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18 • 电企

大唐集团 连线湖北:让我们听到你们的声音

来源:集团公司总部 2020-02-14 09:06:31

  “我们大唐湖北人是坚强的,一定不辱使命,请相信我们!”

  “每名职工都要站好自己的岗,再大的困难也要克服。”

  “不能因为疫情耽误正常工作,这是我们的职责所在。”

  “无论需要坚守多少天,我们都会毅然决然地坚持下去。”

   近一段时间以来,武汉乃至整个湖北,牵动着全国人民的心,而大唐湖北能源开发有限公司职工的情况也时刻牵动着十万大唐人的心。

  为了了解目前坚守在疫情防控第一线职工的身体状况、坚守情况、防疫和食物等物资储备情况,2月8日,元宵节这天,集团公司新闻中心记者通过微信视频连线,分别采访了大唐湖北能源开发有限公司新能源事业部安生部主任任丹丹、华山观风电场值长陈时强、常风风电场值长李会圆、匡河光伏电站主值班员朱园林。在不影响现场疫情防控和安全生产的前提下,他们挤出时间向记者介绍了一线工作情况和他们的工作状态。

  通过采访,记者了解到湖北公司在疫情面前,克服诸多困难,加强疫情防控,强化人文关怀,始终把重点放在确保一线坚守岗位的职工安全健康上。而坚守在岗位的一线职工也在积极努力,保持着乐观向上的心态,一边保证发电,一边做好防护……下面请跟随记者的笔触,一起走近坚守岗位的他们,一起倾听他们的声音。

任丹丹、武修苗:值守“夫妻档”

 

任丹丹、武修苗夫妇合影

  33岁的任丹丹和同龄的武修苗都是大唐湖北新能源事业部职工,一个是安生部主任、一个是综合管理部薪酬主管。作为共产党员,春节期间他们共同坚守在值班岗位。没想到的是,这次春节值守一直持续到了现在,本来买好的2月3日回老家的票也已退掉了。

  疫情发生以后,任丹丹不仅关注生产各项工作,传达集团公司和湖北公司安全生产的相关要求,而且作为事业部值班人员时刻关注疫情进展情况。他说:“我参加了事业部疫情防控领导小组,并负责安全生产保障组的工作。每天睁开眼的第一件事情是看生产日报,了解现场生产情况。”这段时间,他针对疫情期间如何保障场站物资供应、如何交接班、场站疫情如何防控、如何保设备稳定等工作,制定了湖北新能源事业部所属场站《保安全生产稳定方案》。他每天下午4点之前向集团公司上报《关于疫情防控期间集团公司重点关注问题的汇报》;下午4点至5点与三个场站进行视频连线,了解各场站状况,尤其是要掌握长时间坚守场站职工的心理状况,并梳理各个场站的物资消耗数量,包括生活物资(米、面、油、蔬菜、肉蛋类、方便面等)和防护用品。虽然是居家远程办公,但他每天都保持着正常工作状态。

  武修苗负责每天的生活物资、防疫物资等消耗品的统计、登记、分析以及大唐湖北新能源事业部防疫工作开展情况的汇总,并对所有人员情况进行全口径统计,包括在外地居家观察的、在湖北境内人员的身体状况,当地政府对道路方面最新的相关要求、重点开展的工作等,梳理疫情确诊数、死亡率,并向上级公司上报《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和安全生产日报》。近期,她还编制了湖北公司疫情防护所需物资计划,制定了事业部防疫专项补助方案。

  夫妻二人一个毕业于东北电力大学,一个毕业于华北电力大学,一个是河南南阳人,一个是湖北仙桃人,大唐让他们相聚、相识、相恋。2018年1月,他们从大唐河南公司所属企业调入湖北,成为集团公司在鄂新能源事业的骨干。

  大唐湖北能源开发有限公司负责集团公司在湖北区域的能源开发与运营,所属湖北公司新能源事业部管理的场站有常风风电场、华山观风电场和匡河光伏电站。三个场站目前一共有16个人在坚守。

