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18 • 燃机发电

环保能源燃气发电变废为宝技术简介

2007-07-27 16:59:24
    燃气机产品是国家“十五”规化和产业政策倡导下的节能环保产品。可在油气田、焦化厂、煤矿、炼化厂等领域广泛使用,其中燃气内燃机发电是利用散气的最佳应用方式。
推广资源综合利用电厂,展现当代科技最高效益。
燃气发电安全可靠环保高效,当月投产当月受益当年回本,拉动地方经济。操作简单省心省力,综合利用实惠实际,符合政策,变害为利,乃是为国为民加速小康社会建设的百年大计,雪中送炭的壮举。
宗旨:我方科技服务全方位    保您发展放心到永远

焦化尾气发电机组
主要机型有300GF-PJ  400GF-RJ  500GF-RJ  1000GF-RJ  1200GF-RJ。
用途 利用炼焦产生的尾气建立电站,可作为自备电站也可出售电能。
特点 1.可适用于含高氢成份,燃气成分变化大的焦炉尾气发电,
计算机闭环控制,自动跟踪成分变化,保证良好燃烧,保
障机器平稳运转。
2.可应用极低压力的燃气,不必增压,减少投资和提高有效
发电量,不用专门建立储气罐。
3.机组自成体系,辅助设备少。
4.机组可单台使用,也可多台组合并机使用,并可上网。
5.机组质量可靠,转速低,机械负荷小。
6.主重控制件均采用世界最先进进口部件。
7.机组的各种保护系统齐全。
应用 成功应用于山东、河北、陕西等地焦化厂。
一、焦炉煤气发电应用的相关技术
    焦炉煤气是在隔绝空气条件下高温焦化制取焦炭的副产品。每吨可得煤气300-350m3,中国钢铁工业的快速发展加大了对焦炭的需求。国内钢铁工业一直保持快速增长的态势,粗钢产量平均以每年7.59%的速度上升。钢铁行业的高速增长,直接结果就是焦炭需求持续大幅度增加,煤矿及钢铁行业副产煤气(焦炉煤气、高炉煤气、转炉煤气)回收利用潜力很大。合理、高效、无污染地利用焦炉煤气发电和供热,能达到节能、增效和环保的多重效果,是焦化厂多余焦化煤气的最佳利用方式。
1、燃气发电技术应用形式
●利用燃气内燃机发电机组发电。主要应用在单机功率30001kW以下的中小型发电设备,其优点是:
①发电效率高。通常在32-40%,若增加热电冷联供系统,热电效率可达80%以上。
②造价相对较低。由于内燃机技术成熟,零件的精密度要求相对较低,单位千瓦造价低于燃气轮机。
③使用场合灵活。根据不同场合用户的需要,可方便的并机或并网,构成总输出功率达上万千瓦的电站或热电冷联供机组。机组群还可根据实际负载的需要,灵活方便地调节发电输出。
④可以使用多种低热值燃气,应用范围广。
⑤调峰性能最好,启停方便快捷。
⑥维修简单,安装方便。设备体积小,重量轻,大修周期长、维修简单。缺点主要是单机功率较小,不能适用于大规模的发电的需要。
总之,燃气内燃机发电技术成熟,工艺稳定,投资小,见效快,运行维护相对简单,适用于多种行业。
2、焦炉煤气发电对燃气发电机组的特殊技术要求
焦炉煤气组分中含氢气47-60%(体积)、甲烷23-27%、一氧化碳6-8%等。焦炉煤气的发热值约为15-16.8MJ/Nm3,可用来发电。但一般的燃气机――天然气或煤层气发动机不能直接用于焦炉煤气,燃气机必须进行适用焦炉煤气特性的改造,解决焦炉煤气含氢比例高、爆炸极限范围宽(4.1-74.2%),其气体组份和浓度动态变化大,混合气的空燃比动态变化大,燃烧速度快而带来的屐转速和输出功率不稳定,波动大问题。
二、焦炉煤气发电机组的技术
●燃气机电控技术。电控技术是采用电子控制技术,通过闭环自动调节混合气空燃比,显著提高对燃气浓度深化的适应能力,燃气可燃成份浓度在30%以上频繁变动时,都能被有效利用。同时可适用于汽源压力极低的场所。
多点电控技术可较好地解决高氢燃气做功常引起的进气管爆燃、回火等问题,将燃气机推广到焦炉煤气、水煤气、石油炼化尾气等领域。
●稀燃技术、电子点火技术、风冷燃气机技术、燃气机增压中冷技术和大功率燃气机开发试验技术五项国内领先技术。
稀燃技术是采用内置式预燃技术,增大点火能量,提高了甲烷燃烧速度,实现稀燃,降低发动机的热负荷,将排温控制在550℃左右,减少了缸盖等主重要件的热负荷,从而延长了整机的使用寿命,并同时降低了气耗率,功效提高了30%。数字式点火技术是由电控单元根据不同类型的燃气机,或燃气机的不同工况,从软件上调整点火能量和点火时间。此点火系统尤其适合多缸机型,可分别调整每个缸的点火能量和点火时间,使每个气缸都能在最佳状态工作,发挥机器的最佳性能。
风冷燃气机技术是利用随机风扇对发动机缸体、缸盖等高温零件进行直接冷却,通过设计合适的导风罩,将热负荷控制在许可的范围内,保证发动机的正常工作。与同功率水冷燃气机相比配置简单、冷却可靠,制造成本低,尤其适用于矿区野外露天作业。
增压中冷技术分为混合前增压和混合后增压两种。混合前增压是废气蜗
评论
用户名:  匿名发表
密 码:
验证码: 
最新评论(0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