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0月18日,苏州同里综合能源服务中心正式投入运营,包含新能源发电、储能、多能互补等15项世界首台首套能源创新示范项目悉数亮相,为来自美国、德国等多个国家的参会代表展示了能源变革产生的未来小镇模样。
点击下方视频
未来能源小镇,穿越你的想象而来……
同里能源小镇15个示范项目展示
1 多能互补综合利用项目
阳光、风力
地热、潮汐
多种清洁能源综合利用
万物皆“能”
多能互补综合利用系统由光伏、风机、地热等多种分布式能源供应,可实现在微网内能源的自发自用、互相补充、就地平衡。
2 高温相变光热发电
阳光是什么?
是光和热的集合体
它是阳光的解码器
破译阳光的秘密
光热发电装置是太阳能利用示范项目,太阳能转化效率可达43.5%,高于一般的太阳能发电装置。
3 预制舱式储能系统
充电宝能干什么?
这块“充电宝”
可以让一个小镇亮一晚上
让您感受
一“电”倾城
预制舱式混合储能系统所在端口不同,功能也不一样。在电源侧,装置能够提升电网接纳新能源能力;在电网侧,装置能够提升电网平衡能力;在用户侧,装置能够提高用户的供电可靠性。同时,装置还能够改善电网尖峰负荷特性,提高电网和电源整体运行效率。
4 高温相变储热
用电低谷时电能多余?
变成热能储存起来
高温相变储热
“城市电暖宝”
高温相变储热系统采用陶瓷基复合相变材料,实现对热量的高密度存储,协同光热发电系统,供电的同时进行供热。
5 压缩空气储能
它是能源的冰箱
冬暖夏凉的保障
把空气变成电池
这一次,我们
重新定义空气
压缩空气储能系统是世界首套“空气电池”,在用电低谷时,清洁能源发出的电能可通过装置压缩空气储存,在用电高峰时,装置可放出能量,削峰填谷,同时它还可以供冷、供暖和净化空气。
6 微网路由器
多种电压太麻烦?
能源交互不便捷?
它是能源的“立交桥”
让用电如呼吸般自然
微网路由器学名电力电子变压器,是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能够实现多种电压等级与交直流电源之间的自由变换。
7 低压直流配电环网
用电还需先整流?
单线用电不可靠?
低压直流配电环网
双向并通,直流供电
用能,应该直接点
低压直流配电环网采用直流配电系统运行控制与保护、灵活直流电压变换、直流变压隔离等关键技术,实现±750V直流配电网络合环运行,支持新能源、储能接入及能量双向互动。
8 中低压交直流配套
清洁能源消纳困难?
多种能源难以整合?
中低压交直流配套
能源之间即插即用
你的“万能插座”
中低压交直流配套可保证分布式电源和负荷的即插即用,实现各种分布式电源的互相转换,就地消纳,对转变传统供电模式和促进综合能源体系转型具有重要意义。
9 源网荷储协调控制系统
停电故障太突然?
夏日用电会紧张?
如果电网能多点智慧
如果它能智能调控,预判故障
源网荷储协调控制系统
能源互联网+的“指挥部”
专心致“智”
源网荷储协调控制系统可实现“电源-电网-负荷-储能”多环节协调运行控制,具备“需求响应”“主动孤网”“应急支撑”三大能力,让电网运营更经济,大电网安全更有保障。
10 “三合一”电子公路
公元1889年,汽车被开到了公路上
公元2018年~未来,三合一电子公路
无线充电+无人驾驶+光伏发电
“智”同道合
“三合一”电子公路是世界首套综合电子公路,它集“光伏发电、无线充电、无人驾驶”于一体,道路无线充换电效率达80%以上,同时还具备融雪与LED智能导航功能。
11 绿色充换电站
你的汽车
充电+换电=3分钟
电能自发自用,废旧电池回收
绿色充换电站
“能者”自然多劳
同里绿色充换电站由光伏发电、充电、换电等系统组成,站内机器人可为公交车、乘用车提供全自动换电和快速充电服务,站顶的光伏电板还可实现站能源“自发自用”。站内搭配的废旧电池梯次利用电站可进行旧电池回收,还可为电网提供调峰、调频和功率调节等服务。
12 负荷侧虚拟同步机
调频调压 环境监测
雾化降霾 智能充电
有了它
再小的个体,也是发电厂
虚拟同步机是一种基于先进同步变流和储能技术的电力电子装置,它可参与大电网的调频与调压,增强电网的频率及电压稳定性,虚拟同步机路灯具备双调光、智能环境监测、雾化降霾、信息发布和智能充电桩等功能。
13 同里湖嘉苑被动房改造项目
烹制美味饭菜
设定房间温度
房屋实现“零能耗”
有了这位“能源管家”
只需一点
房子也会“正能量”
同里湖嘉苑被动式建筑是中国首个被动式住宅项目,获得中国住建部科发中心与德国能源署的双重认证,住宅实现建筑自发自用电的“零能耗”,住宅还具备被动储能、室温调节与智能语音控制家居等功能。
14 综合能源服务平台
数据采集、用能分析
方案咨询、交流互动
它是你的
专属“能源管家”
同里综合能源服务平台,是具有数据采集、存储、服务功能的软件系统,还能提供水、电、气、热、冷等能源服务,满足不同用户的能源需求。
15 综合能源展示中心
15项世界顶级创新示范项目
展示世界能源变革最新科技
展现能源变革最新理念
展望未来能源利用形式
能源变革,未来已来!
