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18 • 新闻

聚焦体制机制创新 激发科技创新动能

来源:南方电网报 2023-05-23 16:25:44
电力18讯:

  南方电网昆柳龙直流工程是世界上首个特高压多端混合直流工程,创下了19项世界第一。 李志杰 摄

  云南9万公里输电线路实现无人机自主巡检。(资料图)

  深圳供电局输电运维人员正在研判通过人工智能自动识别的线路隐患,并向运维班组人员发布消缺信息。 黄海鹏 摄

  由南方电网公司牵头研制的世界首台兆瓦级漂浮式波浪能发电装置在广东省东莞市下水调试。 李志杰 摄

  南方电网公司历时8年成功研发出我国自主可控的第一款电力专用主控芯片,代号“伏羲”。(资料图)

  南方电网公司首批科技项目挂帅人员接受帅印。 李志杰 摄

  广东电网公司广州供电局工作人员穿戴配网单兵智能巡查设备为广交会保供电。 李志杰 摄

  海南电网公司以海南琼海东屿岛智能电网展厅为基础,打造零碳示范区。 冯秋权 摄

 

  编者按:

  5月15日,国务院国资委“科改行动”扩围深化现场推进会在南方电网公司召开。会前,与会嘉宾参观了公司“科改行动”改革创新成果展,了解公司6户“科改企业”取得的新进展新成效。近年来,南方电网公司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系列部署,加快推进科技体制改革攻坚,推出一系列重大改革举措,取得了一批标志性改革成果。近日,国务院国资委组织对中央企业所属“双百企业”“科改企业”2022年度改革创新情况进行专项考核,南方电网公司所属6家“科改企业”获评“5标杆、1优秀”。

  科技创新驱动

  数字力量赋能

  南网数字集团奋力开拓改革发展新征程

  “科改行动”实施三年来,南方电网数字电网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南网数字集团”)始终秉承南方电网公司“因改革而生、因改革而兴”的鲜明基因,发挥新生科技企业队伍有闯劲、历史包袱轻的优势,扎实推动“科改行动”走深走实,努力打造电力数字化专业领军主力军,在科技创新、产业发展、价值创造、精益治理、人才建设等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

  三年间,南网数字集团科技创新从无到有,实现多个零的突破,打造“伏羲”芯片、“极目”传感等系列自主可控产品,打破国外高端市场垄断,主导编制国际、国家标准超30项,全面强化科技创新主体地位。

  整合资源,实现营收利润三年翻四番

  聚焦服务数字中国、数字经济、网络强国、东数西算、新型电力系统建设、实现“双碳”目标等一系列重大国家战略,南网数字集团不断优化国有资本布局结构,深入推进专业化整合工作,打造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数字电网企业。

  立足主责主业,南网数字集团大力整合超30家同领域业务单元,重组4家细分领域龙头企业,孵化2家蓝海市场小型冠军,持续做强主责主业。同时,加速融合发展,建立完善组织、人员、制度、文化四类融合载体,打造标准化生产组织,差异化业务赛道,分类化岗位体系,宽幅化薪酬设置,集全网之力建成全球首支数字电网建设专业队伍,实现营收、利润三年翻四番的跨越式发展。

  在打造数字电网原创技术策源地方面,南网数字集团坚持自主可控,持续投入基础性、前瞻性技术研究,打通“产研融合”内循环,加速核心技术“攻得出、用得上”。研制的国内首个国产电力专用主控芯片“伏羲”投入量产,标志着我国电力工控领域核心芯片从“进口通用”向“自主专用”转变,赋能数字电网建设。

  在打造产业创新生态方面,南网数字集团坚持以技术装备产业链建设为抓手,集聚数字电网创新链与产业链的核心要素。建设联合研究院、产业创新中心、成果孵化中心等技术创新联合体,打造产业链协同平台,加速数字电网“云、智、传奇”系列核心装备国产化,一系列举措落实落地,扎实推动南方电网公司高质量发展。据统计,实施“科改行动”以来,南网数字集团累计实现成果转化收入突破50亿元,结合产业链建设,未来将带动超千亿产业规模,有力支撑构建新型能源体系,全面激活能源数字产业新动能。

