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18 • 经营管理

太原一热:抓煤抢电保供热促提质增效

2016-04-17 00:00:00

  在民生供热、新能源消纳、电力供需三大矛盾突出的形势下, 国电太原第一热电厂按照国家电力体制改革综合试点对发电企业提出的新要求,深入贯彻落实集团公司“一五五”战略,扎实开展“双提升”工作,通过“抓煤抢电保供热促提质增效”,一季度,该厂标煤单价同比降低141.48元/吨;发电量累计完成16.365亿千瓦时,完成年度计划的44.37%;供热量累计完成483.09万吉焦,比去年同期多供热56.84万吉焦。同时还累计取得大用户直供计划电量10亿千瓦时、跨区交易计划电量1亿千瓦时,为完成全年生产经营任务奠定了基础,实现了管理、效益“双提升”,首季开门红。

以变应变降煤价

  在运输成本加大、影响冬季供热和环保压力加大不利条件下,厂领导班子以变应变,主动作为,与同样由于铁路改线,燃煤无法运出的优质大矿联系,形成战略合作伙伴,变市场煤为坑口煤,煤价大幅下降,成为对标管理电厂中的第一名。
  该厂以“双提升”工作为主线,以对标管理为抓手,紧紧抓住附近优质大矿燃煤无法运出这一有利契机,变市场煤为坑口煤,运费大幅降低,每个月拉够10万吨,每吨优惠10元。一季度,该厂标煤单价同比降低141.48元/吨,且热值达到5526大卡,比合同热值高出526大卡,为科学储存掺配创造了有利条件。
  生产、经营协同作战,合理控制库存提高管控能力,科学处理燃料量、质、价及生产稳定之间的关系,在保证安全发电的前提下,抢抓时机努力增加经济煤种的掺烧量,提高经济煤种掺烧的高性价比,及时解决各种掺烧技术难题,使各项指标控制科学合理,采购与需求协调、配煤与掺烧联动,确保掺烧效益最大化。一季度全厂共采购69元/吨和57元/吨两个经济煤种燃煤8.5万吨,标煤单价大幅下降,大大提升了企业的经济效益,在山西区域燃煤对标管理电厂中处于第一的位置。

双管齐下抢电量

  在山西省内,由于经济下行,社会用电量锐减,总装机容量剧增,致使发电企业有机难发电,长期停机备用,处于亏损的边沿。太原第一热电厂以电量营销为龙头,以精准调度为手段,以保值增值为目标,对内抢发超发发优质电,对外通过力争发电量指标增加效益提升优势,双管齐下“提质增效”。
  该厂将抢发超发作为“提质增效”目标的关键环节,多角度、全方位开展抢发超发工作。加强对电网和客户的沟通协调,及时掌握电网负荷动态需求变化,科学制定竞争策略,强化月度电量计划管控,科学安排月度发电量任务;开展小指标竞赛活动,千方百计调动运行人员抢发超发积极性;紧盯日负荷,及时调整机组运行方式,做到度电必争,度电必夺;加强安全文明生产标准化建设,不断深化设备综合治理工作,稳步提高设备可靠性水平,确保机组安全稳定经济运行;以“一五五”战略为中心,党政工团齐抓共管,把思想政治工作做在一线,把职工素质提高在一线,形成值际竞赛比学赶帮超的大发电氛围,全厂发电量大大超过电网公司计划日历进度。
  该厂面对经济下行、用电量持续负增长、电力交易市场化等严峻形势,全面总结2015年度市场电量交易经验,千方百计跟踪研究国家和山西电力体制改革政策走向,加强与政府主管部门、电网公司、上级公司及区域兄弟电厂之间纵向和横向联系,切实掌握区域电力需求形势、市场机制建设和电网运行方式等信息;按照效益最大化的原则,制定科学灵活的竞价策略,做好不同条件下的发电效益测算,抓住每笔交易时机,扩大市场电量份额,有效解决企业粮票问题,先后取得大用户直供计划电量10亿千瓦时、跨区交易计划电量1亿千瓦时。

以热增电提效益

  太原第一热电厂担负着山西省会太原市2500万平方米的供热任务,供热既是经济任务,又是政治任务,更是形象工程,直接关乎着企业的现在和未来。厂领导班子以确保百姓温暖为己任,对设备进行综合治理,极大地提高设备的热负荷调整能力,通过热负荷争取电负荷,实现电热负荷双提升,企社发展共盈利。
  上一个供热期结束之后,厂领导班子就在机组的安全稳定运行上大做文章,深入开展“双提升”工作,进行设备综合治理,尽最大能力提高现有设备的带负荷水平。在供热期到来之前,制定详细可行的保供热组织措施和技术措施,修订集中供热事故处理预案,举办全厂供热反事故演习,未雨绸缪,确保安全,稳定供热。
  去年冬季供热初期,该厂就提前3天启动热网循环泵,投加热,及时向社会供热。2015年12月24日,太原地区温度骤降前,该厂立即与有关部门沟通,实现全厂全部机组投入运行,源源不断的暖流送到万户千家,树立了企业良好的社会形象,受到地方政府、社会媒体和广大市民的好评。此行动比计划提前一周,为企业多争取到了一定的电量,为超额完成山西省经信委下达的全年电量任务奠定了基础。
  今年一季度针对过山车式的天气变化,企业制定机动灵活的运行方案,热电互动,共完成供热量483.09万吉焦,比去年同期多供热56.84万吉,在满足社会需求的同时,增加了供热量,实现了企地互利,为企业的发展打下了良好的社会基础。(王世杰)

评论
用户名:  匿名发表
密 码:
验证码: 
最新评论(0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