同里综合能源展示中心,以“能源变革、未来已来”为主题,围绕探索构建“电网为平台,再电气化为重点,多能协同互补”的新型区域能源互联网,重点展示在同里综合能源服务中心落地实践的15项世界首台首套能源创新示范项目。
电力是能源转型的中心环节
从19世纪后半叶到20世纪,电的广泛应用推动了第二次工业革命,人类社会进入生产力大解放的电气时代。21世纪开始的新一轮能源转型,为人类社会开启了新的再电气化发展阶段。这一轮能源转型是一个再电气化的过程。
能源生产
电能越来越多的由非化石能源转换而来,最终将主要由非化石能源特别是可再生能源转换而来。
随着技术的进步,新能源的竞争力日益提升,风电、太阳能发电的发展速度将更快。
中国《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战略(2016-2030)》预计,2030、2050年中国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将超过20%和50%。
终端能源消费
电能的利用范围前所未有的拓展,传统的化石能源消费市场出现明显的电能替代趋势,电力将成为支撑现代信息社会和数字经济的主要能源品种。电能成为近20年来终端消费增长最快的能源品种。
推进电网革命是促进能源转型的重要举措
能源转型的不断深入,对电网的功能作用、运行方式提出了前所未有的考验。
电源侧
风能、太阳能等新能源,具有显著的随机性、间歇性、波动性特征,大规模、高比例接入电网,带来巨大调峰调频压力,电力系统平衡调节和电网安全稳定运行面临一系列新挑战。
电网侧
随着大量分布式电源、微电网、电动汽车、新型交互式用能设备的接入,这些并网主体兼具生产者与消费者双重身份,改变了传统的潮流从电网到用户的单向流动模式,电网运行的复杂性、不确定性显著增加。未来电网要适应能源转型带来的这种变化和要求,必须在现有基础上进行革命性升级换代。
未来的电网,在功能上向着能源互联网演进。
能源互联网是有机融合能源系统、信息系统、社会系统,以坚强智能电网为核心,以能源互联互通为方向,智能灵活、多能互补、开放融合的现代智慧能源系统,能够有效支撑可再生能源大规模开发利用,满足各种能源设施便捷接入,支持能源新模式新业态发展。
未来的电网,从技术上向着新一代电力系统升级。
新一代电力系统,是适应新能源高比例接入、新型用能设备广泛应用,集成先进输电、大规模储能、新能源友好并网、源网荷储互动、智能控制等先进技术,具有广泛互联、智能互动、灵活柔性、安全可控、开放共享特征的新型电力系统。
中国国家电网公司推动电网创新发展实践
作为电网企业,近年来,中国国家电网公司主动适应能源变革趋势,围绕打造新一代电力系统、构建能源互联网,大力推动电网创新发展,取得积极进展。
提高电网配置资源能力
根据中国能源资源与能源需求呈逆向分布的基本国情,自主研发了全球最先进的特高压交、直流输电技术,能够将中国西部北部的清洁能源发电经济高效地输送到1000-2000公里外的东中部负荷中心。截至目前,公司累计建成“八交十直”18项特高压工程,线路长度超过3万公里。
公司经营区域并网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达到5.1亿千瓦,国家电网成为世界上资源配置能力最强、新能源并网规模最大的电网。
根据国家规划,目前公司正在推进“五交五直”10项特高压工程,中国特高压发展将迎来又一个高峰期。
提高电网智能化水平
针对电网各个环节,全面开展智能化改造升级——