  奋斗有得,充分释放科技人员创新潜力

  如何为整合后企业提供有力制度保障?南网数字集团着力推进科技型精益治理,全面推广“科学家进董事会”,建立董事履职评价、失职问责机制和退出渠道,将“能上能下、能进能出、能增能减”机制延伸到治理全过程,有力支撑董事会科学决策。

  科技人才蕴藏着巨大创新潜能,是科改行动重点之一。南网数字集团坚持以人为本,着力打造数字化善战铁军。立足全球视野,柔性引进2个院士团队,招募14名海内外领军人才;构建量化的任职资格体系,推动人力资源结构持续优化。三年来,公司员工从400余人快速扩大至3300人,研发人员占比超八成,建成一支年轻化、高素质的数字化专业铁军,中高端人才梯队配置完整、即战力和后备力量储备充足,为电力数字化建设提供坚实支撑。

  为更好激活改革创新这池“春水”,南网数字集团强化“工资是干出来的”市场分配机制,激发有为者的奋斗热情。分类实施精准激励机制,探索职务科技成果转化分红,知识产权作价入股,在科技项目公司实施跟投,激励兑现金额超3500万元,应用至600余名核心技术骨干,让善干有为的员工率先获得改革红利。做实多劳多得,实现管理层收入差距倍数超2.5倍、技术岗收入差距倍数2.1倍。始终强调能者上、庸者退,破除年限资历限制,出台支持青年员工发展18项举措,并实行管理层末位10%、员工末位5%不胜任退出,有效激发团队战斗活力,形成“干事创业、奋斗有得”的市场化激励氛围。

  南网报记者 陈细英 通讯员 彭雅莹

  改革动真格 创新见真章

  南网科研院打造“中央研究院”改革创新标杆

  自“科改行动”实施以来,南方电网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南网科研院”)取得了一系列亮眼的成绩。推动企业高速发展,近三年营业收入年均增长率20.9%,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人才培养硕果累累,自主培养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国家万人计划中青年领军人才1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1人,引进入选国家有关人才计划3人、柔性引进院士、国家级人才3人,培育南方电网公司首席专业技术专家3人、战略级专业技术专家14人。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取得新突破,累计获得省部级以上科技奖励220余项,其中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1项、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中国专利金奖1项,中国专利银奖3项,真正实现了以改革促创新、出成果、强激励、育人才。

  变革创新管理体系

  为科技创新插上翅膀

  为贯彻落实科技体制机制改革精神,优化创新资源配置,发挥好学术带头人在科技创新中的主责主体作用,南网科研院研究推行“首席研究员负责制”(以下简称“PI负责制”),以预产出核定投入,向首席研究员充分赋能授权,实现团队“自组织”发展,极大压缩了管理层级,真正给人才“松绑”,将精力重心转移到科研攻关与技术孵化应用上来。先锋PI团队首年试运行期间实现新增技术转化合同额1200余万元,PI制组织模式案例获国务院国资委改革专栏选登。

  “我喜欢具有挑战性的工作,作为一名科研老兵,要敢于做‘吃螃蟹’的人。”南网科研院新型研发团队首席研究员陈刚说。2021年8月,面对直流工程建设运行时遇到的技术难题,他迅速召集团队开展相关原因分析,提取分析电厂和换流站的大量数据,研究确定原因,找到了一套行之有效的优化解决方案。“这项技术成果也换来了‘真金白银’,相关业务的合同额达到了445万元。”陈刚开心地说。

  不止是首席研究员负责制。南网科研院不断探索变革科技创新管理体系,构建“技术图谱”“创新联合体”,开展重大项目“揭榜制”“挂帅制”,率先应用“成果知本券”,系统布局技术攻关方向,高效统筹创新资源,持续激发创新活力。

