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18 • 市场分析

聚焦环保大时代 市场机遇待捕捉

来源:网易财经 2015-03-10 14:37:32
    
  2015年是十三五的开端,新一轮的大规模投资、新的商业模式将从此开始。华泰证券认为,"十三五"是一个完整的周期,是习总书记推动生态文明治理落地的第一个五年,大概率会在环境治理上有重大举措,新任环保部部长的高调上任是信号,这位政策专家会是推动环保体制改革重要的推手。2015年,"水十条"的落地,十三五的定调均将到来。今年的两会期间新的政策预期有望形成,十三五将进入大环保时代。

  2014年,环境投资加速,业绩开始释放,行业利润平均增速达到25%;但政策端,相对亮点较少,在估值较高下环保股票整体表现平淡,平均涨幅10%。同时,在环保执法力度上,整体低于预期。2015年,作为十二五收官年,仍有规划任务需要完成,投资仍将保持高增长;同时政策层面,延期的"水十条"、"土壤行动计划"等重量级政策有望出台,14年出台的排污权交易、水权交易试点等相关机制有望深化、落地。

  政策预期明确

  2014年前三季度,A股上市环保公司总收入规模达到545亿元,根据万得一致预期,预计2014年全年收入规模将达到791亿元,较13年增速达到14.51%;全年利润规模将达134亿元,同比增速为15.91%。而2013年收入、利润增速仅为11.95%、13.34%,行业景气度在提高。

  工程类企业增速较快,运营类企业增速平稳。前三季度,环保工程企业营业收入同比增加19.65%,年增速预计达19.33%;环保运营企业营业收入年增速预计达2.57%。从行业净利润来看,工程企业增速较快,前三季度达19.65%,年增速将达27.18%,远高于2013年的16.88%;运营企业基数大,增速在回落,年增速预期为2.75%。

  从15年来看,"水十条"、"十三五"规划、排污权交易等机制的深化、优化能源结构等相关政策的刺激下,未来2-3年环保产业仍将呈加速发展态势。

  产业整合与跨领域拓展促企业加速成长

  环保产业的发展呈两大趋势:一是产业初具规模、技术要求提升、优势企业已具备整合能力等因素促进相对成熟领域的资源整合;二是土壤、流域水、农村水等新领域的快速发展,带来行业的扩容。在近几年行业的快速发展下,已有一批优秀的环保公司成长起来,形成规模,并具备行业整合能力,外延扩张意愿强烈,同时也寻求扩领域拓展,为公司进一步成长打开空间。近几年,上市公司依靠资本市场融资能力,凭外延扩张实现规模迅速增长将成主要形式。

  整合趋势在2013年已开始显现,2014年在加速。根据我们对上市公司环保资产整合的统计,2014年环保行业并购项目共有47个,总资金规模超过190亿元(截至11月底)。对比2012年、2013年,涉及环保公司的并购项目分别为17个和39个;资金规模分别为12亿和155亿;行业并购在加速,市场在集聚。从并购领域来看,今年依旧以较成熟的水务和固废为主,达总资金规模53%;非环保企业的跨界收购,达总资金规模25%。

  展望15年,随着市场化的推进,相对垄断的环保市场中伴随国企改革等因素,会有更多的资产实现证券化,并购将成为未来企业成长的重要动力。

  2014年板块表现平淡为15年留空间

  1、2014年板块表现平淡,政策端低预期

  回顾环保板块走势,2013年受生态文明、雾霾、大气十条、两高司法解释等政策、事件因素强刺激下,环保行业迎来大行情,指数涨幅超过50%,但盈利端,利润增速仅为15%,行业PE处于历史最高水平。

  2014年,环境投资加速,业绩开始释放,行业利润平均增速达到25%;但政策端,相对亮点较少,在估值较高下环保股票整体表现平淡,平均涨幅10%。同时,在环保执法力度上,整体低于预期。

  2、2015年政策预期增强

  2015年,作为十二五收官年,仍有规划任务需要完成,投资仍将保持高增长;同时政策层面,延期的"水十条"、"土壤行动计划"等重量级政策有望出台,14年出台的排污权交易、水权交易试点等相关机制有望深化、落地。

