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在统筹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部署会议上强调,要全面强化稳就业举措,实施好就业优先政策,根据就业形势变化调整政策力度。国家电网有限公司迅速落实中央要求,制订稳就业重点举措,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决胜脱贫攻坚贡献国网力量。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就业是民生之本,是最大的民生工程、民心工程、根基工程。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关注疫情对就业形势的影响,就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提出了全面强化稳就业举措的明确要求。
企业是就业的源头,是就业的“基本盘”。作为国有重点骨干企业,国家电网公司必须在稳就业中积极担当、主动作为。
公司迅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全面强化稳就业举措,实施“六大举措”(加大高校应届毕业生招聘力度,加大对湖北、“三区两州”用工支持力度,加大脱贫攻坚、艰苦边远地区定向培养力度,加大就业扶贫力度,加大社会招聘力度,加大就业服务力度)扩就业。
本刊记者就相关问题采访了国家电网公司人力资源部副主任董双武。
《国家电网》:
4月1日,公司召开稳就业专题工作会议,实施六大举措扩就业。请介绍下六大举措出台的背景。
董双武: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就业和民生工作。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关注疫情对就业形势的影响,对稳就业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要求全面强化稳就业举措,实施好就业优先政策,根据就业形势变化调整政策力度。
近期,国务院专门印发《关于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强化稳就业举措的实施意见》(国办发〔2020〕6号), 指出要加快恢复和稳定就业,压实就业工作责任,在确保疫情防控到位的前提下,毫不放松抓紧抓实抓细稳就业各项工作。
稳就业摆在“六稳”工作的首位,事关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大局。公司作为国有重点骨干企业,必须坚决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充分发挥央企“顶梁柱”和排头兵作用,把稳就业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要政治任务,全力以赴做好各项就业工作,真正成为党和国家最可信赖的“六个力量”。
一分部署,九分落实。为把稳就业工作落到实处,公司党组研究建立了就业工作领导机制,围绕如何抓住高校毕业生就业这个“关键点”,抓实湖北和“三区两州”这个“关注点”,抓准稳就业和提供就业这个“结合点”,专题研究出台了切实可行的稳岗扩就业“六大举措”,组织召开稳就业专题工作会议,确保“六大举措”安排部署到位。
《国家电网》:
在当前全国防控疫情的大背景下,公司将提供4.62万个就业岗位,比2019年增加40%。这对促进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有哪些积极意义?
董双武:
稳就业就是稳经济、稳社会,也是稳民生、稳人心。2020年2月以来,中国城镇调查失业率上升至有数据以来新高。在经济下滑超预期、海外疫情快速蔓延的形势下,就业在我国经济政策调整诸多变量中的分量正在加重。做好就业工作,才能尽可能降低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尽快推动经济发展重回正轨。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公司党组高度重视,将公司发展与稳岗扩就业工作相结合,积极挖掘新基建、电网检修、工程建设、供电服务、海外业务中的新增用工需求,全年提供4.62万个就业岗位,比2019年增加40%,充分体现了央企的责任担当。此举既为经济发展注入“强心剂”,也是履行社会责任的庄严承诺。
稳就业既需要一定的新增岗位,解决新增劳动力的就业需求,也需要加大稳岗力度,维持住存量就业。公司提供40%的增量就业空间,首先是以维持存量为前提。
目前,公司全口径用工约150万,维持这个规模的存量,对经济社会稳定本身就是一个有力的支撑。
今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规模预计874万人,创历史新高;农民工就业稳定性较低,灵活就业人员比重较高,受疫情期间企业停工停产影响较大;贫困地区劳动力就业是脱贫攻坚的重要举措,在疫情形势下更需高度关注。
公司新增的增量岗位,将重点面向高校毕业生、农民工和贫困地区劳动力三类群体,以点带面,为经济社会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国家电网》:
公司提出,今年加大对湖北等疫情严重地区用工支持力度,招聘政策向重点区域、重点群体倾斜。实施该政策的初衷是什么?重点区域、重点群体都包括哪些?