➥ 发展先进并网技术,满足微电网、分布式能源以及电动汽车等新型用能设施并网需要;
➥ 发展柔性输电技术,建成多端柔性直流、统一潮流控制器等世界级工程,提高电网灵活性和系统稳定性;
➥ 发展多能互补技术,建成天津中新生态城、河北国家风光储输等一系列智能电网综合示范工程;
➥ 发展智能量测技术,累计安装智能电表4.65亿只,开展用电信息自动采集、故障自动判断、家居远程控制。
提高终端消费电气化水平
大力实施电能替代,积极推进以电代煤、以电代油,不断拓展电能替代的广度和深度。在中国北方地区积极开展“煤改电”清洁取暖,替代传统煤炭散烧方式,累计完成电供暖面积5.3亿平方米。
适应电动汽车高速发展,建成“九纵九横两环”高速公路快充网络,覆盖3.1万公里高速公路和150个城市;建成全球规模最大的智慧车联网平台,累计接入充电桩25万个,为全国200万辆电动汽车出行提供一键导航、充电优选、故障救援等一站式服务,积极引导电动汽车有序充电。
同时,在机场、港口、机井等方面积极推进油改电。
提高大电网安全控制能力
以构建大电网安全综合防御体系为重点,开展新能源发电功率预测、智慧调度控制、大规模储能、负荷精准控制等关键技术研究和应用,着力突破高比例可再生能源接入带来的电网控制难题。国家电网成为近20年来全球唯一没有发生大面积停电事故的特大型电网。
在江苏建成大规模源网荷友好互动系统,实现376万千瓦用电负荷秒级控制、200万千瓦用电负荷毫秒级控制,有效增强了电网应对故障能力。
去年6月,在青海省实现了连续7天100%依靠清洁能源供电,全省最大负荷736万千瓦、总用电量11.8亿千瓦时;今年6月进一步提升到9天,为探索能源转型的中国道路不断积累经验。
来源:电网头条、国网江苏电力
点击下方视频
未来能源小镇,穿越你的想象而来……
同里能源小镇15个示范项目展示
1 多能互补综合利用项目
阳光、风力
地热、潮汐
多种清洁能源综合利用
万物皆“能”
多能互补综合利用系统由光伏、风机、地热等多种分布式能源供应,可实现在微网内能源的自发自用、互相补充、就地平衡。
2 高温相变光热发电
阳光是什么?
是光和热的集合体
它是阳光的解码器
破译阳光的秘密
光热发电装置是太阳能利用示范项目,太阳能转化效率可达43.5%,高于一般的太阳能发电装置。
3 预制舱式储能系统
充电宝能干什么?
这块“充电宝”
可以让一个小镇亮一晚上
让您感受
一“电”倾城
预制舱式混合储能系统所在端口不同,功能也不一样。在电源侧,装置能够提升电网接纳新能源能力;在电网侧,装置能够提升电网平衡能力;在用户侧,装置能够提高用户的供电可靠性。同时,装置还能够改善电网尖峰负荷特性,提高电网和电源整体运行效率。
4 高温相变储热
用电低谷时电能多余?
变成热能储存起来
高温相变储热
“城市电暖宝”
高温相变储热系统采用陶瓷基复合相变材料,实现对热量的高密度存储,协同光热发电系统,供电的同时进行供热。
5 压缩空气储能
它是能源的冰箱
冬暖夏凉的保障
把空气变成电池
这一次,我们
重新定义空气
压缩空气储能系统是世界首套“空气电池”,在用电低谷时,清洁能源发出的电能可通过装置压缩空气储存,在用电高峰时,装置可放出能量,削峰填谷,同时它还可以供冷、供暖和净化空气。
6 微网路由器
多种电压太麻烦?
能源交互不便捷?
它是能源的“立交桥”
让用电如呼吸般自然
微网路由器学名电力电子变压器,是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能够实现多种电压等级与交直流电源之间的自由变换。
7 低压直流配电环网
用电还需先整流?
单线用电不可靠?