  创新人才培养方式

  推动人才资源深度开发

  “一直以来,我们始终坚持主动担负时代使命,培养集聚了一大批一流创新人才。”中国工程院院士、南方电网首席科学家饶宏说。

  “高潜计划”是南网科研院自2020年起实施的人才支持计划,计划用5年时间投入1700万元专项经费,选拔一批具有示范影响力的人才,做强人才支撑。目前,“高潜计划”已选拔首批支持对象17人,平均年龄不到35岁,先后培养IEC中国青年专家2人,中国电机工程杰出青年工程师1人、中国电力优秀青年科技人才1人。

  在“高潜计划”的支持下,侯帅的技术创新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和价值创造能力不断提升,目前已成为南网电缆专业青年专家带头人,自主打造了一支掌握高端电缆设计研发、试验、数字化与专用设备研制核心技术的专业技术团队。团队成功攻克国产高压电缆绝缘料从实验室到规模化工程应用最后一公里所面临的技术难题,实现了国产220千伏高压电缆绝缘料规模化生产及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示范应用,打开了国产高压电缆绝缘料高质量、自主发展的突围之路。

  完善市场化经营体系

  激发企业发展活力和内生动力

  近年来,南网科研院在健全市场化经营机制方面按下“加速键”。变“相马”为“赛马”,通过实施100%经理层成员任期制契约化和管理人员竞聘上岗,构建起“能上能下”的市场化人员管理体系,打破了唯资历、唯学历的晋升方式,让一批平均年龄不到35岁的年轻人才凭真本事走上管理层。作为南方电网首批试点单位之一,探索实施项目制灵活用工机制。试点建立“紧缺人才市场化用工机制”,打破学历资历门槛,市场化选聘14名网络安全紧缺型人才,打造“能进能出”的灵活用工机制。

  为进一步激发科研人员创新活力,让科研一线成为人才向往之地,南网科研院探索构建了“岗位绩效工资+贡献奖励奖金+中长期激励”的全面薪酬激励体系。

  “一切让贡献说话”,创新使用人才九宫格评价机制,以贡献为尺度强制排序划分ABC三级七档,精准激励在自主创新和成果转化中发挥主要作用的一线核心技术人员,打破学历、职称和岗级的约束,同层级贡献奖励差距超过3倍。打造“利益共同体”,探索实施项目虚拟跟投,以产品销售收益为标的,由项目骨干直接现金出资,按出资比例“同股同权”参与项目收益分享和风险分摊。率先实施“岗位分红”,以不超过成果转化收益30%的额度,激励不超过30%的科研人员,将科研人员贡献的技术创新、成果价值、经营管理都将纳入分配。累计精准激励核心科研人员465人次,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团队年轻骨干成员分红甚至超过团队管理层成员。

  南网报记者 黄雅熙 通讯员 黄婵晖

  优治理转机制 强激励重创新

  南网科技公司打造国有科技型企业改革样板

  自2020年入选“科改企业”以来,南方电网电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南网科技公司”)坚定改革信念,以成功上市为契机,以强化法人治理为前提,以三项制度改革为重点,充分用好“政策包”“工具箱”,建立市场化经营机制,激发科技人才活力,加大科技成果转化力度,加快建设世界一流的电源清洁化和电网智能化专业领军企业,着力打造国有科技型企业改革样板和自主创新尖兵。

  健全正向激励机制

  深入推行市场化选人用人

  如何激发人才活力动力,是科技型企业改革的重要考题。南网科技公司围绕选人用人、激励约束两方面积极“破题”,逐步打造人才高地。

  坚持市场化选人用人,全面深入实施经理层成员任期制与契约化管理。南网科技公司按照“一人一岗、一岗一表、权责对等、定量为主”原则,将经理层成员分为业务型和任务型,差异化、精准化制定经营业绩责任书,打通目标与责任传递链条。“考核结果直接影响收入增减,任期激励与任期经营业绩考核结果挂钩,实现刚性考核、刚性兑现。”南网科技公司人力资源部主任梁萍说。