董双武:
湖北等受疫情影响严重的地区,也是就业问题最突出的地区。公司用工范围覆盖面广,在省、市、县、乡镇各个层级、各个链条上都有覆盖。我们将发挥好这一优势,打好稳就业的“组合拳”。
比如对于湖北地区,公司在年初已招聘500人的基础上,再提供1800个就业岗位,分布在湖北各个区域,对于就地就近解决就业问题是个有力的支撑。
另一方面,对于湖北高校、湖北籍高校毕业生开展专项招聘,将公司供电服务范围内的26个省及所辖市县的全部就业岗位向这些重点群体开放,提供一张“就业网”,便于高校毕业生更好地选择。
不仅仅是湖北地区,对于受疫情影响较大而人员流动不畅、失业率高的地区,公司的就业岗位都会有所倾斜,实现精准就业扶持。在对重点区域倾斜的同时,公司还重点关注农民工这一群体。
据统计,全国有近2.9亿农民工,住宿、餐饮、制造业等行业是农民工就业最密集的行业,也是这次疫情冲击最严重的行业。公司将以电网工程建设为重点带动,加大“新基建”充电桩等建设力度,补强乡镇供电所供电服务和配网抢修力量,为农民工就业提供更多机会。
《国家电网》:
今年公司加大了脱贫攻坚、艰苦边远地区定向培养力度和就业扶贫力度。这些举措对这些地区的脱贫攻坚工作有哪些意义?
董双武:
扎实做好就业扶贫,是公司以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导,坚持疫情防控、脱贫攻坚“两手抓、 两不误”,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要举措。主要工作可以概括为“三个优先”。
一是优先政策支持。公司将给予“三区两州”等贫困地区特别是深度贫困地区政策倾斜,实现“一人就业,全家脱贫”。公司4月底前在国资委指定网站线上发布贫困农民工专项招聘信息,并通过中央企业定点扶贫挂职干部线下组织贫困农民工应聘。
二是优先安排就业。同等条件下,优先使用贫困劳动力,部分岗位对贫困劳动力降低条件,采取灵活用工的方式,对部分贫困劳动力进行托底安置。
三是优先培养发展。加强与当地教育主管部门沟通,推进艰苦边远地区、贫困地区定向招生工作,充分发挥公司系统职业院校电力人才培养优势,为省管产业单位特别是边远地区供电服务公司定向培养人才,缓解地方就业压力。
职业院校主办单位积极拓展系统内外的订单定向培养业务,强化校企合作,实现毕业即上岗、毕业即就业。通过“三个优先”,一方面为脱贫攻坚地区创造更多的劳动就业机会,提高收入水平;另一方面以本地劳动力促进本地脱贫攻坚工程建设,形成良性循环造血机制,真正实现就业和扶贫双促进。
《国家电网》:
公司提出,今年将加大就业服务力度,通过校企共建企业大学、职工继续教育基地等,面向社会提供技术技能培训服务。公司在这方面有哪些计划?
董双武:
多年来,公司党组一直高度重视人才培养,教育培训资源积累较为丰富。特别是在电力行业技能培训、评价、鉴定等方面,形成了一套完整的体系。
目前,公司系统有12家电力类高等职业院校、29家技术技能培训机构,这些教育培训资源很多都是对外开放的,为电力行业的人才培养提供了重要服务支撑。
今年,为加大就业服务力度,公司将加快推进产教融合型企业建设,进一步加强各级培训机构、实训基地开放共享合作。
一是提供更多就业见习服务。推进产教融合型实训基地建设,主动对接地方政府,为电力行业及相关企业、高校就业见习提供场所、师资和设备设施,提高初到就业岗位人员的就业能力。
二是提供更多技能培训服务。出版50余个工种的技能人员职业能力培训教材,开发27本职业教育电力专业实训教材,通过现场实训、网络培训等多种方式,为有需要的社会各类群体提供专业技能培训,帮助他们转岗、上岗、适岗。
三是提供更多技能评价服务。进一步丰富完善职业技能等级评价体系,畅通初级工、中级工、高级工、技师、高级技师等级晋升通道,做好公司内部职工技能等级评价的同时,为社会人员、不具备自主评价的中小微企业职工提供技能评价服务,为技能人才就业创业、成长成才提供全方位服务。
《国家电网》:
稳就业“六大举措”出台后,公司采取了哪些具体措施保障“六大举措”顺利实施?
董双武:
目前公司系统各单位均把稳岗扩就业工作作为当前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任务,全面组织落实。
一是建立工作领导机制。各单位分别建立由分管负责人牵头的就业工作领导小组,压实工作责任,因地因企细化稳就业措施。
二是加强组织指导。按照统一组织、分区域落实的方式,加强指导督导,做好稳就业各项工作。定期分析研究,及时总结各单位的好经验好做法并推广实施,形成工作合力。
三是建立宣传引导机制。加强与各类主流媒体对接,广泛宣传公司稳就业支持措施和新增就业岗位,积极引导高校毕业生、农民工、贫困地区劳动力灵活有序就业,树立公司积极履行社会责任的良好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