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笔平凡,意义不凡。2000亿价值点亮,它见证中、英、法三国合作共建新核电站项目的签署,鸣响自主研发的冲锋号,写下“核电出国”的新篇章。
2013年,第三代核电技术“华龙一号”正处于最后的技术攻坚阶段。法国电力集团(EDF)和英国政府发出邀请,希望中广核参与英国核电站的建设,在英国建设以“华龙一号”为核心技术的核电站。
2014年,贺禹在巴黎与法国电力集团签署了《英国新建核电项目工业合作协定》,但此后的三年却充满泥泞。谈判破裂、政治受压,跨国合作的每处细微,都如钢针扼喉。
而正当中方准备离开时,法方代表重加思索,又以挽留。于是谈判重启,投资细节重理,双方各退一步,最终达成协议。三年循复,切磋、商谈,一心向前,三方角力。
2016年7月,三方决定于伦敦签署最终投资协议。到达伦敦,贺禹并未迎来胜利,却因一条短信而措手不及。飞机落地,秘书马江山收到信息,新任首相特蕾莎·梅决定重新审查英国核电项目,最终协议暂悬未定。
回想起与某国总统会面的等待经历,贺禹很清楚,国际项目以耐心为地基,“核电出国”无坦途,人间正道注不平。
为了见到时任某国总统,贺禹和同事等了整整四天。第四天早八点,他们收到礼宾司告知,随时等候总统接见。“随时”二字看起来简单,却意味着接下来的寸步不离。7小时过去,总统仍在开会,而别无可做的二人也早已错过了午餐时间。雪中送炭,热心大妈匀来几块饼干,饥腹不果,这竟成了他们全部的“午餐”。
羁旅漫漫,几载不懈,换得举世赞叹。2016年9月29日,中、英、法三方合作的核电项目终得圆满。
总统府前辘辘饥肠
核电先锋赤心红胆
荆棘载途启林开山
壮志为国不期平坦
而这支钢笔,与贺禹一路相伴
它也化作桥梁,终抵光明的彼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