  任丹丹说,这个春节对三个场站的安排本来是计划让一部分人回家过大年三十、一部分人回家过元宵节,两个风电场分别是1月17日、1月20日接班,计划1月31日交班,光伏电站1月21日接班,计划2月1日交班。突如其来的疫情把计划全打乱了,到2月8日,两个风电场、一个光伏电站分别坚守了22天、19天和18天。

  任丹丹每天都保持着跟三个场站的沟通。他说,刚开始物资缺乏,在集团公司的协调下,中水物资集团帮助采购了一批防护物资,包括口罩、消毒液、一次性手套、防护服等,加上后期他们自己也采购了一批,都在陆续发货中,所以相对比较充足。坚守了这么长时间,大家的心理状态都保持得还不错,在做好工作的同时,也每天与家里进行电话沟通、报平安。

  春节期间,三个场站没有发生24小时风机停机故障,设备可利用率保持在99%以上。截至1月底,三个场站完成发电量超过计划值118%,其中华山观风电场同比增加电量124万千瓦时,超过8年来平均值61万千瓦时。

  2月7日,任丹丹制定了《确保场站物资保障方案》,建立起疫情防护物资和生活必需品的储备、补充、更新、调拨、配送和监测、监管、预警体系,确保所属场站疫情防护所需物资、生活用品及时供应。

  “我们大唐湖北人是坚强的。无论是在现场值守的人,还是留守在家的人,每个人都在努力。我们一定不辱使命。请相信我们,我们能坚持下去!”任丹丹说。

 华山观风电场:站好自己的岗

  华山观风电场位于钟祥市磷矿镇,升压站坐落在磷矿镇的秦冲村里。自1月17日完成交接班后,到2月8日,华山观风电场一值7人已经连续工作22天。

 

  华山观风电场部分坚守人员,从左至右为:李建民、陈时强、方晓、李天玉、韩春水

  一值人员共有7人,值长陈时强,1994年出生,26岁;值班人员为35岁的李天玉、51岁的方晓和32岁的刘超;还有2名检修人员,分别是33岁的李建民和33岁的韩春水;35岁的向阳是司机。

  从视频中看到的陈时强,脸上带点疲惫,言语中多次提到“职责所在”“我们很好,谢谢关心”的语句,他的成熟与笃定令记者不敢相信这是一个仅仅26岁的小伙子。

  1月17日,距离农历新年还有一周,韩春水在这一天告别了自己的新婚妻子,刘超告别了自己刚出生两个月的儿子,方晓也在这一天告别了自己上高三的女儿。他们都答应家人正月初七早点下班回家。1月23日,武汉“封城”。1月26日,他们得知需要再坚持一个14天。2月6日又得知,还需要再坚持一个14天……

  1月24日,陈时强考虑到武汉“封城”后,钟祥作为武汉“近邻”,也面临着“封城”的可能,大清早便带着李建民和方晓到钟祥市内采购生活用品。看到米面油的价格没有上涨,他们便买了够吃一个星期的食物。此时超市周围的人们都已戴上口罩,春节的气息也不很浓郁。

  1月25日,大年初一,钟祥市大桥、秦冲村村口均已封堵。从这一时刻开始,华山观风电场人员便无法从村中出去采购其他物资。陈时强之前的果断决策被证明是正确的。

  “我是共产党员,要带头做好疫情防控!”坚守期间,1月19日曾去过武汉的值班员刘超,自觉进行自我隔离,每天对自己的宿舍进行酒精消毒,一直佩戴口罩,等待14天的观察期安全度过后,才返回工作岗位。隔离期间,他有时轻微头晕也会惊吓到自己,每日测量体温,看到没有超过37摄氏度才会长舒一口气。同时,为了避免人员聚集增加传染的可能性,该值经上报公司后,实行少人值班,每班只留两人在值班室,其余人员分别在自己宿舍自行隔离,每两日对宿舍进行打扫,每两天用75%的酒精和84消毒液对宿舍和食堂进行喷洒,确保环境干净卫生,严控疫情风险。