低压直流配电环网
双向并通,直流供电
用能,应该直接点
低压直流配电环网采用直流配电系统运行控制与保护、灵活直流电压变换、直流变压隔离等关键技术,实现±750V直流配电网络合环运行,支持新能源、储能接入及能量双向互动。
8 中低压交直流配套
清洁能源消纳困难?
多种能源难以整合?
中低压交直流配套
能源之间即插即用
你的“万能插座”
中低压交直流配套可保证分布式电源和负荷的即插即用,实现各种分布式电源的互相转换,就地消纳,对转变传统供电模式和促进综合能源体系转型具有重要意义。
9 源网荷储协调控制系统
停电故障太突然?
夏日用电会紧张?
如果电网能多点智慧
如果它能智能调控,预判故障
源网荷储协调控制系统
能源互联网+的“指挥部”
专心致“智”
源网荷储协调控制系统可实现“电源-电网-负荷-储能”多环节协调运行控制,具备“需求响应”“主动孤网”“应急支撑”三大能力,让电网运营更经济,大电网安全更有保障。
10 “三合一”电子公路
公元1889年,汽车被开到了公路上
公元2018年~未来,三合一电子公路
无线充电+无人驾驶+光伏发电
“智”同道合
“三合一”电子公路是世界首套综合电子公路,它集“光伏发电、无线充电、无人驾驶”于一体,道路无线充换电效率达80%以上,同时还具备融雪与LED智能导航功能。
11 绿色充换电站
你的汽车
充电+换电=3分钟
电能自发自用,废旧电池回收
绿色充换电站
“能者”自然多劳
同里绿色充换电站由光伏发电、充电、换电等系统组成,站内机器人可为公交车、乘用车提供全自动换电和快速充电服务,站顶的光伏电板还可实现站能源“自发自用”。站内搭配的废旧电池梯次利用电站可进行旧电池回收,还可为电网提供调峰、调频和功率调节等服务。
12 负荷侧虚拟同步机
调频调压 环境监测
雾化降霾 智能充电
有了它
再小的个体,也是发电厂
虚拟同步机是一种基于先进同步变流和储能技术的电力电子装置,它可参与大电网的调频与调压,增强电网的频率及电压稳定性,虚拟同步机路灯具备双调光、智能环境监测、雾化降霾、信息发布和智能充电桩等功能。
13 同里湖嘉苑被动房改造项目
烹制美味饭菜
设定房间温度
房屋实现“零能耗”
有了这位“能源管家”
只需一点
房子也会“正能量”
同里湖嘉苑被动式建筑是中国首个被动式住宅项目,获得中国住建部科发中心与德国能源署的双重认证,住宅实现建筑自发自用电的“零能耗”,住宅还具备被动储能、室温调节与智能语音控制家居等功能。
14 综合能源服务平台
数据采集、用能分析
方案咨询、交流互动
它是你的
专属“能源管家”
同里综合能源服务平台,是具有数据采集、存储、服务功能的软件系统,还能提供水、电、气、热、冷等能源服务,满足不同用户的能源需求。
15 综合能源展示中心
15项世界顶级创新示范项目
展示世界能源变革最新科技
展现能源变革最新理念
展望未来能源利用形式
能源变革,未来已来!
