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8日至19日,“一带一路”能源部长会议和国际能源变革论坛隆重举行,来自各国能源部长、相关国际组织负责人、企业代表等会聚中国苏州,围绕“一带一路”建设、全球能源变革等议题,共商共建“一带一路”能源合作伙伴关系,为世界各国能源发展提供新动能。
10月18日,“一带一路”能源部长会议和国际能源变革论坛在江苏省苏州市召开。国家主席习近平致信,向会议的召开表示热烈祝贺。
习近平在贺信中指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5年来,得到国际社会广泛认同和积极参与,取得了丰硕成果。我们愿同各方继续共同努力,坚持共商、共建、共享,推动“一带一路”合作走深走实,更好造福各国人民。
习近平强调,能源合作是共建“一带一路”的重点领域。我们愿同各国在共建“一带一路”框架内加强能源领域合作,为推动共同发展创造有利条件,共同促进全球能源可持续发展,维护全球能源安全。希望与会嘉宾就深化能源国际合作和促进全球能源变革等重大问题深入交流、凝聚共识,推动建立“一带一路”能源合作伙伴关系,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积极贡献。
大会提议建立“一带一路”能源合作伙伴关系,为世界各国能源发展提供新动能。
29个国家和经济体的能源部长、官员、7个国际组织代表以及能源企业、专家学者等参加了会议,他们就建立能源合作伙伴关系的原则和务实行动展开了深入的协商讨论,根据计划,将在2019年建立“一带一路”能源合作伙伴关系。
中国、土耳其、阿尔及利亚、阿塞拜疆、马耳他、老挝、缅甸、巴基斯坦等18个国家共同发布了《共建“一带一路”能源合作伙伴关系部长联合宣言》(原文见后),赞同共建“一带一路”能源合作伙伴关系,并致力于搭建以向各利益相关方开放、推动能源互利合作为宗旨的合作平台。
根据联合宣言,下一步相关国家将就“一带一路”能源合作伙伴关系的原则与务实行动开展深入的协商讨论,目标是2019年正式成立“一带一路”能源合作伙伴关系。中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连维良表示,共建“一带一路”能源合作伙伴关系是推动能源转型发展的必然要求。“‘一带一路’能源合作是绿色低碳的,重点推进清洁能源开发利用。‘一带一路’能源合作是以人为本的,合作成果将惠及所在国和当地民众。”
巴基斯坦能源部长奥马尔·阿布尤·坎也认为,构建“一带一路”能源合作伙伴关系,将为国际能源合作提供更多的新机遇。“‘一带一路’倡议是一个开放的、包容的相互合作和国际合作的平台,为能源合作提供了新的机遇。在这个论坛上,各国可以发展政府间合作,减少投资壁垒,促进能源合作。每个国家都可以受益于来自‘一带一路’倡议的国家能源开发的经验、技术和资金。”
过去五年来,中国发布了《推动“一带一路”能源合作的愿景与行动》,新增双多边合作机制70余个,签署能源合作文件百余份,与十多个国家和地区开展了能源合作的规划,中国阿盟、中国非盟和中国中东欧三大能源合作中心正在建设中。
马耳他能源与水利管理部部长乔·米兹在会上表示,马耳他和中国在能源领域的合作有效实现了互利共赢。他举例说:“四年前,来自上海电力的一笔巨额投资让马耳他的电力部门获益匪浅,双方在输配电、常规和可再生能源等方面开展了多项合作,总投资额高达3.2亿欧元。这帮助马耳他实现了用天然气替代了石油发电,也扭转了财务状况。这对马耳他的能源可持续发展非常重要,我们的整体电价降低了25%,减少一半以上的温室气体排放,改善了空气质量。这次合作也让上海电力得以在欧洲立足,扩大其在可再生能源领域投资。”
联合国亚太经济社会委员会能源司司长 刘鸿鹏:通过“一带一路”这个互联互通的倡议,可以使多边的国家积极参与进来,建立这种多边的合作机制,促进能源的可持续发展。
苏丹水利灌溉和电力部副部长 穆萨·欧玛尔:人人享有可持续的清洁能源是我们共同的目标,需要共同努力。
伙伴关系如何推进,不少与会代表认为,各国要通过优势互补,加强设施联通,资金融通,技术沟通,共同展开能源合作开发。
尼日尔能源部长 阿明娜·穆穆尼:我们有丰富煤炭和太阳能资源,中国在开发利用上,不论是技术还是经验都是非常丰富的。加强双方合作、共同开发是互利共赢的。