  《穹顶之下》推出时点选择在两会临近时,也是政策导向的反应之一。环保部的新部长也恰逢其时地走马上任,该领导为环境专业出身、水处理行业专家,并为环境系统论专家,应擅长制度设计,新领导的入主对于政策的出台具有促进作用,环保成为舆论聚焦点水到渠成。舆论的聚焦将提升国民的环保意识,配合政府的环保政策持续层出及逐步加码,二者共振将逐步推升一场全民式的环保之战,市场对产业的热情也将被点燃,此前一直相对低迷的相关股票的价格被吹醒也变得水到渠成。中国的环保之战在相当程度上来说已经启幕,舆论导向体现国家意志,习近平主席在去年APEC会议上向世界表达的决心:"希望并相信通过不懈的努力,APEC蓝能够保持下去",这绝不会是一句空话。政府决心毋庸置疑,全民意识同意也在开启,相关的政策支持和制度安排已经并且将继续推进,相关的利益之争对环保所形成的障碍将会被政府当作硬骨头来"啃",过往被认为难以突破的"执行"困境将大概率要起新变化,新上任的环保部长陈吉宁所说的话似乎也透露除了环保治理所选择的切入点:环保重点要加强对地方政府的监督。

  3、环保与稳增长并行不悖

  政府对这个问题很可能已经形成了成熟的思路,那就是把环保与经济发展统一起来。一个最通俗的比喻是,挖一个洞产生GDP,把这个洞填上又产生新的GDP。我国过去高速增长的GDP产生的GDP就如挖了一个洞,现在讲环保犹如把这个洞填上。当然,这个思路的统一需要一个大战略的配合,即转变发展方式,这就是面对"新常态"下的经济发展大战略。发展方式转变下,经济结构进行调整,政府接受的经济增速由过去的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的同时,产业发展的目光也由过去的低端转向了中高端。一方面,产业转向中高端利于降低发展对资源环境的消耗,降低环保压力;另一方面,环保力度加大对产业发展也将产生倒逼效果,符合发展方式转变大方向。实际上,近期媒体披露的"稳增长"两大政策工具――"六大消费包"、"七大工程包"中,就包含了环保产业。同时,政府推动的PPP模式中,环保也是主要方向之一(见国务院发布的《关于创新重点领域投融资机制鼓励社会投资的指导意见》)。

  下一个五年规划的政策预期正在形成,在业绩端仍将保持快增长的情况下,有望迎来多点开花的板块新行情。

  我们看好三机会:1)受益于水十条、PPP模式、水权交易的水处理板块;2)依法治国、排污权交易、环境税等多项机制驱动下,以机制促环保的基调确定,重点关于智慧环保、第三方监测;3)15年政策加码、行业进入加速周期下的再生资源领域。

  同时,自下而上看,关注企业产业整合与扩领域拓展的标的。

  水务项目盈利能力提升

  1、水权交易启动
  
  2014年7月份水利部发布了《关于开展水权试点工作的通知》,要求在7个省区开展不同类型的水权试点工作,力争用2-3年在水资源使用权确权登记、水权交易流转、相关制度建设等方面率先取得突破。

  水权交易在我国从21世纪初就已经开始尝试,发展至今有过很多实践和政策,不过一直没能大规模实施。实施水权交易制度依然有很多困难,制度建设不完善、水权确认难度大、水权交易市场亟待建设都是目前需要解决的。结合之前国家的相关水政策,水资源市场化势在必行,水权交易是实现水资源市场化的重要手段。《通知》的发布对水权交易的发展具有巨大推动作用,有望引领新一轮发展。

  2、水权交易可助"开源节流"
 
  水权交易使得水权成为可以流通的市场资源,市场化机制将会实现水资源配置最优化,从而达到节约用水、提高社会效益的目的,也将促进非常规水(如再生)的发展,起到"开源节流"的作用。同时,随着阶梯水价的落实,常规水价格的上涨,也将促进用水单位选择"开源节流"。

  在水权交易制度下,一旦地方或者企业用完了自己的配额,将会向其他水拥有者购买水权或者使用非常规水,例如再生水、海水淡化等,这都将促使企业增加用水成本,有利用推进水的资源化。同时,具有再生水资源的污水处理公司,有望通过水的流转获得额外收益,其资产价值有望提升。同时,水权交易也有望促进水的市场化进程,促进水资源提价,将利好整个水务板块。

  3、"水十条"临近,水处理产业投入保持高增长

  由环保部编制的《水污染防治计划》即将出台,预计新增水污染治理投资2万亿,根据国家环保部环境规划院、国家信息中心的分析预测,"十一五"、"十二五"我国的污水治理投入合计分别为1.06万亿、1.40万亿。基于水十条,我国预计"十三五"污水治理投规模将超2万亿,较"十二五"增速达到42.86%。水十条的颁布,将催生巨大的污水处理市场机遇。

  4、PPP模式推行解决项目融资问题,项目落地加速

  近期,国务院颁布了《国务院关于创新重点领域投融资机制鼓励社会投资的指导意见》,明确将积极推动社会资本参与市政基础设施建设运营,建立健全PPP模式,鼓励社会资本投资污水处理等市政基础设施项目。