同里综合能源展示中心,以“能源变革、未来已来”为主题,围绕探索构建“电网为平台,再电气化为重点,多能协同互补”的新型区域能源互联网,重点展示在同里综合能源服务中心落地实践的15项世界首台首套能源创新示范项目。
电力是能源转型的中心环节
从19世纪后半叶到20世纪,电的广泛应用推动了第二次工业革命,人类社会进入生产力大解放的电气时代。21世纪开始的新一轮能源转型,为人类社会开启了新的再电气化发展阶段。这一轮能源转型是一个再电气化的过程。
能源生产
电能越来越多的由非化石能源转换而来,最终将主要由非化石能源特别是可再生能源转换而来。
随着技术的进步,新能源的竞争力日益提升,风电、太阳能发电的发展速度将更快。
中国《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战略(2016-2030)》预计,2030、2050年中国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将超过20%和50%。
终端能源消费
电能的利用范围前所未有的拓展,传统的化石能源消费市场出现明显的电能替代趋势,电力将成为支撑现代信息社会和数字经济的主要能源品种。电能成为近20年来终端消费增长最快的能源品种。
推进电网革命是促进能源转型的重要举措
能源转型的不断深入,对电网的功能作用、运行方式提出了前所未有的考验。
电源侧
风能、太阳能等新能源,具有显著的随机性、间歇性、波动性特征,大规模、高比例接入电网,带来巨大调峰调频压力,电力系统平衡调节和电网安全稳定运行面临一系列新挑战。
电网侧
随着大量分布式电源、微电网、电动汽车、新型交互式用能设备的接入,这些并网主体兼具生产者与消费者双重身份,改变了传统的潮流从电网到用户的单向流动模式,电网运行的复杂性、不确定性显著增加。未来电网要适应能源转型带来的这种变化和要求,必须在现有基础上进行革命性升级换代。
未来的电网,在功能上向着能源互联网演进。
能源互联网是有机融合能源系统、信息系统、社会系统,以坚强智能电网为核心,以能源互联互通为方向,智能灵活、多能互补、开放融合的现代智慧能源系统,能够有效支撑可再生能源大规模开发利用,满足各种能源设施便捷接入,支持能源新模式新业态发展。
未来的电网,从技术上向着新一代电力系统升级。
新一代电力系统,是适应新能源高比例接入、新型用能设备广泛应用,集成先进输电、大规模储能、新能源友好并网、源网荷储互动、智能控制等先进技术,具有广泛互联、智能互动、灵活柔性、安全可控、开放共享特征的新型电力系统。
中国国家电网公司推动电网创新发展实践
作为电网企业,近年来,中国国家电网公司主动适应能源变革趋势,围绕打造新一代电力系统、构建能源互联网,大力推动电网创新发展,取得积极进展。
提高电网配置资源能力
根据中国能源资源与能源需求呈逆向分布的基本国情,自主研发了全球最先进的特高压交、直流输电技术,能够将中国西部北部的清洁能源发电经济高效地输送到1000-2000公里外的东中部负荷中心。截至目前,公司累计建成“八交十直”18项特高压工程,线路长度超过3万公里。
公司经营区域并网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达到5.1亿千瓦,国家电网成为世界上资源配置能力最强、新能源并网规模最大的电网。
根据国家规划,目前公司正在推进“五交五直”10项特高压工程,中国特高压发展将迎来又一个高峰期。
提高电网智能化水平
针对电网各个环节,全面开展智能化改造升级——
➥ 发展先进并网技术,满足微电网、分布式能源以及电动汽车等新型用能设施并网需要;
➥ 发展柔性输电技术,建成多端柔性直流、统一潮流控制器等世界级工程,提高电网灵活性和系统稳定性;
➥ 发展多能互补技术,建成天津中新生态城、河北国家风光储输等一系列智能电网综合示范工程;
➥ 发展智能量测技术,累计安装智能电表4.65亿只,开展用电信息自动采集、故障自动判断、家居远程控制。
提高终端消费电气化水平
大力实施电能替代,积极推进以电代煤、以电代油,不断拓展电能替代的广度和深度。在中国北方地区积极开展“煤改电”清洁取暖,替代传统煤炭散烧方式,累计完成电供暖面积5.3亿平方米。
适应电动汽车高速发展,建成“九纵九横两环”高速公路快充网络,覆盖3.1万公里高速公路和150个城市;建成全球规模最大的智慧车联网平台,累计接入充电桩25万个,为全国200万辆电动汽车出行提供一键导航、充电优选、故障救援等一站式服务,积极引导电动汽车有序充电。
同时,在机场、港口、机井等方面积极推进油改电。
提高大电网安全控制能力
以构建大电网安全综合防御体系为重点,开展新能源发电功率预测、智慧调度控制、大规模储能、负荷精准控制等关键技术研究和应用,着力突破高比例可再生能源接入带来的电网控制难题。国家电网成为近20年来全球唯一没有发生大面积停电事故的特大型电网。
在江苏建成大规模源网荷友好互动系统,实现376万千瓦用电负荷秒级控制、200万千瓦用电负荷毫秒级控制,有效增强了电网应对故障能力。
去年6月,在青海省实现了连续7天100%依靠清洁能源供电,全省最大负荷736万千瓦、总用电量11.8亿千瓦时;今年6月进一步提升到9天,为探索能源转型的中国道路不断积累经验。
来源:电网头条、国网江苏电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