与会代表认为,在处于能源大变革的当下,各国需要在新能源、先进核电、智能电网、煤炭清洁利用等技术研发领域开展更多的务实合作。
与会代表还提到,各国应在提高全球能源可及性上继续努力,合作推进智能微电网、分布式能源建设,做好“小而美”的民生能源项目,改善“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人均用电量只占世界平均水平三分之二的状况,帮助相关国家实现联合国2030可持续发展目标。
10月19日,论坛举行了四场平行分论坛,分别为城市和区域能源转型、电力系统转型、绿色金融推动能源转型、可再生能源产业国际合作。
舒印彪在分论坛二“电力系统转型”开幕式上致辞并作了题为“构建新一代电力系统”的主旨发言。
舒印彪表示,中国电力工业是一个不断创新、进步的过程,是一个从弱到强、从跟跑到并跑再到领跑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形成了两大标志性工程。第一个是三峡输变电工程,它是中国电网技术实现由跟跑到并跑的关键性工程,也是实现全国联网的基础性工作。第二个是特高压输电工程,它使中国在远距离输电技术上实现了从并跑到领先的跨越。进入21世纪,为应对气候变化、保护生态环境、保障能源供应,世界各国都加快推进能源转型。从本质上看,这一轮能源转型是一个再电气化的过程,同以往的电气化相比,这一轮再电气化进程有明显不同。能源生产环节,体现为电能越来越多的由非化石能源转换而来,最终将主要由非化石能源特别是可再生能源转换而来;终端能源消费环节,体现为电能的利用范围前所未有的拓展,电力将成为支撑现代信息社会和数字经济的主要能源品种。
舒印彪指出,随着能源转型持续推进,特别是风能、太阳能等具有间歇性、波动性特征的新能源大规模快速发展,电力系统面临着电网资源配置能力、确保系统安全、系统平衡调节、系统灵活控制、政策和市场设计等重大挑战,因此迫切需要推进传统电力系统换代升级。与传统的电力系统相比,新一代电力系统的物理特性、设备基础、运行特征、控制方式都将发生根本改变,具有广泛互联、智能互动、灵活柔性、安全可控、开放共享五个方面特征。
舒印彪强调,构建新一代电力系统,技术创新是关键,需要在以下五个方面重点突破。一是坚强的网络结构,二是综合安全防御体系,三是快速平衡调节能力,四是新能源友好并网,五是基础理论和新一代仿真。国家电网公司愿意与国内外同行加强技术交流与合作,共同解决构建新一代电力系统面临的各种难题,为全球能源转型、促进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来自各国政府机构、国际组织、电力企业、研究机构、高等院校以及制造厂商的100余名代表参加论坛。
论坛举行期间,各国能源部长和相关国际组织负责人、有关院士以及会议代表参观了同里综合能源服务中心,了解能源变革发展理念及15项世界首台首套能源创新示范项目。
共建“一带一路”能源合作伙伴关系部长联合宣言
我们于2018年10月18日在中国苏州出席了“一带一路”能源部长会议。会议围绕共建“一带一路”能源合作伙伴关系的主题,就能源投资便利化、能源大宗商品贸易畅通和未来能源等方面,进行深入交流,达成以下共识:
一、我们认为世界能源形势正发生深刻复杂的变化,必须开展更加务实高效的能源国际合作,以解决能源发展面临的问题,更好地保护生态环境,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促进可持续发展。
二、我们认为,“一带一路”是一个开放包容的国际合作平台,将为国际及区域能源合作带来新的机遇和新的动能。
三、我们赞同建立“一带一路能源合作伙伴关系”,并致力于将其建成以推动能源互利合作为宗旨的合作平台。
四、“一带一路能源合作伙伴关系”将遵循共商、共建、共享的原则,目的是促进各参与合作的国家在能源领域的共同发展、共同繁荣。
五、我们同意并支持 “一带一路能源合作伙伴关系”的原则与务实行动开展深入的协商讨论,目标是在2019年正式成立“一带一路能源合作伙伴关系”。
来源:新华社、央视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