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18 • 安全生产

8月4日河南某燃机电厂1号机组异常停运事件分析报告

2018-09-24 00:12:46

一、设备简况

 

河南XX燃机电厂1号机组为燃气-蒸汽联合循环发电机组,燃气轮机、发电机、汽轮机采用单轴布置,机组额定功率390MW,余热锅炉为武汉锅炉厂采用荷兰NEM技术生产的三压再热无补燃卧式自然循环余热锅炉,型号为Q2397-262(43)-12.9(0.38) /567.5(239.7)。高中压一体式给水泵把来自凝结水预热器系统的部分给水经给水电动截止阀送入中压省煤器加热,后经中压给水气动调节阀调节后进入中压汽包。1号机组中压给水调节阀安装在余热锅炉顶部中、低压汽包之间,该阀门气动执行机构为Fisher 667,气动头为下进气(失气关)式。

 

事前工况

 

1号机组AGC控制,联合循环负荷265MW,给水泵1A运行,凝结水泵1B变频运行,中压汽包水位投入自动调节,中压汽包压力2.3Mpa,汽包水位619mm,中压给水压力5Mpa,中压给水调节阀开度42%,中压给水流量8.5kg/s,机组运行参数正常。

 

 

三、事件经过及处理:

 

2018年8月4日09:17,1号机组DCS出报警信号,中压汽包液位小于550mm,水位低I值报警。

09:18  监盘主值班员检查曲线,发现1号机中压汽包液位快速下降。检查中压汽包给水调节阀关闭,开指令为100%,给水流量为零。随即安排巡检员到1号机炉顶检查中压给水调节阀。

09:22值长向调度汇报后,立即退出AGC控制降低机组负荷。同时,通知检修人员现场检查。

09:27 就地检查发现1号机中压给水调节阀气动执行机构的压缩空气进气接头处漏气,经紧固无效。

09:28 1号机负荷降至250MW,中压汽包液位降至229mm,DCS出“IP DRM L PROT LL  TRIP GT”,中压汽包液位低低动作,机组跳闸。

09:29 热工及机务人员现场检查后,发现1号机中压给水调节阀气动执行机构的压缩空气进气接头处管道断裂。

10:10  检修人员完成更换中压给水调节阀接头并重新安装气源管。

10:30对1号炉中压给水调节阀进行开关试验正常。

11:27  1号机点火成功。

11:34  1号发电机并网。

 20:36 1号机组按调度计划停运。

机组停运后随即对1号炉中压给水气动调节阀阀体进行了解体检查,发现调节阀阀杆与阀芯连接处松动,阀杆与阀芯存在轴向与径向晃动现象,对阀杆及阀芯进行了更换。

 

四、原因分析:

 

直接原因:1号机组中压给水调节阀异常关闭,导致中压给水中断汽包液位低低保护动作,机组跳闸。

间接原因:2018年以来,省调度要求电厂投入AGC运行,机组负荷调整频繁,为维持汽包水位稳定中压给水调节阀开关频繁,导致给水调节阀阀杆与阀芯连接处松动,运行中,中压给水经过调节阀时产生振动,导致气动执行机构振动压缩空气管断裂。

 

五、暴露问题:

 

1. 风险预控不到位:2018年以来,调度要求机组投入AGC运行,机组负荷调整频繁,导致该阀门调整频繁,电厂运维人员对该运行方式导致的设备可靠性降低认识不足。

2. 设备管理不到位:电厂对调节阀日常检修维护工作不到位,未及时发现中压给水调节阀阀杆与阀芯松动,对阀芯在给水冲击力作用下松动缺乏有效控制手段。

3.技术管理不到位:中压给水调门布置在余热锅炉顶部中低压汽包之间,空间狭小,不便于检查和操作。

4. 应急处置不到位:对气动阀频繁开关造成的风险分析不足,应急处理能力不强。

 

六、防范措施:

1. 加强设备维护管理,根据阀门的重要程度、动作频度,制定各阀门的检修维护计划,落实责任人,定期进行检查维护。

2.加强隐患排查与治理,对全厂类似结构的调节阀及气动执行机构开展全面检查和维护,防止类似事件发生。

3.加强人员培训,组织人员深入学习电厂设备内部部件的结构,熟练掌握阀门维护技能;开展有针对性的应急处理演练,提高异常情况发生后的现场处置能力。

4.举一反三,对全厂所有的气动门的管路、接头、焊点、执行器、过滤器进行检查并依次进行试验,确保气动门稳定工作,防止类似事件发生。

5.制定重要气动门现场处置卡,加强平时的巡检与维护,将重要气动门检查纳入定期工作,定期检查,保证机组安全稳定运行。

 

附件1.故障跳闸过程报警

   附件2.故障跳闸过程曲线图

  1. 黄色曲线(最上部)为1号机组负荷曲线。

  2. 红色曲线(中间)为中压汽包水位曲线。

  3. 绿色曲线(最下部)为中压给水流量曲线。

附图3:中压给水调节阀气源管断口和气源管

附图4.2017年5月1号机组中压给水调节阀解体检查工作票

附图5.8月5日解体中压给水调节阀阀杆与阀芯

附图6:1号机组中压给水调节余热锅炉炉顶安装位置,中低压汽包之间平台下部

评论
用户名:  匿名发表
密 码:
验证码: 
最新评论(0

相关阅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