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18 • 要闻

中核集团送别中国核工业功勋奖获得者原公浦

2021-08-25 00:00:00
电力18讯:

中核集团送别中国核工业功勋奖获得者原公浦

发布时间:2021-08-25 信息来源:

  

  8月24日,上海,阴雨绵绵。上午10:30分,龙华殡仪馆,我国第一颗原子弹铀球操刀人、核工业功勋奖获得者、老一辈大国工匠代表人物原公浦遗体告别仪式在这里举办。白色花海中,原公浦的遗像静置其中,花圈在厅内依次环绕排开,延伸出厅外。

  国防科工局有关领导,中核集团党组书记、董事长余剑锋,总经理、党组副书记顾军,董事、党组副书记李清堂等送去花圈,中核集团总部有关部门、中核四〇四、中核浦原、中核五公司等30余家单位送去花圈。受中核集团党组书记、董事长余剑锋委托,中核集团副总经济师王安民代表集团党组参加遗体告别仪式。他们一下飞机,直奔原老家里,看望慰问其家人,转达了余剑锋董事长的关心和问候。这是王安民近期第四次受委托代表集团党组看望慰问原公浦及家属。

  抗癌十年,我们与您同在

  

  庄严的哀乐声中,原公浦家人在悼词中哽咽致谢:“感谢中核集团一直以来对父亲的关心关爱,感谢在父亲生病期间以及生命的最后时刻,中核集团对父亲、母亲及家人的关心、慰问和支持。”

  2021年7月,原公浦病情严重。7月14日,中核集团社会事务部和中核四〇四有关负责同志一同去原公浦在北京治疗的医院进行了看望慰问,带去慰问金及慰问品。之后,在原公浦在京抢救治疗期间,中核集团社会事务部协助其家人妥善安排住宿相关事宜,提供帮助。

  8月10日,中核集团人力资源部、党群工作部及中核四〇四工作人员赴北京某医院慰问了解原公浦病情,看望其亲属,并送去慰问金。同时与医院主治大夫沟通,了解患者病情,开设微信群,建立绿色通道,就住院情况、费用咨询、办理报销等事项进行线上沟通。

  8月11日,中核集团再赴北京某医院看望,带去慰问金,并与其家人商定后续安排。

  8月16日下午,原公浦女儿打电话表达想趁原老状况稳定送回上海的想法,中核集团迅即研究了相关支持方案:位于苏州的核工业总医院派调救护车到京,从北京核工业医院抽调资深医护人员并配齐呼吸机等设备,护送原老回家。

  自8月17日到8月19日,受集团公司党组委托,王安民连续三天看望慰问原公浦及家属,与医护人员共同商讨相关事宜。

  自2011年原公浦患病以来,中核集团党组、四〇四党委一直关心着原老,每年派人看望、慰问,委托在上海的中核集团成员单位开展帮困送温暖活动。十年来,中核集团始终在原公浦身边,与他共同对抗病魔,不论是捐款援助、联系抗癌药品,还是借助全社会的力量寻求帮助,中核集团始终在他及他的家人身边。

  死生契阔 精神永存

  

  原公浦去世后,中核集团党组第一时间发出号召:向核工业老一辈“大国工匠”学习:学习他们对党忠诚、以国为重的政治品格,学习他们勤学不辍、精益求精的职业操守,学习他们锐意进取、敢为人先的进取精神。

  年轻的原公浦新婚四个月,便离家远赴大西北,去哪,不能说;做什么,不能说,如同消失了一般。那时的他只是一名普通青年车工,但他手中的操纵杆却关系着国家的命运。

  戈壁滩上艰苦的岁月,成为他一生的荣耀。回到上海后,他在自家客厅里设了一个小型“展览馆”,珍藏着自己与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相关的奖章、照片、报道以及其他资料。

  

  退休后的他,在上海的学校、企业、社区活动中,在媒体的采访中、记者的镜头中,向不同的人讲述着那段难忘的岁月,“两弹一星”精神的火种在他生命中一刻不停,蓬勃燃烧着。如今,老一辈核工业的功勋们的能量被新一代核工业人传承下来,正源源不断注入新的能量。

  原公浦

  “我一辈子就是为原子弹而活!”

  

  他新婚四个月,便离家远赴大西北

  去哪,不能说;做什么,不能说

  那时的他只是一名普通青年车工

  但他手中的操纵杆却关系着国家的命运

  著名科学家钱三强曾这样形容

  “他是一颗螺丝钉,一颗非常重要的螺丝钉。”

  就是这颗非常重要的螺丝钉

  生产出了第一个用于

  新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的核心部件

  

  他,就是原公浦

  谈到这段经历,原公浦说

  “原公浦的原就是原子弹的原,

  我一辈子就是为原子弹而活。”

  

  1959年,新婚不久的原公浦

  作为上海市优秀技工代表被选中到西北

  参加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

  这批全中国最顶级的技工在北京集训时

  二机部部长宋任穷向他们宣布

  “毛主席派你们去搞核武器。”

  

  在集训结束后

  心怀强国之志的原公浦

  手握一张终点站是“地窝堡”的车票

  踏上了去往大西北的列车

  在四〇四厂,原公浦一干就是34年

  直到1993年退休

  

  当时研制核武器的条件非常艰苦

  吃、水、住都是大问题

  大家一起吃骆驼草籽、住帐篷甚至山洞

  水更是从几十公里外拉回来的

  每人每天一盆水,喝、用,全是它

  在那里,原公浦每天都要站在车床前

  穿着笨重的洁白防护服,戴着特制口罩和手套

  操作车床,练习切削

  最终,组织上经过反复研究

  决定由原公浦主刀核心部件加工

  

  开工前,领导语重心长地说

  “原公浦同志,铀-235铸件只有两套,

  一个都不能有任何的损坏。

  这是我们的命根子,比我们的生命还重要……”

  是的,为了这两块铀坯,从探矿算起

  已经耗费了10多万人10年的光阴……

  1964年4月30日

  加工首枚原子弹正样铀球的时刻到来

  ……

  

  只剩下最后三刀了

  这关键三刀不能车多,也不能车少

  多了,整个核心部件就报废了

  少了,达不到标准

  车床前,原公浦神情极其专注

  第一刀切下去,停下来,量尺寸

  第二刀车完,再停下来仔细测量

  在机床的切割声中,

  在场所有人都屏住了呼吸

  目不转睛地盯着原公浦进行操作

  终于,最后一刀车完了

  负责检测的技术员激动地大喊了一声“行了”!

  原公浦一听,当即浑身一软,瘫倒在地

  “那几乎是用我生命刻划的三刀。”

  原公浦回忆说。

  

  当时在场的人们谁也不知道

  5个月又16天之后

  装着这个铀球的原子弹

  将在新疆罗布泊的塔架上爆响

  

  “我一辈子就是为原子弹而活!”

  故事的开头

  小伙儿身负报国之志,远赴他乡

  后来,成为了国家的英雄

  8月22日

  曾获中国核工业功勋奖章的技术工人代表

  我国第一颗原子弹核心部件操刀人

  原公浦在上海因病逝世,享年87岁

  (连敏  陈刚)



在线投稿   投稿信箱:e@ep18.cn 请赐稿件
评论
用户名:  匿名发表
密 码:
验证码: 
最新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