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国电丰城发电公司紧紧围绕集团公司“一五五”核心战略,坚持以对标手段深化“双提升”工作,切实抓好电量营销、财务管控、燃料成本三条防线,通过综合施策,实现提质增效,全面完成了各项目标任务,实现完美收官。经营业绩创历史新高,首次获评集团公司五星级发电企业和特别贡献奖。
抓电量,“一争一抢”保效益
在电力市场进入降电价、降利用小时、低电量增长率、低负荷率的“双降双低”通道大环境下,如何分得一杯羹,力争效益最大化,丰城公司在2015年初就进行了全盘思考。
主动出击。为了“多争电”,该公司坚持“智慧营销、绿色营销、全员营销”的工作思路,做好营销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并形成了营销工作一把手亲自抓、分管领导重点抓、营销人员主动跑的工作格局,持续优化电量结构,提升设备利用小时。2015年,在江西公司统筹安排下,累计代发九江电厂4.3亿关停转移电量;累计增加赛维直供电量2995万千瓦时;向省能源局争取到供热电量计划25小时。
提早布局。面对电力市场的新常态,结合机组检修安排,该公司主动调整发电节奏,把电量计划尽量往前发,通过积极加强与电网调度的沟通协调,抢在江西省上网电价下调1.59分/千瓦时前,顺利完成利用小时1633小时,比全网火电平均利用小时高128小时,直接为公司争创利润236.57万元。
咬住“三同”目标不放松,同时以过程调整为策略,丰城公司最终实现全年设备利用小时完成4878小时,高于三同447小时,高于全网火电平均252小时,全网“三同”排名第一。
抓燃料,“一优一控”降成本
2015年,丰城公司燃料党支部充分发挥“我是阳光精算师”品牌创建优势,由党员带头提升燃料管理水平,在煤海中“淘金”。每天,“精算师”们都要召开两次碰头会,为降本增效找方法。
优化进煤渠道。开辟“长江-鄱阳湖-赣江”水运通道,将原先从九江或南昌上岸中转进厂,改为通过航运倒驳至丰城曲江港上岸汽运进厂,此举降低运费18元/吨,全年节约采购成本2603万元。另一方面发挥海运煤性价比优势及本地煤平抑煤价的作用,加大海运煤、地方煤进煤比例,近三年海运煤占比45%、52%、56%逐年上升,确保了同区域同流向采购煤价始终保持全省最低。
控制进煤节奏。2015年,在现货采购100%进入集团阳光采购平台的基础上,公司超前研判省内外煤炭市场价格变动趋势,科学制定采购策略,并严格按照江西公司下达的月度进煤计划,把握进煤节奏,同时充分发挥库存“蓄水池”的调节作用,达到低价储煤、高价释放库存的效果,有效降低标煤单价,公司2015年4月末最低库存达4万吨,至11月底,通过库存调剂“高抛低吸”,节约成本超1800万元。
全年完成入厂含税标单613.57元/吨,在省内11家电厂中排名第一。
抓财务,“一清一减”控费用
丰城公司狠抓成本细化管理,“一清一减”持续提高财务管控能力,不断优化各项财务指标。
清理“冬眠”资产占用。加大低效无效资产占用处置和费用回收力度,对已经处置的固定资产所产生的损失,积极和税务部门沟通,做好税务鉴证工作,确保损失在年度所得税汇缴清算中能依法税前扣除。认真清理应收账款和个人备用金长期挂账,落实责任,清收长期欠款1570多万元。严格控制燃料、材料库存,清理五年以上低效、无效库存材料800多万元。新发生的各项资源应收费实现回收率100%。
减少财务费用支出。抓住资金市场总体宽松有利时机,大力调整融资结构,压降融资成本,全年实现资金成本期间率4.03%,较上年同期下降0.89个百分点,在集团92家火电企业中排名第五。抓住煤炭市场稳中趋降的有利局面,大幅压降带息负债,利用公司利润、折旧产生的资金最大限度压降融资额,同时加大票据化结算力度,实现财务费用同比减少4422万元。(刘光烈 李后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