  PPP的概念可以分为广义和狭义。广义PPP(Public-Private-Partnership)即公私合作模式,是公共基础设施一种项目融资模式。在该模式下,鼓励私营企业与政府进行合作,参与公共基础设施的建设。通过这种合作方式,合作各方可以达到与预期单独行动相比更为有利的结果。狭义的PPP是指政府与私人部门组成特殊目的机构(SPV),引入社会资本,共同设计开发,共同承担风险,全过程合作,期满后再移交给政府的公共服务开发运营方式。

  广义PPP模式包括了环保行业常见的BOT、BT等运营模式。与BOT相比,狭义PPP的主要特点是,政府对项目中后期建设管理运营过程参与更深,企业对项目前期科研、立项等阶段参与更深。政府和企业都是全程参与,双方合作的时间更长,信息也更对称。

  监测先行 "智慧环境"成趋势

  1、环境监测进入全面推进期

  我国环境监测起步较晚,从20世纪70年代才开始,以系统的环境监测体系建设为最初的起点,发展缓慢,近两年由于雾霾等因素驱动,才进入快速发展期。截至2010年,全国环保系统已建立2587个环境监测站,基本形成了国控、省控、市控三级为主的环境质量监测网,但从覆盖面、设备智能化层面看,还是处于非常低的水平。

  2012年我国环境监测仪器行业共销售仪器27195台,实现销售总额44亿元。其中烟气类监测设备占33%,水质监测占45%,空气类监测占12%。前两者均为污染源监测,总和达78%。目前,环境质量监测设备投资仍处于极低水平;同时,从污染源监测角度看,主要以单一污染源监测为主,已无法适应目前的多污染源管控的高标准要求。在新的环保政策和监测技术标准下,存量设备更新升级,新增设备市场扩容在即,行业进入全面推进时期。

  2、加强监管监测执法

  2015年1月1日,新环保法正式执行,明确提出"建立监测网络和监测数据信息体系";同时,新环保法增加了按日计罚,上不封顶、查封扣押、行政拘留等条款,强调违法处罚和环保执法力度,提升了监测数据的重要性和排污企业的安装动力。在依法治国,对各类环境违法行为"零容忍"的环境监管主旋律下,加快监测网络和监测数据信息体系的建设将奏响第一曲。

  3、行业步入发挥市场机制新阶段

  另一方面,碳排放权、排污权交易工具稳步推进,试点地区从机制和规则建设到交易平台建立均陆续完成。其中,根据《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与行动2014年度报告》,截至2014年10月底,我国7个试点省市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共交易1375万吨二氧化碳,累计成交金额突破5亿元;配额拍卖合计成交量1521万吨,共7.6亿元。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有望在2016年开始运行。同时,我国排污权交易从2007年开始试点,截至2013年底,共有11个省市开展试点,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金额累计将近40亿,到2017年底将基本建立有偿使用和交易制度,为全面推行奠定基础。

  随着排污权交易、环境税等工具的逐步完善,我国环境行业已步入发挥市场机制作用、靠机制倒逼污染控制的新阶段。在此基调下,环境数据与容量的有效测定是一切的前提。监测行业将迎来高速发展的新契机。

  4、大气监测:工业锅炉改造成为主力

  环境空气质量监测:2012年,环保部出台《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对重点城市国控点位新增细颗粒物(PM2.5)、臭氧、一氧化碳三项监测指标,规划分三阶段阶段在338个城市,新建1436个国控监测网点。目前,前两阶段的建设已合计完成190个城市,945个监测点位;国控网建设已进入第三阶段。根据《国家环境空气监测网建设项目申报技术指南》,按照平均每个点位需96万元,每3个点位配备1套备机,我们估计14-15年将有6.4亿元市场空间。

  5、水质环境质量监测

  根据2014年国家重点监控企业名单,其中废水企业和污水处理厂分别有4001家和3606家。按照水质监测设备平均6-8年的更换周期和每年新增300台的需求估算,污染源水质监测设备市场空间约为7.5亿/年。

  整体来看,随着《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的出台在即,水质监测板块有望受到刺激;其中地下水监测网络建设带来的设备需求将成为主力,年市场空间约为25亿/年。

  6、百亿新市场开启在即:VOCs+重金属监测

  重金属:我国尚未系统开展重金属的污染源排放监测和环境质量检测。根据《重金属污染综合防治"十二五"规划》,我国将推动重金属污染环境监测能力,对重点区域配置空气、地表水重金属自动监测仪器。随着规划的推进,有关企业安装重金属监测设施的需求将增加;考虑14410家国家重点监控企业中,重金属企业占2771家,按目前120万/台的价格计算,短期市场空间达36亿。长期来看,按污水排放污染源4000台需求,燃煤机组4000台需求,流域水质监测2000台需求估算,未来随着重金属监测建设的接棒,将打开超百亿的新市场。

评论
用户名:  匿名发表
密 码:
验证码: 
最新评论(0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