

“我时常与黑暗、老鼠、蟑螂和蚊子为伴,有的时候打开井盖几十只蚊子涌出来,场景确实有些“瘆人”,钟志明讲述到。

去年8月份,深圳高温肆虐,钟志明下井摸排后从暗涵里出来,不久便开始头晕眼花,不得不蹲在地面上休息,同事们急忙劝他回去休息。“倔强”的他愣是要坚持工作,直到在领导的严厉要求下,他才勉强去了福永人民医院做了检查。好在只是有些中暑,大家这才放下心来。

河道清淤,主要是人工配合清淤车进行。工人们穿着厚厚的防水雨裤,与36度的高温做“抗争”,站在粘稠的黑臭淤泥里,还要双手紧紧抱住吸污车的污泥吸口,在清淤车的配合下,将暗涵里各类污物吸进清淤车。这样的工作一次要持续20分钟,即使是年轻力壮的小伙子,也已经明显露出来疲倦。岸边的监护人员立马叫停,换人重复这同样的工作。

换上来休息的小伙子,在脱掉防水雨裤的一霎那,展现出令人心疼的一幕:头上的汗珠不停地往下滚落,脸颊上汗水夹杂着溅撒的泥土,身上更满是污泥浆,还冒一股恶臭味。这样日复一日的作业,他们依旧坚守着,直到将这800余米的明渠和暗涵里的污物全部清理完毕。

受疫情影响,2020的春天显得格外让人难忘。工作之余,在涨潮的傍晚时分,独自漫步在波光粼粼的福永河畔。这里,已经没有了黑臭的河水,也没有扑鼻的异味,有的是大叶油草在微风中歌唱,小灌木在学牡丹绽放,健身的人们脸上洋溢出幸福的笑容。

在这里,治水圆梦,碧水蓝天的梦想正逐步实现。

 

 

 

评论
用户名:  匿名发表
密 码:
验证码: 
最新评论(0

相关阅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