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电新闻网讯 通讯员 邱小燕 报道 国庆期间,国网福建检修公司所辖各变电站及柔直站因为运维人员的特巡,顺利保证了长假电网设备的安全稳定。说起特巡,你的脑海中肯定是两个运维人员带着测温器、计表器等工具,一人测温读表计,一人抄写的画面吧?传统上确实如此。现如今除此之外,还得益于机器人的得力帮助。今年的国庆长假保电,也不例外。这亦是该公司近五年来提高运维管理效率的成效之一。
高新技术的有效利用
7月,该公司智能巡检机器人集控平台正式上线,拥有22座变电站配备新版激光导航巡检机器人。
智能机器人联网集控平台,提升了变电站智能巡检机器人的应用水平,解决了机器人系统单站型模式易造成信息孤岛,无法真正满足无人值守变电站远方巡检的需求的困扰。实现在远方对全部变电站智能巡检机器人的实时监控、巡检数据分析应用,优化变电站智能巡检机器人的管理模式。
得益于此项系统,无论什么重要保电场合,机器人都可以大显身手,替代人工开展红外测温、表计抄录等,快速给出精准的数据。
在线路巡视上呢,是另一些高科技小精灵――直升机、无人机巡线的运用,让该公司所辖5713千米的输电线路轻松保证安全稳定运行。
近年来,该公司多次运用直升机对所辖1000千伏都榕I/II线开展巡检,共巡检637.13公里、1316基,发现缺陷36处;完成77条线路部分杆塔无人机巡检,航巡里程约957公里、1624基,发现缺陷167处。
高新技术的有效利用与推广,有效降低了管辖主干电网设备的难度,大大减少人力的支出,提高运维管理的效率及精准度。
精益化评价管理的深化
2016年11月16日,在检修公司所辖500千伏宁德变电站内,国网公司精益化评价专家检查完该公司的精益化管理及反事故措施落实情况后,给了个大大的赞。
“精益化评价,可以让电网设备的管理更为精细。”该公司运检部主任林峰介绍说。近年来,该公司从未忘记认真组织变电站、输电线路精益化评价。
自今年3月份起,该公司各生产部门克服年度检修任务重、人员不足的困难,认真梳理分析2017年落地执行的“五通”评价细则与原精益化评价细则的差异,共梳理差异条款758条,建议修改不合理条款46条,细化完善条款70条。
其次,该公司积极开展自查整改,今年变电专业共排查问题12162条,平均每站1351条;已完成整改9164条;输电专业共完成83条、5742公里线路、12278基杆塔标准化建设,共上传照片11万张。
问题被发现后,该公司通过对问题进行归类分析、周密排查、重点分析,不仅提高了项目立项、物资采购、施工工艺、检修策略、交接验收、日常运维等各环节的工作质量,避免了同类问题再次出现,同时也为运维检修策略制定、设备状态定期评价、技术监督重点工作落实、重要专业技术决策等提供了依据。
有了这些评价成果,设备的规范化管理得到全面提升。在之后的设备运维过程中,将隐患发现地更快更及时,保障了设备安全稳定运行,提升了输变电设备精益化管理水平。
运维检修的提质增效
“质量和效率是衡量工作效能的硬指标。提质增效是解决工作量持续增长与承载力超限之间矛盾的有效途径,是提升管理水平的必然要求。” 9月30日,在该公司所辖500千伏福州变电站,林峰告诉笔者。
为了推进运维检修的提质增效,五年来,该公司加强作业计划管控,按照“应修必修,一停多用”原则,将涉及设备停电的大修技改、反措消缺等项目统筹安排,增强计划安排的科学性。
不仅如此,还优化作业流程工序,从优化工作量和周期、作业项目时序流程方面入手,遵循“四优先、两同步”的原则进行排序,避免多班组交叉作业,确保现场高效有序。
此外,综合考虑输电线路现状及运维经验,梳理线路一、二、三类区域,合理分类线路类型,减少状态巡视次数,增加针对性特巡,达到提质增效目的。在输变电技改大修项目分别增加105%和12.5%的情况下,日常巡视和维护量分别同比减少约32%和18.33%,变1电检修一次、二次专业的10种典型作业总体效率同比分别提升约12%和18%,输电检修4种典型作业总体效率提升约24.4%。
效果有目共睹。截至目前,2017年已顺利完成241项年度检修计划,71台断路器检修抢修及9台变压器专业化检修任务,完成15个改扩建工程验收投产任务。
五年的成绩已成过去,未来会有更多的期许。
今后,该公司将继续千方百计“提质效”。把握运用科学方法,在推进工作中遵循“五步法”(思路谋划、安排部署、组织推进、指导纠偏、总结提升),建立工作“自启动”机制。全面推进标准化作业,梳理各类生产作业清单,科学匹配作业准备、生产劳动组织、装备及后勤保障各环节要素,实行工时定额标准配置、精准控制,减少无效劳动;试行检修班组工分包干制,与绩效考核挂钩,发挥一线员工主观能动性;在严格遵守制度规定的前提下,一个专业能完成的工作绝不用两个专业,一人能完成的任务绝不要多人参与,进一步解放劳动力,不断提高工作质效。
周小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