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18 • 会展动态

第二届中国能源产业发展年会在京召开!

来源:中国能源报 2018-09-23 12:23:07

9月20日,由《中国能源报》社主办的“第二届中国能源产业发展年会暨2018中国城市能源变革峰会”在京举行。

 

△ 会议现场

能源革命不断深入推进的关键时期,本次会议以“美丽中国·我在行动”为主题,下设新形势下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研讨会、新时代的城市能源转型战略高峰论坛两场会议,聚焦能源消费的主要载体,深挖城市能源变革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潜藏的机会。

 

△  中国能源研究会副理事长、国家能源局原副局长吴吟

吴吟在会上指出,在能源转型的进程中,城市应当始终把节能放在首位。

 

城市能源如何转型?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首先,城市应当始终把节能放在首位,从文化、技术、布局、系统、管理、结构等方面实施重大节能举措。

 

其次,城市应持续推动提高能效,成为可再生能源生产主体以及可再生能源消费主力。

 

城市各类热源多,如果大力发展各类热泵,用1份能源获取3-4份可利用的能源;而且城市人才聚集,科技研发条件好,应成为各类可大幅度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技术的原发地。

 

在利用可再生能源方面,在太阳能电力生产、生物质能生产、地热能生产、垃圾能电力生产等方面具有优势。在可再生能源消费方面,应提高可再生能源自给率,各地、各部门、城镇、乡村、企事业单位乃至家庭,最大限度地增加可再生能源生产量,减少能源消费;在此基础上提高可再生能源利用率,可更多地从西部、北部地区引入可再生能源。

 

城市还应做强智慧能源网络,这是智慧城市最重要支撑。

 

 

△ 北京市燃气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曹育军

曹育军现场指出,天然气资源丰富、可及性强、经济可负担、是可再生能源的最佳伙伴。大力发展天然气是我国减少排放、治理大气污染的重要举措。

 

中国自身的资源条件对国内天然气市场形成有力支撑。中国的常规天然气可采资源量达到了50万亿方,而非常规天然气储量则更加丰富,页岩气和煤层气储量都排在全球前列。

 

中国在天然气勘探开发方面的能力不断提高,在鄂尔多斯盆地、四川盆地、新疆塔里木盆地开发了多个储量超千亿的大型气田。在开发国内天然气的同时,中国从2006年开始进口天然气。中国的天然气对外依存度已达39%,其中,既有陆上管道气、也有海上LNG,进口管道气来自4个国家,进口LNG来自15个国家。

 

中国不断加强天然气基础设施建设,已经初步建成了横跨东西、纵贯南北的天然气主干网络体系,长输管线总长超过7万公里,预计到2020年将超过10万公里。已建成投产LNG接收站18座,总接收能力近6000万吨/年,其中的7座正在扩建,此外,还有11座接收站正在建设中,预计到2020年,总接收能力将达到8000万吨/年。依托这些基础设施,中国天然气市场的潜力将得到持续、稳定的释放。

 

在天然气消费方面,中国天然气年消费量已经达到2400亿方,是全球第三大天然气消费国。

 

当然,中国的天然气行业发展也不是一帆风顺的,正在遇到一些瓶颈。

 

 季节性供求矛盾导致市场波动。

 

 储气库、管网等基础设施不足。

 

③ 高昂的进口天然气价格。

 

④ 对天然气的偏见和回归煤炭的杂音。

 

作为全球天然气发展最快的国家,中国正在努力通过政策调整、行业改革,打破瓶颈。

 

△ 中国环境保护产业协会副会长牟广丰

目前,工业节能减排所腾挪出的环境容量,正被城市对能源的消费填补,所谓高容积率也就是城市房屋的多层化、高层化和超高层化,每个城市都在不断地出现新的坐标。

 

当前,有4只消耗能源、吞噬能源“电老虎”出现在城市住宅中。其一是高层住宅中耗电巨大的电梯,其二是高层建筑所需的高压水泵,其三是一年四季都要耗电的空调系统,其四是高层建筑中常年不断的公共照明系统。这4只“电老虎”增大了城市运行的成本,对城市的能源提出了新挑战。

 

对于高层建筑,有几种说法。第一个是土地稀缺说,有人称高层建筑节约土地,但这实际上是一个误区。以日本为例,该国面积38万平方公里,相当于中国一个云南省,人口约1.3亿,是中国人口的1/10,但土地面积仅是中国的1/33。日本70%至80%都是山地,东京、大阪等城市只有商用宾馆、公寓是高层,民用住宅几乎都是三层以下,小城镇基本都是以底层建筑为主。

 

第二个是城市审美说。有人认为,农村到城市的变化应该是“楼上楼下电灯电话”,实际不然,这样的审美存在很大误区。现代化并非是中央行政区内的“玻璃盒子”,比如大北窑、香港的湾仔、美国的曼哈顿和华尔街等,硅谷才是拥有新容积率,又有高产出率的地方。第三个叫体制和国情说,这一说法强调集中管理,认为太松散难以管理。

