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18 • 新闻

全球格局变换,昔日海外巨头陆续退场

2024-02-04 10:27:59
电力18讯:

2023年,我国光伏新增装机以216.88GW再创历史新高!历时数十年,我国终于摆脱三头在外局面,成为全球公认的光伏制造大国和光伏应用大国。

风云变幻间,我国光伏企业凭借创新力、研发力,历经多轮大浪淘沙式的残酷洗牌,终于跻身全球前列。而昔日的海外巨头,则在竞争中逐步下滑甚至退出市场。

一、多晶硅

多晶硅处于光伏产业链上游,是光伏重要的原材料,也是技术门槛最高,具有高投资、周期性特点的环节。十余年前,生产技术曾一度掌所握在德国瓦克(Wacker)、韩国OCI、挪威REC、美国Hemlock、SunEdison(MEMC)、日本Tokuyama 等美、德、日韩等企业手中。

在2008年,我国的多晶硅产量不到5%,而全球95%左右的多晶硅由德国、美国、日本、韩国生产。

从全球多晶硅产能前十榜单来看,2010年Hemlock、Waker、OCI位居全球前三,前五席位中我国仅有保利协鑫在列。TOP10榜单中,国外企业占据6席,中国企业除保利协鑫外,还有江西赛维、四川瑞能和洛阳中硅。

十年后,随着我国多晶硅生产成本的下降及产品品质和量产能力的提升,我国多晶硅企业终于冲破海外巨头的桎梏,保利协鑫和永祥股份(通威)位列全球前二,瓦克位居第三,新特能源、大全、东方希望、亚洲硅业、天宏瑞科和鄂尔多斯登上舞台。全球TOP 10榜单中,中国光伏企业一举占据8席!

图片1.png

十余年来,海外巨头陆续退场,全球市场格局大转换。

到了2023年底,我国生产的多晶硅已经占到全世界的95%—97%。通威、协鑫、新特、大全更是牢牢占据全球头部位置。此外,新崛起势力如青海丽豪等发展迅速。

反观海外企业,瓦克多晶硅业务营收多年下滑,2023年第三季度,瓦克多晶硅销售额与去年相比下降了45%。

2023年11月,新加坡REC集团宣布关闭挪威 Kristiansand 和Porsgrunn的多晶硅工厂,而上述工厂于2023年3月才重启。

韩国多晶硅厂OCI在2020年初,宣布关闭韩国两家不具竞争能力的多晶硅工厂,仅保留马来西亚工厂。2021年中旬,有消息称OCI考虑将其在马来西亚的多晶硅工厂从现在的3万吨扩产至9.5万吨。但后续未见进展。

二、光伏组件

在终端组件环节,我国光伏企业同样上演了逆袭神话。

2011年,无锡尚德凭借2GW组件出货登顶全球第一,而First Solar位列第二,英利、天合光能、阿特斯紧随其后。后五名中,除晶科外,其余分别为美国Sunpower、日本夏普、京瓷、韩国的韩华。

图片2.png

十多年来,为了保护本土企业打压中国光伏企业,欧美先后发起光伏双反等多种贸易保护措施,但仍难改中国光伏崛起大势。

到了2022年,全球前十企业中仅余First Solar和韩华Qcells两家外国企业。

据外国媒体消息,2023年年底,韩华Qcells决定关闭在韩国3.5GW的组件工厂,但仍保留韩国负责生产TOPCon工厂,并运营了一条钙钛矿叠层试验线。

First Solar近两年在加大产能扩张力度,2020年以来,First Solar先后投入41亿美元进行扩产,使其运营产能从6GW增长到2023年底的16GW。

2023年7月,First Solar宣布计划在美国开设第五家工厂,计划在2026年开始生产。2024年1月,First Solar宣布将投资7亿美元,在印度建设3.3GW组件工厂。按照规划,预计在2026年First Solar将实现26GW产能。

尽管First Solar扩产意愿强烈,但与中国光伏企业的体量相比,仍有较大差距。

而结合2023年出货规模来看,First Solar预计全年出货目标在11.8-12.3GW,而根据北极星太阳能光伏网调研,包括英利能源、横店东磁、尚德电力及协鑫集成出货规模均在12GW左右,这意味着2023年全球光伏装机TOP 10榜单中,海外光伏企业或将全面退出。

而最终的排行如何,静待企业财报揭晓。

实际上,海外光伏巨头的影响力消退不止体现在制造环节,如光伏逆变器领域,昔日老牌海外巨头艾默生、ABB、GE等都相继退出了逆变器业务,前不久微逆巨头SolarEdge宣布全球裁员约900名员工。

风云变幻下,包括美国、印度、欧盟等陆续出台了本土制造相应激烈政策,对于我国光伏企业而言,机遇与挑战并存,坚持长期主义仍是发展王道!




在线投稿   投稿信箱:e@ep18.cn 请赐稿件
评论
用户名:  匿名发表
密 码:
验证码: 
最新评论(0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