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18 • 企业风采

【一带一路旗舰篇】奖牌背后的故事——写在斯里兰卡总统为中国电建建设者颁奖之际

来源:水电十四局倪元景 2019-08-20 12:10:52

由中国电建集团中国水电十四局承建的斯里兰卡“南水北调”工程——莫勒格哈坎达水库(M坝)和卡卢河大坝(K坝)分别于2018年1月和2019年1月竣工投入使用,给斯里兰卡电力、水利、民生带来了重大变化。2019年7月8日,斯里兰卡总统西里塞纳第11次来到项目现场,为项目的建设者颁奖,感谢他们为斯里兰卡水利、电力、民生事业做出的贡献,本次颁奖成为斯里兰卡国家上下的一大盛事。

M坝K坝

斯里兰卡古称锡兰,也被称为狮子国,是印度洋上一颗璀璨的明珠,盛产茶叶和宝石,是一个美丽的海洋国家。但由于受季风和地形的影响,造成了该国水资源地域和季节分布不均,雨季洪涝,旱季干涸,南部雨水多,中北部雨水少,水利自古就是斯里兰卡文明的命脉,一代代斯里兰卡人也在不断兴修水利,解决水源问题,但即使到了21世纪,中部和北部的一些地区旱季时每天的供水也只有1-2个小时,从根本上解决中、北部地区缺水问题迫在眉睫,而这种局面随着M坝和K坝项目的竣工而彻底结束。

莫勒格哈坎达水库首部枢纽工程由M坝、K坝和连接M坝和K坝的隧道涵洞、调水渠道和发电站构成,工程计划总投资10亿美元。M坝位于斯里兰卡中部地势较高地区,集防洪、灌溉、给水和发电于一体,其蓄水能力为5.7亿立方米,年发电能力为25兆瓦,影响流域范围从南到北贯穿整个斯里兰卡国。2012年8月14日,M坝正式开工建设,工程利用较大库容将雨季的贮水调节到旱季使用,中部的水调节到北部使用,像一个“巨型水塔”在中部滋养着斯里兰卡这片土地。

K坝项目主要向M坝项目调水,以保证M坝发电能力,同时增加斯里兰卡最长河流马哈威力河阿班迪支流河水的灌溉能力,扩大流域内可种面积,增加对中北部省的农业和工业用水供应,并给东部省地区的工业区提供用水。

修建这样的工程项目,是困扰斯里兰卡几千年的历史难题,是关系斯里兰卡国计民生的大事,斯里兰卡各级政府对项目高度重视,项目建设期,前总统曾3次,现总统11次到项目视察,斯里兰卡各部委也经常前来考察学习,整个斯里兰卡都在注视着这个项目,因为项目早日完工,中部和北部地区就能早日在旱季用上水。

据水电十四局亚太事业部副总经理兼M坝和K坝项目经理史志锋介绍,紧邻赤道的斯里兰卡常年发生极端干旱和洪涝灾害,当地民众一直期盼在中部地区修建水库来改变“靠天吃饭”的状态,为改变这个局面,1958年起斯里兰卡政府就开始对此进行规划

保质保量的“中国建造”

M坝K坝建设是一段艰辛的历程,由于项目地处斯里兰卡中部山区,险峻的山势,形成了马哈威力河及其支流起伏不平的河道,这给施工造成了不少难度,加上施工区受海洋季风气候影响强烈,雨季持续时间长,降雨量大,河流水量急剧增大,旱季又几近干涸,对工程正常施工带来巨大的挑战。

“气候酷热、植被茂密、缺水少电,网络信号时有时无,乘凉基本靠风,通讯基本靠吼”是项目所在地的现实写照。

雨季,每天一场瓢泼大雨跟上了闹铃似地准时到来,一下就是连续几小时,项目建设只有在天晴时抓紧施工。为推进项目建设,项目部员工在正午接近40度的高温的地面作业,他们连吃饭都是风卷残云地在短短几分钟之内解决,恨不能一天能有28个小时用来工作。而雨天的时候他们就在办公室研究施工方案,就如何能更快更好、保质保量地赶工建设优化施工方案,最大限度减小雨季对施工的影响。

旱季,太阳炙烤着地,水量急剧蒸发,没有雨季降水的影响,但局部气温高达50℃,项目团队从早上八点施工到下午五点,晚上从八点施工到早上五点,克服恶劣的条件,抓紧时间施工,确保了项目建设的有序推进。

在中国电建的建设者到来之前,曾有多国水利专家来此考察,但因自然条件复杂、工程施工艰难,最终选择了放弃。但自项目合同签订后,一批批中国电建人冒着酷暑,背着水壶,跋山涉水对项目进行了无数次地质勘查,顶着烈日,汗流浃背地推进施工进度。项目建设初期,业主方不止一次对我们的施工能力产生疑问:“你们可以完成吗?”,如今两座大坝如期完工,顺利投入使用,斯里兰卡政府部门提起两座大坝无一不啧啧称赞,“中国人是工程质量的保证!”。中国电建人用最优的工程、最高的质量、最快的速度在斯里兰卡树立起了“中国建造”的口碑。

 助推经济发展的民生工程

M坝和K坝成功投入使用,有效地解决斯里兰卡生活、农业和工业用水,极大改善民众的生活质量,斯里兰卡农业靠天吃饭的现状由此结束,当地农业种植提高精细化耕作水平变成了可能,可以说是一次性解决了困扰斯里兰卡中部和北部发展几千年的难题。

斯里兰卡之前的电力主要靠进口原油发电,这种方式不但价格昂贵、环境污染严重,有时还会面临“无油可用”的尴尬境地,供电区域也仅限沿海经济发达地区。现在,M坝和K坝的投产,每天为斯里兰卡提供源源不断的清洁能源,之前没有电的地方用上了电,之前有电的地方用上了便宜的电。

一位中国员工曾这样记录:2012年到2013年项目前期,当地员工每天上下班的主要交通工具是公共汽车,2014年到2015年项目中期,大部分当地员工都拥有了崭新的摩托车,2016年到2017年项目尾期,小型三轮“突突车”逐渐多起来,从交通工具的变化就不难看出,项目建设对这一方百姓的影响,身靠电站,只要不懒,幸福生活的路就在脚下。

如今M坝和K坝已成为当地旅游的名片,参观者每天都络绎不绝,许多参与过两个大坝建设的斯里兰卡工人也会经常带家人来游玩,因为这是他们汗水的结晶,是他们美好的回忆,是他们走向富足生活的阶梯。

中斯友谊的枢纽工程

M坝和K坝成为一带一路上的佳话,成为中斯两国友谊的见证。项目刚进点时,斯里兰卡人看到黄皮肤黑眼睛的中方的施工人员,总是躲在远处偷偷议论,目光中充满了怀疑和不信任,而现在每逢施工车辆路过,路边民众都会扬手致意,重要节日斯里兰卡民众还自发到项目部拜访,在此次颁奖典礼上,斯里兰卡总统西里塞纳还亲切抱起中国建设者的小孩,在愉快的氛围中和大家亲切合影。关于中斯人民的友好交流,这不是最重要的吗? 

斯里兰卡总统西里塞纳向项目经理史志峰颁发个人突出贡献奖

中斯双方工作人员合影留念

斯里兰卡M坝航拍


斯里兰卡K坝航拍

评论
用户名:  匿名发表
密 码:
验证码: 
最新评论(0

相关阅读

'); })();