  1月31日,本是该值交班的时间。这一天,33岁才结婚的韩春水给自己的新婚妻子打电话,告知自己无法回家。此时他的父母已经到了襄阳,本来以为当天可以一家人团聚,但现在归期不定,韩春水的声音有些哽咽。

  这一天,32岁的刘超给妻子打电话,想看看自己出生两个月儿子的模样,并安慰妻子自己不能回家,让她做好防护,照顾好自己和宝宝。

  也是在这一天,无法出村采购的陈时强与秦冲村书记沟通,被告知可以放行,但目前省道已经封路,即使他们出去了也买不到食物。回升压站的路上,陈时强看到村民地里种有白菜、萝卜,就抱着试一下的心态,敲开了一户村民家的门,村民很暖心地卖给了他们白菜、萝卜和大米。

  还是在这一天,升压站的生活用水突然停了,经了解是因为使用增压泵导致几户村民的水龙头出水量减小很多,村民们便拔走电线不让升压站继续使用增压泵。几经协商,达成协议:白天升压站不使用增压泵,晚上19时以后才使用增压泵给升压站供水。于是,7名值守人员只能晚上接水供第二天使用。

   2月5日,下起了鹅毛大雪,有6台风机因覆冰发生故障。由于天气寒冷,陈时强担心水冷系统再不投入加热状态会造成更大的故障,就带上李建民和韩春水,提上水泵和水桶,抬上桶装水,背上备件,徒步走向山上的风机。越往山上雪越深,每走一步都很吃力,他们走过的地方留下了一个个深深的脚印。经过将近1个小时的攀爬,他们才挪到了风机旁。又经过5个小时顶风冒雪的工作,他们终于顺利完成了6台风机的故障处理。虽然累得骨头都快散架了,但他们却很开心。

  “我们只是最普通的基层职工,深知在疫情期间很多事情不能凭想当然去做,但每个岗位都需要站好自己的岗,很多事情不能因为有困难就不去做。在困难面前,担当是勇气,更是责任。”采访结束时陈时强说。

常风风电场:年轻的担当

 

  常风风电场4名运行人员,从左至右为:陈诚、李会圆、郑晓宇、巴克

  常风风电场位于宜城市王集镇,从1月20日接班到2月8日,李会圆等7人坚守在风电场已经19天了。

  李会圆是值长,1993年生人,27岁,值班员分别是:26岁的巴克、27岁的郑晓宇和29岁的陈诚,加上1个风机厂家运维人员、1个司机、1个厨师,7个人、19天,默默地坚守并将继续。

  坚守的首要任务就是保证现场人员安全和风机正常运转。特殊时期,李会圆为了使值班员保持良好的身体状态,经请示,实行一人值一天、休一天的倒班制度。由于担心人员长期坚守造成的精神状态不佳,场里的重大操作能不做的尽量不做。而一旦风机出现故障,困难再大也要想方设法抢修。2月3日,一台风机的偏航软启动器出现故障,需要马上更换。由于配件仓库距离较远,道路又被封堵,汽车无法通行,李会圆骑了3个多小时自行车才将配件取回。经过紧急抢修,风机很快恢复正常运行。1月份,常风风电场完成发电量869万千瓦时,风机可利用率达到99.61%。

  坚守期间,李会圆还经历了失去至亲的巨大痛苦。大年初三,他51岁的父亲不幸意外去世。突然而至的消息让他惊呆了,完全不知所措,给事业部领导打电话时已经泣不成声,领导们想尽办法安排他回家最终没有成行。现实条件让他无法离开湖北,而即使能回去也要被隔离,也不能与亲人见面。李会圆忍着巨大的痛苦,不吃不喝在宿舍待了两天两夜。两天过后,他就恢复了上班,大家担心他的身体,劝他好好休息,但他还是坚守在岗位上。采访中他不愿多提起这件事,只说了“父亲刚刚抚养出我和弟弟妹妹三个大学生,还没来得及轻松一下……”便哽咽地说不下去,记者也尽量不去触及他的伤口,只有默默地在心底祝福他坚强地挺过难关。