  坚持畅通“管理+技术”通道,打造具有科技型企业特色的市场化岗位薪酬体系。南网科技公司全面构建以“岗位价值—能力表现”为核心的制度体系,进一步拓宽科技人才职业发展多样性。同时,推崇科学家精神,设置首席技术专家、资深工程师等技术岗位,最高可高于董事长职级。2022年,33名技术人员薪酬高于经理层,57名高于中层,9名管理人员自愿转聘为技术岗位。

  坚持人才和机制双峰并立,健全人才发展体系。依托国家级重点科研项目,引进杰出人才2人,开展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提升公司人才影响力。依托省部级及公司重点项目,培养骨干人才,2022年新增领军级专家10人。开展青年人才托举计划,打造人才交流平台,定期开展“扶摇讲堂”系列培训,“他山之石”研发经验分享会。

  优化科技创新机制

  加大科技成果转化力度

  今年1月,世界首台兆瓦级漂浮式波浪能发电装置在广东东莞下水调试,标志着兆瓦级波浪能发电技术从理论研究正式迈入了工程实践的新发展阶段。波浪能作为一种蕴含在海洋中的可再生能源,因其可再生性和绿色环保优点,已成为一种亟待开发且具有战略意义的新能源。“目前国内外研建的波浪能发电装置容量都是百千瓦级,我们装置的兆瓦级容量远超于其他装置。”南网科技公司首席技术专家刘石说。

  改革是创新活力之源。近年来,南网科技公司创新能力明显增强,硬核科技攻关能力不断提升。基于丝路InOS操作系统核心技术的“智能低压配电系统项目”获得国务院国资委“熠星创新创意大赛”创业类一等奖;实施世界首例由电化学“储能调频+黑启动”9F重型燃机项目,连续两年荣获国际储能创新大赛创新典范TOP10奖。推进广东省重大研发计划“源网荷储”协同项目,抢跑新型电力系统“源网荷储”赛道;“慧眼”无人机产品体系日渐完备,省级无人机巡检调度平台成功上线运行;完成电网侧一体化挂网运行储能模块等标准化产品研发,开拓了电网侧储能的广阔天地。

  为加大科技成果转化力度,南网科技公司积极构建“创新链+产业链”双链融合创新体系,打通科技成果转化通道。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科技成果转化为发动机,依托广东省智能电网新技术企业重点实验室、广东省特殊行业特种机器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南网联合实验室等平台,让科研成果从实验室“直通”产业链。

  同时,南网科技公司试点“成果知本券”,以量化确权激发创新动力。探索“成果知本券”发放与兑现机制,赋权项目负责人根据研究、开发、推广等各阶段人员贡献比例,对项目团队完成“成果知本券”分配,项目产生收益后,依据“成果知本券”确认“股份”,实现成果确权和收益兑现,实现精准量化激励。

  南网报记者 郭冬冬

  科改激发新活力

  储能赛道建新功

  南网储能公司加快提升抽水蓄能和新型储能核心竞争力

  自入选“科改企业”以来,南方电网储能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南网储能公司”)充分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和上市公司资源配置优势,引领带动抽水蓄能和新型储能领域产业链、创新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为加快新型电力系统构建、助力实现“双碳”目标作出积极贡献。

  南网储能公司完成重大资产重组上市,成为国内首个主营抽水蓄能及新型储能业务的上市公司;实施内部专业化整合和组织机构改革,在电源总装机容量增加85%的情况下,人员仅增加17%;2022年同比科研投入强度翻3倍,科技成果转化收入增加70%。

  改变传统管理模式及组织架构

  深化内部集约化专业化整合

  为适应“双碳”目标下业务快速发展的需要,南网储能公司改变传统管理模式及组织架构,深化内部专业化整合,先后成立检修试验、工程建设管理、运行等专业公司,将原由各电厂独立负责的同质化业务,集中委托专业公司开展,构建了运营型管控、集约化管理、专业化委托、市场化运作的管理模式。