 

不管如何,高层建筑在中国城市越来越多的原因,在我看来有以下几点。其一,现有建筑民生用地太少、非民生用地太多。其二,泱泱大国的心态,我们的宾馆、饭店十分豪华,相比较而言,日本就非常紧凑,非民生的官用土地面积并不大。其三,光顾面子,少顾里子。

 

我认为不能光顾眼前政策,要兼顾长远。眼前高容积率是可行,但长远来看成本很高,因为高层也十分消耗能源。相较于高层,矮层好处多多,不需要电梯、高压水泵,而且南北通透,不需要采光。高层住宅存在很多不安定因素,风险很大。比如2005、2006年时,吉林松花江就曾出现问题,下游哈尔滨一度时间停水,因为水供应不行,高层建筑水上不去,给整个城市运行造成很大影响。

 

城市能源转型中,应该因地制宜,大胆地压缩非民生用地,减少臃肿的机构、臃肿的人员结构。事实上,城市能源转型也在应对大气污染方面带来影响,目前汽车空气源污染为雾霾带来了1/3的贡献率,行业应该向清洁的电动汽车过渡。从长远来讲,一定要注重研究城市形态,追究深层次原因。

△ 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能源研究所原所长韩文科

城市是能源消费升级的主战场,城市能源系统是今后能源变革的主战场。

 

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主要体现在消费端和生产端。在消费端,首先要打造城市中高级的能源消费结构,使能源的消费更加绿色、高效。之前,北京一年消耗几千万吨煤炭,而现在,北京是一个无煤城市、清洁城市,这就是能源消费结构升级的结果。当然,各城市能源消费升级要求是不一样的,国家对中型城市、省会城市,和其他重点的地级市、县级市的要求也不一样。但每个城市都要推动能源消费升级。在供给端,我们要推动煤炭清洁高效开发利用,同时实现增量需求主要依靠清洁能源

 

具体来看,城市如何推进能源变革?

 

首先,城市要根据城市群和城市的不同发展,构建具有特色的现代化能源系统。根据能源区域性特点,如北京能源系统以外供为主,成都、重庆是以清洁能源为主,每个城市要根据其能源系统的独特性,在此基础上,城市采用新的用能技术和方式,这是城市能源变革的核心。

 

其次,在建筑领域,要推进被动式、主动式、近零能耗建筑技术应用。再次,在产业领域,要推进各种能源梯级利用技术,推进能源系统效率不断提升。

 

城市能源应该发展智慧能源供给系统。过去,城市能源供应就是用电网把电供上就行了,但现在城市可以建风光、储能分布式能源微网,实现各种能源的综合协同利用。与此同时,城市可以建设智能供热系统,实现100%的可再生能源利用。

△ 中国建筑节能协会区域能源专业委员会名誉主任许文发

中国一次能源利用效率低,对能效的认知和许多国家有差距。

 

丹麦能源利用效率达72%, 丹麦专家分析了很多原因,有一句话让我印象深刻,在丹麦,所有的发电厂都供热,所有热厂都发电,所以丹麦能源利用率高。我们总在谈热电联产,但其实我们大多数热厂都不能发电,能源利用率低,这和能耗、认知、体制机制都有关系。

 

全国现在83%热力公司都是靠烧煤供暖,这是一个事实。中国要去煤化,首先有生活生产习惯问题,还有能源文化问题。所以,我特别讲到了煤炭文化的问题,中国依赖煤炭的事实,短期内改善不了,对这个应该有清醒认识。煤炭不是清洁能源,但是可以实现煤炭的清洁利用。

 

推动能源革命,我认为能源革命目标就是要提高能源利用效率,这也是我们面临的重要任务。中国能源效率牵扯到各行各业。我们做区域能源规划的时候,都讲要把区域能源效率提高,如果区域可再生能源用的多,天然气清洁利用了,能源利用效率到70%—80%,如果还用传统能源的话那只有30%—40%。要树立这个理念,就是能源利用效率要高。

 

△ 中国能源报总编辑刘建林

中国能源报总编辑刘建林表示,城市是能源消费的主体,城市能源消费的转型是实现美丽城市乃至美丽中国的必然选择。中国能源报此次搭建政府、企业、学界的交流合作平台,旨在进一步探讨交流中国能源革命、城市能源变革取得的宝贵经验,坚持问题导向,聚焦难题热点,为推进能源革命、城市能源变革建言献策,提供智力服务和舆论支持。

(文 | 王林、仝晓波、武晓娟、李倩、常潆木/整理)

评论
用户名:  匿名发表
密 码:
验证码: 
最新评论(0

相关阅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