  随着坚守时间的延长,大家不免产生焦虑情绪,都盼着能早点交班。李会圆便给大家分析现状:即使交班了也要被隔离14天,14天过后又到了接班的日子,与其自己隔离还不如大家在一起。“目前现场人员情况比较稳定。”李会圆说,7个人在一起做饭、包饺子、讲笑话、谈心,其乐融融。

  坚守还要继续,作为值长,李会圆做好了下一步的应急准备。首先是解决生活问题,保证人员健康安全,他已联系到了一个卖菜的老大爷,至少能做到口粮不断。其次是防控物资问题,集团公司协调的部分物资已经到达王集镇,他也已与镇政府联系好,全部物资到齐后为他们开放绿色通道运回风场。第三位考虑的是风机再出故障怎么办。虽然湖北公司要求的是“保证人身安全是第一位,出了故障,根据实际情况,能抢修就快速抢修,如果道路封堵,实在无法抢修的,暂缓抢修,时刻与当地政府沟通,争取更早地抢修故障”,但作为运行人员,李会圆说不能看到风机停下来,在保证现场人员安全的前提下,会尽最大努力保证风机运转。“我们会骑自行车或者步行过去,不能因为疫情耽误正常工作,这是我们的职责所在。”

匡河光伏电站:孤独并被温暖着

  匡河光伏电站位于黄冈市罗田县匡河镇石桥铺村,距离罗田县城40公里、黄冈市100公里。从1月21日至今,朱园林和杨康两个年轻人坚守在电站已经18天。

  朱园林,1992年生人,28岁。杨康,1991生人,29岁。站里还有两名职工,一个正在家里休产假,另一个刚刚入职经验尚浅。今年春节,他们二人便主动提出留下来值班。这是朱园林第一次在湖北过新年,虽然很想念远在河南的家人,但是因工作需要,他始终坚守在自己工作岗位上,全力以赴确保机组安全稳定运行。

 

朱园林正在仔细调整机组运行参数

  在工作的近7年时间里,每逢五一、十一、春节等节假日,朱园林都主动要求坚守岗位,有5个农历新年都是在岗位上度过的。他说:“现在科技这么发达,与亲人视频,也是在一起,还是让那些有需求的同事们回家过年吧!我等节后回去也是一样的。”

  今年春节期间,面对疫情,他和杨康严格执行集团公司和当地政府要求,在电站进行自我隔离,不让外来人员随意进出升压站;每天进出中控室之前进行体温测量,并仔细消毒,做到勤洗手;积极与上级公司和地方政府部门沟通汇报,详细了解疫情情况;严格执行24小时值班制度,每日换班前,加强沟通,详细了解机组运行状态,为做好当天值守工作奠定基础。

  远离城市,远离尘嚣,对于20多岁的年轻人来说,20来天不仅仅是一个数字,还是一个孤单与寂寞的漫长旅程。他们时而感到孤独、疲惫,时而感到心情沮丧,但每每这个时候,他们都在想,因为有自己的努力,能够为疫情防控第一线提供源源不断的电力,能够为祖国坚强守护,心里就得到安慰,孤独与疲惫瞬间烟消云散。

  疫情期间,匡河光伏电站虽然是两个人在战斗,但他们身后却有着大唐湖北公司这个强大的“硬核”力量。“口罩快用光了,能够给我们再送一些吗?”大唐湖北新能源事业部人员接到这个电话后,立即第一时间带着口罩往匡河光伏电站赶。由于封城封路,防疫物资不能按时送达。通过大唐湖北公司多方协调,当地政府应急部门派人到受阻地点帮忙去取并送达光伏电站。他们觉得,虽然坚守很孤独,但是通过一件件小事让内心感到暖暖的。

  目前,他们的身体状况很好,思想和心理状态都很稳定,每天都会向父母、向公司领导报平安。两个年轻人还表示,无论需要坚守多少天,他们都会毅然决然地坚持下去。

评论
用户名:  匿名发表
密 码:
验证码: 
最新评论(0

相关阅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