  新管理模式下,南网储能公司新建抽水蓄能电站定员由100人下降至60人,减幅达40%;全员劳动生产率由189.57万元/人·年增长至300.62万元/人·年,增幅达58%。先后培养选聘了185名技术技能专家,建立了37个创新工作室;掌握了多项设备检修核心技术要领,部分检修技术突破了国外厂家的垄断,核心竞争力不断增强。

  争当储能领域的原创技术策源地

  引领储能产业科技自立自强

  聚焦抽水蓄能及新型储能领域前沿技术,南网储能公司持续加大研发投入强度,先后承担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等多个重大科研项目,争当储能领域的原创技术策源地,引领储能产业自立自强。

  2022年,南方电网阳江、梅州两座抽水蓄能电站全面投产发电。其中,阳江抽水蓄能电站安装了国内单机容量最大国产化抽水蓄能机组,容量40万千瓦。南网储能公司目前正研发国产化大型可变速抽水蓄能机组,已被列入国资委核心技术攻关项目。梅州抽水蓄能电站安装了国内首台套机组出口开关,实现公司牵头承担国家能源局核心技术攻关成果的工程应用,补齐了抽蓄机组核心设备国产化最后一块短板。

  2023年1月,南方电网河北高压移动式储能电站投入使用。南网储能公司研发的国内首座移动式大容量高压级联电池储能电站,能够灵活移动、随地使用,可满足应急救援、共享轮用等多场景应用,为电池储能在电网中规模化应用开创了新技术路线。

  2023年3月,南方电网梅州宝湖浸没式液冷储能电站正式投入商业运行。南网储能公司研发的全球首套全浸没式液冷电化学储能系统,将电池全部浸没在硅油冷却液中,冷却效率提高了50%,有效抑制电池热失控燃爆,极大提升了安全性。

  除了硬件装备,南网储能公司还基于“云大物移智”先进技术,自主研发了一系列数字化、智能化软件平台,推动我国近四分之一在运装机容量的抽水蓄能设备运维水平不断提升。2022年11月,我国首个抽水蓄能多厂站集控中心在南网建成,实现南方电网公司全部已投运电站的集中监控,提升控制效率2到3倍。2023年4月,我国首个大规模抽水蓄能人工智能数据分析平台在南网投入使用,覆盖了南方电网公司所有抽水蓄能电站31万个测点实时数据,实现了全部数据的智能化分析,精准预测故障隐患,替代90%人工巡检,每年可直接创造经济效益近1800万元。

  南网报记者 张宇璇 通讯员 黄昉

  强化创新引领

  突出特色优势

  云南电力试验研究院迈出向“创新型企业”转型关键一步

  入选“科改企业”以来,云南电力试验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云南电力试验研究院”)围绕“争当西部改革先进典型和自主创新标兵”定位,明确“打造中国西部领先的新型电力系统全方位技术服务商”改革目标,贯彻落实“科改行动”部署要求,重塑科技创新机制,研发出一批结合西部区位特点、满足群众需求和保障电力安全的科研成果,迈出了从“技术型企业”向“创新型企业”转型的关键一步。

  机制创新,打造西部特色创新管理体系

  云南电力试验研究院强化机制创新,以改革促发展,通过强化法人治理,深化三项制度改革,重塑科技创新机制,建立“内部驱动+外部合作”模式,全面提升自主创新能力。

  该公司立足云南特点,加强创新管理体系建设,打造创新产业集群,突出技术服务与技术创新应用,以群众需求及电网安全为导向开展特色产品研发,取得了良好的市场反响。管理机制方面,该公司以科技创新规划为统领,完善科技制度体系、编制科技“两册”,完善知识产权管理。人才培养方面,引进“科技副总”,打通专家人才“三通道”。平台建设方面,建设运营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孵化基地,具有“成果转化孵化器,创新成果展示中心,知识产权运营中心,创新创业园”功能。

  成果转化方面,探索“花小钱办大事”创新策略,建立“研发—孵化—转化”一体化的成果转化新模式。研发团队带研究项目入孵化器,公司配套相应孵化经费,初步具备转化条件时,适时启动成果转化流程,实现了技术研究—样品—产品中试—商品一体化运作。云南电网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孵化基地实现实质化运转,2022年促成5家企业入驻,签订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合同24项,形成高压隔离开关机械故障功率检测装置等特色产品,销售至14个省(区、市)。

  一年多来,该公司完成事业部制改革,构建“‘一体两翼’+自主经营体”组织架构模式。2022年净利润同比增长73.82%,全员劳动生产率达到70.82万元/人,近期中标某新能源发电有限公司为期三年、标的金额逾两亿元的新能源涉网试验项目,奠定了今后三年新能源的业务基础,改革任务高质量完成。

  科技赋能,跑出技术创新加速度

  近年来,云南电力试验研究院立足区位优势,结合云南电网省级异步送端大电网特点,针对大型水电机组负阻尼影响凸显、送端电源构成发生显著变化等问题,全力开展技术创新,做好电源并网服务,推动绿色能源消纳,确保水电高效运行、新能源安全并网。

  助力云南新型电力系统建设取得丰硕成果。针对“多类型水轮机调速系统建模及频率控制”等技术难题,构建改进型水轮机及引水系统模型,攻克了水流惯性时间常数精细化测试技术瓶颈,解决了高比例水电地区的超低频振荡问题。研究成果应用全覆盖云南大型水电机组。自主研发南方区域故障电压穿越能力检测装置,提高新能源机组对电网支撑作用,减少新能源机组脱网风险。联合研制国内目前最大容量(10MW)电网适应性测试装置,提升新能源机组耐频、耐压能力,是全国同类测试中容量最大的装置。

  全力服务乡村振兴,找到微网运行“最优解”。该公司科研团队开展独龙江孔目电站与麻必当电站调速器性能优化的专题研究,获得了调速器最优控制参数,解决了困扰独龙江孔目电站与麻必当电站同时运行引发系统振荡进而造成电网不稳定问题,为独龙江群众从“用上电”到“用好电”转变作出了积极贡献。

  科技创新还让农村群众实现了“灌溉自由”。针对私拉乱接抽水线路用于春耕灌溉的问题,云南电力试验研究院专项研发的第二代扫码用电终端“智富宝”,让田间地头有了共享“充电桩”,村民扫码取电,灌溉再也不用愁。“只要手机扫一下就能用电抽水,我家5分田抽了3次水,不到2元钱,真是又实惠又安全。”元谋县班花村村民文丽红说。

  目前,该装备已经在云南省楚雄元谋、玉溪通海、大理弥渡等地上线运营约500套。下一步将在云南省内50余个农业县推广运用,为加快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推进农业现代化提供坚强电力保障。

  南网报记者 刘洋洋 通讯员 李萍 罗子江 欧阳婷婷

  科改“引擎”汇聚发展动能

  南网互联网+公司全力推进高质量发展

  2022年入选“科改企业”以来,南方电网互联网服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南网互联网公司”)坚持深化市场化改革与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双轮驱动,构建互融共促的“四力”发展机制,以生态运营新模式建设运营负荷侧数字电网新业态,为负荷侧能源电力产业绿色低碳发展提供最优解。

  一年来,南网互联网公司通过改革创新获得飞跃式提升。全年营业收入同比增长75%;净利润同比增长124%;全员劳动生产率252.43万元/人·年,同比增长75.4%。

  改革赋能,大力构建国有互联网企业市场化经营体系

  通过深化市场化改革,南网互联网公司形成了以新能源运营互联网化管理为拉动,以电子商城、互联网运力、互联网商旅、互联网融资、互联网数据等为生态支撑服务的综合一体化能源产业互联网体系。

  “比较大的亮点在于我们突破了管控模式束缚,以BU(最小商业团队)体系激荡一池活水。”该公司综合部主任周伊琳介绍,通过搭建从部门孵化裂变的BU体系机制,以动态调整、网状组织为主线,建立“适应+裂变”平台型组织,公司逐步将5个业务部门进一步细分为11个BU团队。

  “作为一名毕业还未满三年的青年员工,我通过揭榜挂帅成功竞聘为公司赫兹商旅团队负责人,BU负责人体系和揭榜挂帅机制不以资历论英雄,只按能力高低选聘经营人才,为有理想、有斗志的年轻人提供了奋斗的舞台。”该公司赫兹商旅运营团队总监刘芳源说。

  同时,该企业还对BU团队负责人实行契约化管理,建立了BU团队负责人薪酬与经营业绩直接联动的市场化激励约束机制。差异化考核突出创新导向和业绩导向,设置非股东业务收入(20%)、非股东利润占比(10%)等相关考核指标。业绩优秀的BU团队负责人收入最高可达公司主要负责人1.5倍,极大激励了员工干事创业的动力和信心。

  “我们以非股东业务开拓为导向,利用非股东业务激励机制调动员工热情,为市场推广、商城建设、供应商管理等培育锻炼出一批业务骨干。”该公司赫兹工业品运营团队总监郑鸿说。郑鸿所在团队主要负责南网互联网公司新一代电商平台系统建设及业务运营管理,成立以来,实现了商城年累计交易额超22亿元的不俗业绩,客户满意度达99%,非股东营收同比增长5.1倍,非股东利润同比增长3.9倍,商城各项经营指标均实现了高速增长。

  创新驱动,推动建设具有电网特色的能源产业互联网

  南网互联网公司以入选“科改企业”为契机,建立了互联网公司特色企业架构,并在系统建设中完成17项发明专利和19项软著申请,推动公司由传统互联网运营企业向平台型、科技型企业转变。

  对标先进,向外“取经”。“我们借鉴BAT等头部互联网公司做法,完成公司所有产品的业务、应用、数据、技术总体设计,完成各产品通用模块的中台化沉淀,建立了研发中心与前端BU的分工合作体系,从一开始12月交付一款产品,到现在两三个月可以上线一款新产品。”该公司生产技术与安全管理部负责人高尚介绍,该公司研发投入强度连续三年增长,2022年研发投入达9000万元,科技人员占比58.8%。建设了产学研合作体系,研发能力快速提升,支撑公司业务在三年完成五次迭代,构建了负荷侧数字电网建设运营整体解决方案。

  需求导向,优化服务。“南网在线”智慧营业厅,是南网对外服务的总门户,是南网连接与服务用电客户、政府、设备供应商、能源服务商的桥梁。“对于1.13亿用电客户,我们通过应用‘电子签章、人脸识别、证照共享’等技术,让数据多跑路,用户办理用电业务‘随时办、随地办、掌上办’,做到‘一次都不跑’。我们还在拓展为用户提供‘勘察设计、工程建设、能源代维、虚拟电厂、绿碳交易’等一站式服务。”该公司南网在线运营团队总监张健华介绍,目前,“南网在线”注册用户数突破8940万人,上线增值产品70项,交易额每年突破30亿元,助力“南网在线”品牌影响力持续提升。

  通过改革创新,南网互联网公司构建了南网特色的能源电力产业互联网生态运营整体解决方案,服务南方区域1.13亿用电客户、100万位能源生态工作人员、10万家能源产业链上下游生态合作伙伴,促进能源产业价值链重构,服务南方五省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南网报记者 刘洋洋 通讯员 谭思



在线投稿   投稿信箱:e@ep18.cn 请赐稿件
评论
用户名:  匿名发表
密 码:
验证码: 
最新评论(0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